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22654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液晶显示这五年间产业发展回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液晶显示我国液晶显示 2006-2010 年产业发展回顾年产业发展回顾2006 年2010 年,是全球液晶产业爆发式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中国液晶产业加速发展的五年,虽然受到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全球及我国的液晶产业在坎坷的道路上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2005 年,全球 TFT-LCD 面板出货量为 2.19 亿片,销售额为 440 亿美元,液晶电视销量约为 1900 万台,液晶电视的产值为 115.32 亿美元。而到了 2010 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 1.9 亿台,是 2005 年的十倍。在全球液晶产业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液晶产业在2006-2010 年间取得较大的成就。

2、面板产业:布局建线投产面板产业:布局建线投产在 2006 年之前,我国量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仅有两条 5 代量产线和一条 5代在建线,量产线分别是京东方的 5 代线和上广电-NEC 的 5 代线,在建线为龙腾光电的 5 代线。按照当时京东方与上广电-NEC 的最大产能计算,两条线的月最大产能大约在 11 万片玻璃基板,仅相当于目前的一条 5 代线的产能。然而,在 2006-2010 年的 5 年里,东到江苏昆山、西到四川成都、南到广东深圳、北到北京、中部武汉,各世代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纷纷落地,2.5 代线、4.5 代线、6 代线、7.5 代线、8 代线布局全国,形成了液晶面板线大小通吃的格局,总

3、投资额已超过千亿人民币。各条生产线情况如表一所示:各条生产线情况如表一所示:中国 TFT-LCD 液晶面板线分布(2010)公司名称厂址玻璃基板尺寸(mmmm)代数月产能(K)投产状况备注成都7309204.530量产中2009 年 10 月投产11001300597量产中2005 年一季度投产北京 220025008.590在建12 月底开始设备迁入京东方合肥15001850690量产中2010 年第四季度量产11001300592量产中原上广电 NEC,被中航技收购,深天马托管上海7309204.530量产中2007 年第四季度投产成都7309204.530投产2010 年第二季度投产武汉

4、7309204.530投产2010 年第四季度投产深天马厦门120013005.530签约中航投资,深天马托管龙腾光电昆山110013005110量产中2006 年第三季度投产龙飞光电昆山195022507.590在建 深超光电深圳120013005.5100量产中2009 年第一季度投产华星光电深圳220025008.5100在建2010 年年底厂房封顶中电熊猫南京15001850680在建计划 2011 年实现量产。苏州三星苏州195022507.5100获批 广州 LGD广州220025008.5120获批 莱宝高科深圳4005002.530投产2.5 代空盒,2008 年第三季度投产信

5、利汕尾4005002.550投产2007 年第三季度投产在 2006-2010 年的前两年中,国内液晶面板的投资仅仅还局限于 5 代以下TFT-LCD 面板生产线,尚不能经济切割 32 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面板,虽然京东方、上广电及相关的彩电厂商均有向 6 代线(含)以上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进军,但均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直到 2008 年 9 月,京东方宣布在合肥建设 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后,中国大陆企业进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号角才正式吹响。同年 10 月,昆山宣布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该项目仍然在建设当中。由于京东方对高世代线的切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技术不再由日韩

6、台所垄断,加上液晶电视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日韩台相关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大陆设厂,同时 TCL 也宣布投建 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催生了 2009 年-2010 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投资热。而在此之前,日韩台的液晶面板生产商因害怕技术外泄,政府及厂商对于赴中国大陆投资建厂之举始终犹豫不决;京东方经历苦苦修行,终成正果,这也使得曾经犹豫不决的海外厂商们争先恐后,抢进大陆设厂。截至 2010 年底,中国大陆共有4.5 代线 4 条、5 代线 4 条,加上已签约的厦门 5.5 代线为 5 条,已批准、在建及已经量产的 6 代(含)以上高世代线总计共 7 条,按照相关的日程,预计2012

7、年年底全部实现量产,届时中国大陆将会成为全球液晶面板最大的生产基地,这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破茧成蝶,使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液晶模组:群雄逐鹿液晶模组:群雄逐鹿 产业延伸为竞争产业延伸为竞争随着液晶电视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内主流彩电厂商均有意向液晶电视上游产品延伸,2006 年 1 月,创维、康佳、长虹、TCL 等彩电厂商欲组建聚龙光电向液晶面板产业延升,但最终聚龙计划无果而终,聚龙计划夭折后,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主流彩电厂商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了对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掌握度。2007 年,海信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建成投

8、产,随后继续增资建设了多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其中还包括 LED 背光液晶模组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其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年产能已达到 650 万片。而目前所流行的 LED 背光液晶电视,海信持续占据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做到了全球前五位。2007 年,TCL 集团开始筹划,计划建设 8 条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 800 万台,主要生产 3252 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根据 TCL2010 年的半年报显示,自 2008 年投资建设液晶模组项目、整机一体化项目,到 2009年介入液晶面板项目,公司完成了液晶电视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目标。2010 年公司通过设备改造及技术升级,液晶模组

9、六条生产线的产能将达到原八条线的产能设计,整机一体化工厂也将达 500 万台的满产能,实现规模化效应。2010年 8 月 11 日,公司第一台自主开发的 40 英寸 LED 背光液晶模组成品顺利下线,该项目增强了公司在 LED 液晶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与同类产品相比,亮度最大提升 33%,功耗降低 12%,可大幅降低液晶模组的成本。2008 年,康佳在昆山投资 8.86 亿元建立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产品定位为大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电视。公司实施的液晶模组项目,规划建设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条液晶电视生产线,形成年产液晶模组 820 万台、液晶电视420 万台的生产规模。2008 年,创维 T

10、FT-LCD 新型平板显示模组产业化项目即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2010 年 9 月,创维 TFT-LCD 新型平板显示模组产业化项目”在创维大厦新闻中心进行了现场验收,该项目建成了 32 英寸以上液晶模组生产线五条,形成了年产 200 万片以上液晶模组的规模。2009 年,长虹与友达合作成立了长智光电,于 2009 年 10 月正式量产,规划年产能达 400 万台,满产的年营业额可达人民币 60 亿元。除主流电视彩电商外,清华同方也在沈阳及南通等地建立了液晶模组工厂。随着液晶模组生产线的不断建立,彩电厂商在液晶电视整机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得到增加,各彩电厂商纷纷投入新技术及新应用的开发,以

11、在彩电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之道,从这一点上来讲,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建立能够推动彩电厂商自主创新,进而推动彩电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彩电厂商的成本得到一定的控制,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建立免去了昔日彩电厂商在模组部分寻求代工的环节,减少了中间成本,提升彩电厂商的盈利能力。在将来液晶面板达产后,能够有效地消化液晶面板的产能,为液晶电视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机终端:放量增长整机终端:放量增长 已成显示领头雁已成显示领头雁随着全球多条高世代线的投产,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终端设备的市场需求得到有效的提升。伴随着全球市场的成长,我国的的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产量急剧上升。以液晶电视为例,2005 年

12、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仅为452 万台,到 2010 年底,液晶电视产量将接近 8000 万台,增长了将近 19 倍。在 2009 年,液晶电视的产量首次超过 CRT。而在台式机显示器及笔记本电脑领域,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目前在液晶显示器在台式机用显示器领域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90%,成为电脑购置者的首选。同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能的扩大,使得车用导航仪等相关产品市场得到较快的发展。可以说,现在的年代,是液晶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价格之殇价格之殇 危机影响危机影响 只赚吆喝不赚钱只赚吆喝不赚钱2006-2010 年,5 年期间,液晶显示终端产品这昔日的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产能

13、的扩大,同时工艺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液晶面板的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 2008 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液晶面板的价格一路下滑,使得面板厂商及整机厂商徘徊在亏损的边缘。2006 年 1 月,42 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为 1050 美元,2010 年 12 月下跌至255 美元;32 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由 2006 年 1 月的 550 美元下跌至现在的153 美元;19 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面板由 2006 年 1 月的 180 美元下跌至现在的62 美元;17 英寸液晶显示器面板由 2006 年 1 月的 148 美元下跌至现在的 58 美元;14.1 英寸的笔记本电脑面板由 2006

14、 年 1 月的 130 美元,到 2009 年 9 月下跌至 61 美元,其后传统背光的笔记本电脑面板逐渐被 LED 背光所取代,2009年 10 月,14 英寸 LED 背光的笔记本电脑面板价格为 63 美元,到 2010 年年底下跌到 43 美元。由 2006 年-2010 年液晶面板的价格走势图我们可看出,液晶电视面板一路下跌,在 2006-2007 年这两年间跌幅最大,业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友达、奇美、LG、三星、夏普等液晶面板厂商的高世代线逐渐量产,市场供给量得到明显的增加。2009 年初电视面板的价格达到低谷,这也使得大多数液晶面板厂商在此期间处于亏损状态。2009 年之后价格止跌

15、企稳,业界分析师认为这是因为液晶面板价格已接近成本价,处于跌无可跌的态势。IT 面板方面,在经过 2006 年的急速下跌之后,2007 年出现反弹的趋势,这也使得我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在排除政府补助等因素之外,2006-2010 年 5 年中唯一获利的一年。就整机的价格而言,32 英寸液晶电视由 2006 年初的一万多元下跌之目前的三千多元,而 17 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亦由当初的 2000 元左右下跌至现在的千元以下。整体价格的下跌使得 2010 年众多彩电厂商的利润下滑,部分彩电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但随着本土液晶面板量产,液晶面板成本将逐渐下降,彩电厂商的境况或许会将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更残酷的价格竞争。回顾 2006-2010 年,我国液晶面板及整机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这个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亦带动了上游产业配套及相关平板显示聚集地的发展,如北京亦庄、合肥新站、江苏苏州等平板显示产业聚集地,届时都将会形成千亿的规模。相信在接下来的 5 年里,我国的液晶产业将会是最有意义的 5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