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上传人:zhongc****u2018 文档编号:4552260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年小学学年体育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 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 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 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 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 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 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

2、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 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 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 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 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 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

3、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 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 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 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 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 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 能力和动

4、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 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 对课的活动过程、 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 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 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 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 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

5、假日外,一般按 18 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 4 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 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 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 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

6、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 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 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 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 掌 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 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

7、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 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 1 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示例 略) 表 2 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示例 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 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 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 “一年级学年体 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 4 课时安排的;

8、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 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 12 课时 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 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 24 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 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 3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 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 它是依据学期

9、教学计划中某项 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 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 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 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 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

10、划 (示例 略)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 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高质 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 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 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11、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 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 。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 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 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儿童喜爱的事物用故事形 式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 来。本课的“导入”,采用音乐、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 体感觉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到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 就集中在各项

12、活动之中。在全课中,紧紧扣住了故事的情和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始终沉浸在良 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二、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本课力图突破以往体育课固定的格局,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在 家中玩耍一样,开创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 乐趣。课中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形式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也强调 了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广阔时空。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 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为:第一感知练习解疑、精讲第 二感知练习评价。其第一感知练习为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解疑精讲,使第二感知练习逐步 上升为理性认识阶段。运用这一教导模式,初步感受到从“感知运用”过程的愉快情绪。 在“导”与“学”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设想出形式各异的 活动,而且提高了基本活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