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_基外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51111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干涉_基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光的干涉_基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光的干涉_基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光的干涉_基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光的干涉_基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的干涉_基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干涉_基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一 选择题 (共 3分)1. (本题 3分)(5888) 在折射率 n3 = 1.60 的玻璃片表面镀一层折射率 n2 = 1.38 的 MgF2薄膜作为增 透膜为了使波长为 = 500 nm (1 nm = 10-9 m)的光,从折射率 n 1 = 1.00 的空气垂 直入射到玻璃片上的反射尽可能地减少,MgF2薄膜的厚度 e 至少是 (A) 250 nm (B) 181.2 nm (C) 125 nm (D) 90.6 nm 二 填空题 (共24分)2. (本题 3分)(3936) 在用钠光( = 589.3 nm)照亮的缝 S 和双棱镜获 得干涉条纹时,将一折射率为 1.33

2、 的平行平面透明膜 插入双棱镜上半棱镜的光路中,如图所示发现干涉 条纹的中心极大(零级)移到原来不放膜时的第五级极大处,则膜厚为_(1 nm = 10-9 m)S膜3. (本题 3分)(7501)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产生等厚干涉条纹,设入射光的波长为 ,在反射镜 M2 转动过程中,在总的观测区域宽度 L 内,观测到总的干涉条纹数从 N1条增加到 N2条在此过程中 M2转过的角度 是_ 4. (本题 3分)(7502)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作干涉实验,设入射光的波长为 在转动迈克耳孙干涉 仪的反射镜 M2过程中,在总的干涉区域宽度 L 内,观测到完整的干涉条纹数从 N1开始逐渐减少,而后突变为同心圆环

3、的等倾干涉条纹若继续转动 M2又会看到由疏变密的直线干涉条纹直到在宽度 L 内有 N2条完整的干涉条纹为止在 此过程中 M2转过的角度是_ 5. (本题 3分)(7937) 太阳光以入射角 i = 52从空气射在折射率为 n = 1.4 的薄膜上,若要透射光 中波长 = 670 nm (1 nm = 10-9 m)的红光较强,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_6. (本题 3分)(3929) 镉的一条光谱线的波长 = 643.8 nm , 谱线宽度 = 1.310-3 nm(1 nm = 10-9 m) ,则此准单色光的相干长度 L = _cm第 2 页7. (本题 3分)(3930) 采用窄带钨丝作为双缝

4、干涉实验的光源已知与双缝平行的发光钨丝的宽度 b = 0.24 mm, 双缝间距 d = 0.4 mm 钨丝发的光经滤光片后, 得到中心波长为 690nm (1 nm = 10-9 m) 的准单色光钨丝逐渐向双缝移近,当干涉条纹刚消失时,钨丝到双缝的距离 l 是_8. (本题 3分)(3932) 以钠黄光( = 589.3 nm)照亮的一条缝作为双缝干涉实验的光源,光源缝 到双缝的距离为 20 cm,双缝间距为 0.5 mm使光源的宽度逐渐变大,当干涉条纹刚刚消矢时,光源缝的宽度是_(1nm = 10-9m)9. (本题 3分)(7945) 白光垂直照射在镀有 e = 0.40 m 厚介质膜的

5、玻璃板上,玻璃的折射率 n = 1.45,介质的折射率 n= 1.50则在可见光(390 nm760 nm) (1 nm = 10-9 m)范围内,波长 = _的光在反射中增强三 计算题 (共115分)10. (本题 5分)(3939) 图示一双棱镜, 顶角 很小, 狭缝光源 S 发出的光 通过双棱镜分成两束,好像直接来自虚光源 S1和 S2, 它们间距 d = 2 a(n - 1), n 为棱镜的折射率 设费涅耳 双棱镜的折射率 n = 1.5,顶角 = 0.5,被照亮的狭缝 S 放在距双棱镜 a = 100 mm 远的地方, 如图所示 在距双棱镜 L = 1 m 远的幕上获得干涉条纹的间距

6、为 0.8 mm,求所用光波的波长 S aS1S2 L 11. (本题 5分)(3940) 图示一双棱镜, 顶角 很小, 狭缝光源 S 发出的光 通过双棱镜分成两束,好像直接来自虚光源 S1和 S2, 它们间距 d = 2 a(n - 1), n 为棱镜的折射率 在双棱镜 干涉实验中,狭缝光源到双棱镜距离 a = 10 cm,而双 棱镜到屏幕距离 L = 120 cm双棱镜折射率为 1.50,所 用波长 = 589.0 nm(1nm=109m), 在屏幕上测得干涉明 纹间距x = 0.10 cm,求双棱镜顶角 S aS1S2 L 12. (本题 5分)(3941) 在费涅耳双面镜干涉装置中,两

7、面镜之间的夹角 = 20,单色缝光源到双 面镜交线的距离 L1 = 10 cm,屏幕与双面镜之间的距离 L2 = 210 cm,光波波长 = 0.6 m,求干涉条纹的间距 第 3 页13. (本题10分)(5889)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 L 切成两半,并稍微拉 开一个距离 h,用一小遮光板把其间的缝挡住将一波长为 的单色点光源 S 放在轴线 OO 上,且 fOS2=,f 是透镜的焦距在透镜后面放一观察屏C,已知fOO10=设 x 轴的原点 O 点处的光强为I0求 x 轴上任一点 P 点的光强 I 随 x 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即把 I 表示成 I0, h, f 和 x 的函数) SO h10f

8、LC P x 2f x 14. (本题10分)(5892) 钠黄光中包含着两条相近的谱线,其波长分别为1 = 589.0 nm 和2= 589.6 nm (1nm = 10-9 m)用钠黄光照射迈克耳孙干涉仪当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连续地移动时,视场中的干涉条纹将周期性地由清晰逐渐变模糊,再逐渐变清晰,再 变模糊,求视场中的干涉条纹某一次由最清晰变为最模糊的过程中可动反射 镜移动的距离 d 15. (本题 5分)(7503) 把折射率 n = 1.38 的透明薄膜放入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观测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 = 7 条若所用单色光的波长是 = 589.3 nm (1 nm = 10-9

9、m),求薄膜的厚度(空气的折射率为 1)16. (本题 5分)(7504) 沿光路长度为 d = 28 mm 的透明薄壁(厚度可忽略)容器放在迈克耳孙干涉 仪的一条光路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 = 589.3 nm (1 nm = 10-9 m)当以氨气注入容器代替容器中的空气时, 观测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 = 36 条 已知空气的折射 率 n1 = 1.000276,且氨气的折射率 n2 n1,求氨气的折射率(要求计算到小数点 后六位) 17. (本题 5分)(7505) 在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 = 589.3 nm (1 nm = 10-9m),在反射镜 M2转动过程中,

10、在观测的干涉区域宽度 L = 12 mm 内干涉条纹从 N1 = 12 条增加到 N2 = 20 条求 M2转过的角度18. (本题10分)(5887)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 632.8 nm (1 nm = 10-9 m)的单色点光源 S 照射厚度为 e = 1.0010-5 m、折射率为n2 = 1.50、半径为 R = 10.0 cm 的圆形薄膜 F,点光源 S与薄膜 F 的垂直距离为 d = 10.0 cm, 薄膜放在空气 (折 射率 n1 = 1.00)中,观察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问最 多能看到几个亮纹?(注:亮斑和亮环都是亮纹) SFd ef LC Rn1n2n1 第 4 页19.

11、 (本题10分)(5891)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观察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等倾干涉条纹先看到视场中 共有 10 个亮纹(包括中心的亮斑在内)在移动可动反射镜 M2的过程中,看到 往中心缩进去 10 个亮纹移动 M2后,视场中共有 5 个亮纹(包括中心的亮斑在 内)设不考虑两束相干光在分束板 G1的镀银面上反射时产生的相位突变之差, 试求开始时视场中心亮斑的干涉级 k 20. (本题10分)(5891)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观察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等倾干涉条纹先看到视场中 共有 10 个亮纹(包括中心的亮斑在内)在移动可动反射镜 M2的过程中,看到 往中心缩进去 10 个亮纹移动 M2后,视场中共有 5

12、 个亮纹(包括中心的亮斑在 内)设不考虑两束相干光在分束板 G1的镀银面上反射时产生的相位突变之差, 试求开始时视场中心亮斑的干涉级 k 21. (本题 5分)(1763) 用某种放电管产生的镉(Cd)红光,其中心波长 = 644 nm,相干长度 lc = 200 mm,试估计此镉红光的线宽和频宽(1 nm = 10-9 m)22. (本题 5分)(1764) 用铯 (Cs) 原子制成的铯原子钟能产生中心频率等于 9300 MHz、 频宽为 50 Hz 的狭窄谱线求谱线宽度和相干长度23. (本题 5分)(1765)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精密测量长度,光源为 Kr86灯,谱线波长为 605.7 n

13、m(橙 红色),谱线宽度为 0.001 nm,若仪器可测出十分之一个条纹的变化,求能测 出的最小长度和测量量程(1 nm = 10-9 m)24. (本题 5分)(3931) 已知镉光的波长 = 643.8 nm,谱线宽度 = 1.310-3 nm,求镉光的相长度 与相干时间25. (本题 5分)(3927) 在观察肥皂水薄膜(n =1.33)的反射光时,某处绿色光( = 500 nm)反射最强, 且这时法线和视线间的角度 i = 45, 求该处膜的最小厚度 (1 nm = 10-9 m)26. (本题 5分)(3933) 在折射率为 1.58 的玻璃表面镀一层 MgF2(n = 1.38)

14、透明薄膜作为增透膜 欲使它对波长为 = 632.8 nm 的单色光在正入射时尽量少反射,则薄膜的厚度最小 应是多少?27. (本题 5分)(5754) 在折射率为 n3的平板玻璃上镀一层薄膜(折射率为 n2)波长为 的单色平行光从空气(折射率为 n1)中以入射角 i 射到薄膜上,欲使反射光尽可能增强,所镀薄膜的最 小厚度是多少?(设 n1 n2 n3) in1 n2 n3 第 5 页四 理论推导与证明题 (共13分)28. (本题 8分)(5890)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照射迈克耳孙干涉仪,产生等倾干涉条纹试证明第 k级明纹与第( k + 1 )级明纹的角间隔( )k近似是 )sin2/()(1kkkke=+,式中 e 是等效空气薄膜的厚度29. (本题 5分)(1759) 如图所示,a 是入射光的振幅,r 是其反射光对入射光的 振幅比值,称为振幅反射系数;t 是其折射光对入射光的振幅 比值,称为振幅透射系数现让反射光和折射光各作逆向进 行,如果没有吸收,请作简图并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证明下 列关系 (1) 21rt t= (2) rr= r、 t各表示光在逆向进行(即从第二种介质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的振幅 反射系数和振辐透射系数 aaratn1 n2五 回答问题 (共40分)30. (本题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