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508704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的 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 表达技巧v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 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写 作手段的运用都是技巧问题材料方面的 虚实结合、宾主相衬、以小见大;结构方面 的总与分、断与续、设悬与铺垫等;表现方 面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 静结合、渲染烘托、意境创造等等都是。 v一、抒情手法v二、表现手法v三、修辞手法v四、表达方式v五、炼字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v直抒胸臆(直接抒情)v间接抒情:包括以下几点v、借景抒情v、情景交融v、托物言志v、用典抒情v、借古讽今v、反写他人(婉曲,曲笔)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

2、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 和失意苦闷的情怀。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 ,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 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先讲讲抒情方式吧!问题: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作者借“ “原原上草上草” ”的顽强抗的顽强抗 争

3、,尽情发出争,尽情发出 对自然规律不对自然规律不 可抗拒的感叹可抗拒的感叹 及抒发了送别及抒发了送别 友人时的依依友人时的依依 惜别之情。惜别之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 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 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绝句二首(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试分析全诗抒发的感情及抒情方式。【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 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 景

4、写哀情。乐(哀)景哀(乐)情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 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 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 鸟鸣、日出等) 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 ,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 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哀景)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题: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 真

5、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 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 信。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 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 情。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

6、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借用典故抒情 用事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

7、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 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 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身困敌人手中,心想远方妻儿,仰头望月,寄 情于此,抒发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之情。可是, 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头思亲人,而是 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儿月下思亲图。诗中洋 溢着妻子思念丈夫之情,

8、而诗又出于丈夫之手,自 然可以使人感知丈夫忆念妻子之情。诗人一改从正 面落墨写对家人的思念,而从反面涉笔,别开生面 ,自辟蹊径。 反写他人(表现手法)即描写手法v、渲染v、烘托(正衬、反衬)v、白描v、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v、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v、欲扬先抑v 7、 远近结合v8、不同的感觉相结合渲染初见嵩山张耒(宋)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 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 染等。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 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 诗歌创作

9、,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正衬”“反衬”。v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 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v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 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闹衬静”;v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 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 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 孤独、悲伤的心情。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 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

10、地表现了早行 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 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白描动静结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 色富有生气)以动衬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 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 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 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 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 了全篇的精神 秋思

11、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 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细节 描写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虚: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 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 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 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 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12、但此时并 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 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 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 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 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今夜鹿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13、实: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 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等。 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 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 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 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

14、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 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 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 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 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 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 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 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 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不同

15、的感觉相结合v 长门怨(其一)v 刘皂 v 雨滴长门秋夜长, 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 拭却千行更万行。v说说“滴”妙在何处。首尾照应,使诗 歌在结构上有浑 然一体之感。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乌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悠悠 ”“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 层孤寂、萧索的气氛。(2分)与尾联中的“故 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开门见山是指诗 歌开头就进入正 题,不拐弯抹角 。 蜀相

1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 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 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 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 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v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