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的结构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50849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经验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审美经验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审美经验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审美经验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审美经验的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经验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经验的结构(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章 审美经验的结构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结构功能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感知二、想象三、情感四、理解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般说来,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 是构成审美经验的几种基本要素,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主体 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一、感知1、感知的定义2、感知的特性感知活动在审美经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美 学研究的一致看法。 正如美国当代美学家帕克所说:“感觉是我 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 所依靠的基础。” 人的感觉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来进 行的,但它们在审美

2、经验中所起的作用却不是相 同的。其中,视觉和听觉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而 其他如味觉、嗅觉和触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对此,美学史上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探讨。1、感知的定义感知活动实际上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其中,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 握,而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 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不 过,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觉和知觉经 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 础层面。 2、感知的特性首先,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 地交织在一起。在日常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 们往往是由于对象激起了我们强烈的情感 体验,才进入到审美活动之中的。当代著 名美学家英伽登甚至据此认为,审

3、美活动 是从这种强烈的原始情感才真正开始的。其次,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感知活动虽然处于心理经验的基础层 面,但却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相反 ,它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作出自己的 选择。最后,审美感知是以“完形”的方式 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完形”的认识:格式塔心理学简介: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1912年发端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创 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18801943)、柯勒( 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的音译,一词的基本意思是“形式”、“图形” 、“形状

4、”,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 觉中生成”的含义,用来表述由部分构成一种通体相关的 完整图式的现象,含有“整合使之完形”之意。所以中文 意译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研究方面得到深入的发展和深化 。 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著作:考夫卡的艺 术与要求性、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走向艺术心理学等。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 知觉是一种整体的把握,知觉不是感觉诸 要素的总和,而是采取直接而完整的方式 把事物组合为统一的整体。换言之,人的 知觉是一种对客观刺激物进行大幅度改造 、积极组织或建构知觉“完

5、形”整体的能 力。二、想象1、想象的定义2、想象的分类想象包含着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 态。初级形态是简单联想,它又可以划分 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多种 形式。想象的高级形式则包含了再造性想 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形式。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 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 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 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所谓“睹物思人 ”、“爱屋及乌”。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 上的相似而引起的。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 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 物的联想形式。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 原有的知觉表象进

6、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 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事物形象的心理功 能。三、情感1、情感的定义2、关于审美活动中情感的生成原因三、情感情感活动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最 具渗透性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各 种心理因素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 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它作为一种弥漫 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 整个审美活动都显示出明显的情感色彩。 因此,情感在审美经验中重要性早就为人 们所公认。1、情感的定义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一定事物所 生成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的需要与事物 之间关系的反映。在人生实践中,凡事物 为人所需要的,主体就会对它产生好感: 满意、喜悦、爱等;相反,则就会产生不 愉

7、快的感受:畏惧、不满、愤怒等。在美学中,把审美情感视为人的高级的 精神属性的心理构成因素。2、关于审美活动中情感的生成原因客观论、主观论、同构论、客观论者认为,审美对象的情感性质 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比如一幅画所产生的 忧郁、悲哀或欢乐的情感,就是由油画中 色彩和线条的搭配所客观地决定的,与观 赏者的主观态度无关。在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关于诗言志 。主观论:主观论者认为,审美情感并非审美客体 做固有的,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 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 之融为一体,使对象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 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使对象呈现出人格 化的情感特征。持有此种看法的典型代表是“移情说 ”理论

8、美学家立普斯。移情说:移情说,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罗伯特费肖尔提出来 的。但是在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则是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 家立普斯。立普斯(18511914)涉及移情说的重要理论著作 有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等。所谓移情说,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感情移置 的现象。具体说来,就是主体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 时,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心境、人格移注到对象中去, 使对象获得生命和意义,美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 。关于道芮式石柱的移情解释:立普斯举例分析了人们欣赏古希腊的道芮式 石柱的审美经验。在立普斯看来,人们欣赏古希 腊神庙建筑的道芮式石柱时,会感到石柱似乎不 受石料的重压而显出耸立上腾的

9、气势。会生成“ 可喜的”、“充满力量”和“镇定自若”的感受 ,就是由于我们把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体验到的情 感移置到石柱的身上。这样一来,与其说我们是 在欣赏石柱,不如说是在自我欣赏,石柱充其量 只是起到了一种诱因的作用。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道芮式石柱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具有一定的说服 力的。像这种对物的移情是普遍存在的审 美事实。它好比修辞学上所说的拟人或人 格化。在艺术创作中,如写景诗、咏物诗 、象征诗中犹为普遍存在。杜牧赠别三 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天明”。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杜甫的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都是移情 的审美现象。在这里,蜡烛、羌笛、春雨 ,统统被诗人赋予了生命,形同人一样, 有知觉、有情感、有个性。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认为, 自然万物都 可以用力的结构来解释,不仅物理世界充 满着力的结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同样也 存在着这样的力的结构。这二者之间具有 相似的对应性,当人的精神世界中包含的 力的式样与外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力的式 样,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时,人就 会对事物产生审美反应,这就是“同构对 应”或“异质同构”。四、理解1、理解的定义2、理解的特点:首先,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其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首先,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审美实践其次,审美理

11、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在审美实践上的表现:在音乐欣赏中,往往会发生审美理解的 多义性现象。例如,一首节奏缓慢、音调 低沉的乐曲,听众往往能从中体验到一种 悲伤的感受,但是,这到底是哪一种悲伤 ,则会因听众的不同而产生多义的理解: 是哀悼英雄的逝去?还是失恋之后的痛苦 ?是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还是游子思归式 的感伤。李商隐的无题诗: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主题是表达两情相悦、至死不逾的爱情 ?还是聚少离多、变化莫测的人生况味?- -造成审美理解的多义性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审美对象的特性,一个是由于审 美主体的理解活动自身的特点所造成的。当然,审美理解虽然具有鲜明的多义性 ,但这并不是说审美理解毫无客观的规律 可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