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496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期末复习范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少数民族:由于汉族以外的 55 个民族相对于汉族人口较少,所以习惯于将其称为“少数 民族” p2 2.人口在 1 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 珞巴(最少)等 4 个民族。 3.民族文化特点: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约有 80 种语言,大体可分为 5 个语系、10 个语族、 15 个语支。 4.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5.构成民族的六大特征 p31 (1)共同历史渊源(2)共同生产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 (

2、6)共同心理认同 6.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P39 7.民族识别的实践 p44 第一阶段(19501954 年) 我国少数民族数量已达 38 个 第二阶段(19541965 年) 共有 74 个不同民族名称识别为 54 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19781987 年) 1979 年,居住在云南双版纳的基诺族经识别后得到确认。 至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陆续确认 55 个少数民族 8.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和过程 p51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市之间对立是随着 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形成时间

3、: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时形成的。 9.(简答)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p55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3)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 10.(填空) 民族在这些基本动因的推动下作纵向质的演进,即经历奴隶社会、封建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经历与这些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奴隶 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历史类型。 民族在上述这些基本动因的推动下作作横向量的扩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人口等方面全面

4、发展。 11.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p59 (1)民族属性与民族发展(2)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3)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4)民族 关系与民族发展(5)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6)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12.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p66 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13.民族同化 p68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 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根据其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 型。 强迫同化: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自然

5、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互相影响 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收 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 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14.民族分化 p71 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5.民族消亡 p74 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 象。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 16.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因素增多的表现 p77 (1)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2)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3)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 (4)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5

6、)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17.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因素增多的原因 p80 (1)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 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原因。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 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 素增多的精神纽带。 18.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意义 p83 (1)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2)有利于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 (3

7、)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的良好状态。 19.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 p91 (1)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2)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 (3)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20.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p95 (1)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2)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 提 (4)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 (5)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 21.民族问题的内涵 p10

8、0 (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2)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4)民 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22.民族之间的关系 p102 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互动的表现,是各民族在同一社会时代下各方面的联系。 从宏观的层面看,民族关系包括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 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 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为依托的国语国之间的 民族关系;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民族利益是

9、指 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中的关键性问题。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 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族权力。 23.国家对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109 其一,国家能提供一个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二,国家能为民族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其三,国家为民族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机制 总之,国家为民族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政策、措施等,对民族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必不可少的。 24.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p111 自然原因:一方面是民族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特定民族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 与特定的自然环,社会环境相联系,在解决人的生存问题上所

10、创造和奉行的生存方式;另 一方面,各民族创造和奉行的生存方式,在解决人们的生存发展的方法和有效性方面,相 互之间存在差异。 社会原因:第一,在由剥削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 会条件下,社会组织关系和基本性质是对立的压迫统治关系。第二,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 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组织体系有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主 导。 历史的惯性会起作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差别、民族间的隔阂、民族主义思 想残余还会起作用;一定条件下尚存的阶级斗争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城乡差别有可 能成为民族差别之一,有可能造成民族间的矛盾。 25.民族问题的特性 p116

11、(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 首先,人类社会自进入文明社会有了民族以后,任何社会都存在一定的民族问题,也 就是说,文明社会以来民族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时期,存在于所有多民族 的国家。 其次,民族问题不是单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普遍地 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三,民族问题大都可能会波及众多民族成员的社会生活或思想感情,牵涉相关民族 的利益。 (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民族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 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要民族存在,民族问题必然存在。 (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民族问题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

12、生活以及宗教 信仰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 (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 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是指一国的民族问题会引起其他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反应。 (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民族问题对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26.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p122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和历 史问题的交织在一起;民族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 27.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p175 第一,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第二,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力上

13、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力给予更多保护。 第三,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 、消灭阶级,产出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 正的平等。 第四,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 第五,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28.民族平等的意义 p178 (一)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 (三)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民族平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 29.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

14、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 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 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 3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p212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 当代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也成为我国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成为基本政治制度,表明它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结构中具有基础性的、 十分重要的地位。 31.我国的

15、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p227 其一,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其二,在经济关系的作用下,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其三,民族关系是各民族间多层次的互动关系。 3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p231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 互离不开) 、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32.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p286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p301 3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大意义: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