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0112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似看山不喜平_叙事贵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叙事贵曲学习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写文章宜曲不 宜直的道理,了解曲折叙事与正确反映社 会生活的关联。 2、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艺 术方法来营造文章的波澜。 3、在“有人敲门”等写作实践中,激发学生 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 古人有言“文贵曲”,意思是好文章行文要有曲折 ,有起伏,有变化,有波澜。对文章“波澜”的重 要性,前人有既形象又精彩的论述。 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 若井田方罫,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 ,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白石道人诗话也说:“波漾开阖,如在江湖中

2、,一波未平,一波已作。” 可见,作文,尤其是叙事性文章,如果平铺直叙 ,见首知尾,只能败坏读者的兴致;只有情节曲 折、斗折蛇行、翻腾跌宕、摇曳多姿的作品,才 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才能扣人心弦,满足读者的 审美要求,令读者爱不释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文 章有波澜、有起伏呢?一、“一波三折”法。 即善于利用故事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形成波澜 。现实生活本身就复杂多变:景有动静荣枯之变, 物有长短方圆之变,事有大小好坏之变,情有喜怒 哀乐之变。只要把握好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 必然,有层次地展开矛盾冲突,就能使文章有起有 落,富于变化,平中见奇。 请看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成名走投无路,惟思 自尽,忽得巫师

3、指点,抓得俊健促织,真乃柳暗花 明,此一折也;正举家庆贺,而子发盆毁虫,一家 人“如被冰雪”,此二折也;夫妻“气断声吞”之际, 子化促织,轻捷善斗,战败“蟹壳青”,取胜大雄鸡 ,此三折也这是从大处说,如凝眸微观,更会 发现大曲折中套着若干小曲折,如翻腾的激流,飞 迸出点点浪花,景中有景,奇中生奇。二、对比反衬法。 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接近着优美,丑恶滑 稽藏在典雅高尚的底面,恶与善相共,阴影与光明 相伴。”(序) 鲁迅也说:“优秀的人物,有时候是靠别种人来比较 、衬托的,例如上等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 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 所谓”相反而实相承”者,就是这。”

4、(论俗人应避 雅人) 两位大师的论述表明对比是形成波澜的好方法。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而后恭, 造成故事曲折变化,这是纵向对比。廉颇蔺相如 列传中,廉颇心胸狭隘,蔺相如宽仁大度,将相 互衬,这是横向对比。三、“故弄玄虚”法。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故意设置悬念。“悬念”在心理学上就 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在作文中,设置一个个“关 子”(即悬念),使内容回旋推进,能够造成读者某种强烈 期待或热切关切的心理状态,使读者欲罢不能。 如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一节便是如此: (1)周瑜暗藏杀机,令孔明三日造箭十万,而孔明竟然当 众立下军令状。他不怕死吗? (2)三天之中,面对周瑜的百般刁

5、难,他竟置若罔闻,只 向鲁肃借船借草。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3)时日将到,他不是造箭,而是驱船直奔曹营。他到底 念的哪本经? (4)船近曹营,令军士擂鼓呐喊,一旦曹军齐出,他如何 是好? 这真是悬念迭出,险象丛生,令读者如入重重迷雾。作者如 此“故弄玄虚”,直到草船借箭归来,这些疑窦方才水落石出 ,不解自明。四、层层铺垫法。 铺垫就像登山的台阶,一级一级引人入胜;铺垫就 像潮水掀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作文也是如此 ,前面垫得越厚,后面就站得越高。 明湖居听书中,相貌丑陋的男人出场的演奏, 已令“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接着黑妞的演唱更令 人“叹为观止”。经过这一衬再衬,最后王小玉才出 场演唱,

6、她当然就更胜一筹了。 猎户中的尚二叔和“百中”老人,为董昆的出场 作了铺垫,有力地衬托了打豹英雄的形象。 这两文,欲擒故纵,层层映衬,逐步铺垫,写得跌 宕生姿,曲折有致。五、结尾陡转法。 这种方法是指当文章结束时,笔锋陡转, 故事结局异乎读者想像,出人意料,收到“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项链中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赔项链 含辛菇苦,十年艰辛。到最后,才知道当 年丢失的项链竟是假的。这真是神来之笔 ,令读者惊愕万分,拍案叫绝。六、运用抑扬法。 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文章有抑有扬 ,形成波澜。 荔枝蜜全文是要歌颂蜜蜂,赞美奉献 精神,但开头却写蜜蜂蜇人,自己讨厌蜜 蜂。 这就是运用了欲

7、扬先抑法。七、故意倒叙法。 将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提前,然后再细叙事 件的起因和经过,从而形成波澜,吸引读 者。 祝福一开头就写祥林嫂凄然死去,引 起了读者对祥林嫂一生的强烈关注。 要写出事件的波澜,除了上述七种方法外 ,还有巧合法、误会法、夸张法等等。 一篇文章往往也不单用一种方法,而是综 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更容易使文章独具 匠心,生动感人。但这些方法的运用一定 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胡编乱造; 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否则,只 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刘玄德三顾茅庐”是曲折叙事的典范,毛宗岗的评点也历来为 人称道,注意品字、品句、评章法。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极尽曲折之能事?这样写有什

8、么好处? 作者之所以要这样极尽曲折之能事,首先是如实地反映生活的 面貌。诸葛亮再三地不肯露面,一方面是避乱世之秋,不愿出 山,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刘备的诚意和为人。其次是为了通过曲 折的情节来刻画人手的性格。诸葛亮再三地避而不见,刘玄德 三顾茅庐,写出了诸葛亮的矜持、老练、沉着、精于谋略等性 格特点,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有诚意、有耐心的性情,同时 ,也写出了张飞的粗鲁、莽撞,关羽的稳重、宽厚等。第三是 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正如古人所言:“诗文无顿挫,只是说白 话,无复行文之妙。顿挫者,横断不即下,欲说又不直说,所 谓盘马弯弓惜不发。若一直滚去,如骏马下坡,无控纵之妙 ,成何文法?”小说愈是曲折多变

9、,愈能增加读者阅读的兴趣。走进现场“三顾茅庐” 一、不要把什么都写出来。 (雨夜) 二、曲折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河豚子) 三、曲折通过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 (秋夜)活动体验一、不要把什么都写出来。一、不要把什么都写出来。 (雨夜雨夜)1、“雨一直在下,下个不停,似乎想洗净人间的杂尘”是雨夜的第 一句话,这个开头,不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雨夜”的氛围, 也是对文章主题的一种暗示。雨,冲洗的不仅是自然世界中的“杂尘”,也 是人的心灵深处的“杂尘”。这个开头,为全文的叙事和主题的表现奠定了 基调。 开头关于雨的描写,与文中许多地方都是互相联系,互相照应的。这些描 写共同烘托了寸雨夜

10、的氛围,营造出了作品独特的意境。 2、文章要表现的是人物心灵深处的波澜,但作者没有采用直接的心理描 写的方法,她反复描写窗外的雨和身上的雨衣,把心灵的选择外化为对雨 的不同感受和雨衣的穿脱,以具体的艺术描写和形象可感的画面来寓示, 象征“心灵选择”的过程和内心深处的波澜是形成隔膜还是敞开自己, 是包裹自己还是接受洗礼。 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可感,含蓄蕴藉。 3、从外在景象来看,本文反复描写的是窗外的雨和我进门以后是如何处 理雨衣的,但文章的焦点却始终凝聚在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上,从不平 、失落、嫉妒到回想互相安慰的情景,再到逐渐平静的反思,及至终于打 出了祝贺的电话,心灵历程的演进清晰可见。“雨

11、”和“雨衣”实际上是心灵 的外化和象征。 4、婉曲。二、曲折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二、曲折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河豚子河豚子)1、小说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节是符合生活的真实情况的。这正 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灾荒之年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中河豚子“因煮烧 多时,毒性消失”的情况也是有生活依据的。 这样的情节设计正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高度浓 缩的反映,它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2、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父亲的“算盘”,他在万 般无奈之下,不得已用河豚子来了结全家的性命,这一切虽然是他的设 计,他盼望着预期的结果出现,但是,他又以受着难以承受的

12、心灵煎熬 ;另一条线索是家人的欣喜与等待,他们并不知道这一顿“美味”的可怕 后果,只是家人之间同甘共苦的亲情,使他们要等父亲一起来共享“美餐 ”。 在这篇短小的小说中,“知”与“不知”,悲与喜,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构成了独特的叙述节奏 。三、曲折通过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三、曲折通过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秋夜秋夜)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文章描写了肃 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传达了作 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表现了 作者与恶势力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在章法上,文章以“我”的视点移动和感情 变化为线索。 犯中见避,同中求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土耳其阿吉兹涅辛我是怎样自杀的 乔叶第九次微笑 “有人敲门”的两个重点“元素”:“谁在屋内”、“来者 何人” 日本星新一雪夜写作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