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088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 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对策【摘要】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认为目前存在学科定位不清、培养目标单一、角色功能模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题和研究经费困难、师资缺乏、毕业生定位不准以及社会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将护理学划为一级学科,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临床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教育、管理能力,设置个性化课程,并加强国际合作、申请重大课题,成立导师组及加快临床护理专家队伍建设,以完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和用人机制。 【关键词】 护理学 硕士研究生 教育 护理 策略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

2、部分。我国自1992 年开展护理硕士教育至今已有 10 余年历史,随着高等护理教育逐渐步入正轨,我国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下称硕士生)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发展至 2004 年全国已有 30 余所大学可以招收护理硕士生,护理博士教育项目也已启动。但与发达国家及其它专业相比,我国的护理硕士教育进程明显滞后。由于其起步较晚,在学科定位、培养目标、研究领域、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探讨与解决。1 学科定位存在的问题:护理学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根据护理学是应用性学科的性质,其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属于“从事某一特定职

3、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从研究生培养类型来看,应该为“专业学位“。但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 号文件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对象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在授予学位的标准中要求研究生“能独立处理本(二级学科)领域的常见病,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这些要求显然不适用于护理学硕士生,只有按照科研型培养。但基于护理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安排一定的临床教学实践,而科研型研究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在研究能力和科研深度的培养上,又无法满足临床教学实践的要求。对策:将护理学划为临床一级学科,解决

4、学科定位问题。目前有许多学者认为,护理已经逐渐形成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和临床医学不同的学科体系,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已经基本成熟。事实上许多国家的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均为独立的学科。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科定位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培养方向、培养方案和学位问题,也才有可能促进学科的顺利发展。2 培养目标与角色功能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研制的创始人泰勒认为,任何一个教育活动的核心都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与培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它规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标准,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它不仅是人才设计的蓝图,也是课程设置、教学

5、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估的核心1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经确定,护理院校的各项工作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2 。目前,我国护理科研水平不高,许多院校将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科研型研究生,侧重于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其培养目标单一3 ,护理专业特色不明显,没有体现对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根据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现状,不仅需要高学历的护理教育专家,也需要能够将护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直接服务于患者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及社区护理专家,统筹医院护理人、财、物、时间、信息的护理管理专家以及精通计算机统计软件和办公使用的专科护理人员,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对护理硕士的角色功能认识不清。我国护理硕士教育应当

6、为高级护理实践做准备,而高级护理实践又总是与临床实践、教育、管理、科研和促进专业发展密不可分。既然护理是以服务为导向,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科研型和临床型都不应脱离临床。科研、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都要紧密围绕临床护理实践这一主线,因为离开患者的护理将是无源之水。对策:护理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中应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多方面的护理专家。使培养目标真正成为护理人才设计的模板。现阶段除培养以教学科研能力为主的科研型研究生之外,还应培养发展实践能力的临床型护理硕士,如临床护理专家,同时护理教育者应当是高水准的护理实践者,高级实践者也应当具备教学能

7、力。笔者认为护理硕士生的角色功能应该包括临床实践者、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及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且各角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各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认为存在2 点不足。 学科内部各领域分科不明显。如果本科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广而博,那么研究生阶段的要求应该是精而深,因此护理硕士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学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决定课程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各个领域的护理专门人才。目前国内现状是大部分的研究生在选课时并没有侧重自己的研究领域,学校也缺乏这方面的监督机制,结果是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时修完所选课程,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学

8、分,但是当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专业特色,觉得自己好象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生招收对象的特点。目前我国的研究生生源有 2 种,1 种是接受过正规本科教育的应届大学生,另 1 种是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在职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两者在学历起点、知识结构、临床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作为应届大学生,他们接受过正规的高中和大学教育,起点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完善,具有系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后者缺乏高中和正规的大学教育,大部分的起点学历为中专,但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策:在课程设置上应对两者区别对待,对前者侧重临床实

9、践课程,后者则要建立在本科文化基础知识之上,除学习专科护理课程外,还要补学一些必要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将不同起点的学生培养到某一相同的水平。4 研究方向和课题经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护理研究还没有固定的课题来源,许多导师手中没有研究课题和经费。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确定研究题目的能力,但是使研究力量无法集中,研究问题无法深入,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对策:加强国际合作、逐步申请国家重大课题,从根本上解决研究方向和研究经费问题。同时积极呼吁各级护理学术组织和单位设立护理研究基金。在完成国家和人民急需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培养护理学研究生。5 师资力量存在的

10、问题: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担任护理研究生导师者中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者甚少,许多导师是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边学边指导,在实践中学会当导师的。现在我国招收护理研究生的院校有 30 余所,导师虽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但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够完善。所遴选的部分临床护理研究生导师临床经验虽丰富但缺乏科研能力,部分护理教育研究生导师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泛和扎实,知识面较窄,或外语水平较低,限制了学术视野的拓展;部分导师受过其它专业研究生教育,如临床医学硕士或博士教育,虽指导学生思路较开阔,但不能突出护理特色;同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晚,导师指导经验也不足

11、。显然,我国护理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很难适应培养 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已迫在眉睫。对策: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加强业务培训促进研究生导师的自身建设,此外联合培养模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纳并推广。如由有经验的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做护理研究生的第一导师,护理师资做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有效地发挥群体优势,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不但更好地适应了当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形势,还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开创新的研究领域。由高素质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同时聘请国内外其它护理学院有影响力的教授/专家为指导老师,共同商讨

12、研究生的培养策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熟。6 毕业生的去向存在的问题:由于护理硕士教育起步较晚,护理研究生毕业人数较少,对于护理硕士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从护理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是教学、管理等岗位,而选择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只占极少部分,这种护理研究生使用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护理人才的供求矛盾。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护理研究生认识不够充分,存在不知如何使用的问题。某些管理者认为,护理工作由中专生及大专生承担已经足够,本科生都难以安排,何况研究生,遂将部分非管理型研究生安置到行政、领导岗位,致使他们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13、去,影响了研究生专业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硕士毕业生对自己的角色功能认识不清,认为硕士毕业后不应该再从事临床,而主要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而事实上护理硕士生的培养无论是科研型和临床型都不应脱离临床,科研、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都要紧密围绕临床护理实践。对策:加快我国 CNS(临床护理专家)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亦可以充分发挥护理硕士生的专业特长,以促进护理的前沿阵地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2潘樊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6.3许迈进.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24(1):78.作者:朱海利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基护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