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063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摘要】从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等方面阐述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 人文素质;学生;护理教育随着整体护理的全面推广,要求现代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致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融人文精神于护理教育中,这既是护理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

2、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及提高人文素养为主的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目的的教育1。2 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2.1 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特别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尊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

3、样才能真正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的健康需求。2.2 加强人文教育是适应文化背景护理模式的需要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人性化、个性化。美国著名学者伟恩? 尹?莱宁格提出了“适应文化背景护理模式“的理念,认为在发展科学人道主义护理知识的同时,应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护理要求、健康及疾病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以便向病人提供适应特殊文化需求的护理理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域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护理对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或民族,其文化背景不同,这就需要护理思维向多元化拓宽视角,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更广泛的人文知识,了解多元人类文化,才能

4、正确评估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要,从而提供符合其文化需要的个体化整体护理。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这方面的知识远不够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多元文化护理的需要。2.3 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如优良的品德、高度的责任心、包容的胸怀、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抗御挫折的能力、应变合作的意识以及高雅的气质仪态等。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2.4 加强人文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21 世纪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心理素

5、质、思想政治素质及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具备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3 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3.1 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我国高等护理专业的主要生源是高中理科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造成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学生一方面渴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方面知识的内容,全面发展自身素质;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文知识与基础课、临床课相比,不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片面发展。人文知识的缺少、人文精神的缺乏在某种程

6、度上表现出道德理性、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思想深度以及法律意识的缺乏或淡漠。3.2 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护理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李秋萍等2收集国内 10 所护理学院(系)本科教育计划及相关资料,对各所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整理,结果显示:人文课程所占课时比重仍偏小,10 所院校人文课学时占总学时数平均为 13.3%,而护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有 1/3 为人文学科课程。课程设置不平衡,随意性较大。对人文核心课程的选择体现出不确实性,各高校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结构体系缺乏整体优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交叉重

7、复现象,缺乏学科整体性规划;此外,人文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取讲授法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多少,而忽视学生感悟多少。而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是要学生从获取的人文知识中探究其中的人文精神,只有感悟了其中的精神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创新的精神。3.3 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护理人文教育横跨医学和人文科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师资素质要求较高,而我国护理教育者的现状是:绝大多数护理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3。一方面,护理人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许多承担护理人文教学的教师是由护理专业教师转型来的,缺乏深厚

8、的人文、社会学知识。一些则是对医疗、护理了解很少的专门从事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讲授的非专业教师,他们在护理人文课程的讲授中,不能很好地将护理学与人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更好地适应护理人文教育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和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护理专业教师课堂上讲“病“的生理、病理因素多,讲心理社会因素少,不能把医学基础、护理和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3.4 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的影响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尽合理,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存在“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的问题,尚缺乏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体系,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难以被社会所

9、认可3。4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4.1 重视理念的导入各个护理院校领导率先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时代发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学生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理念,并将新理念在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科学的教育引导。4.2 建立和完善具有护理专业特点的人文课程体系确立人文学科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地位,形成“突出护理、加大人文“的新型的护理课程结构体系。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依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0、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例如:物理、化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主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大学一年级的医用物理、医用化学少讲、精讲,适当减少部分课时,用以增加应用性人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既利于学生适应从高中“应试教育“过渡到大学“自主学习模式“,又得到对未来职业的了解和憧憬,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学习中。杨朝晔等4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课时,使其占到总课时的 15%25%,适当增加医学人文和护理人文方面的课程比重,使其占到人文课程总课时的 60%。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相结合的办法,少量作为必修、大量作为选修。在课程的编排上注意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在教学中应灵活采用多

11、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意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5。例如我校的护理美学课教学全程采用讲授、艺术作品欣赏、演示、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以全体学生参与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结束考核,90%的学生认为护理美学教育增加了其感受美、表现美、应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人文教育不是速成教育,而是长期教育,人文课程应贯穿在各个年级,构成人文课程体系。4.3 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培养是目的,评估是手段。护理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完善学生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形成综合评估体系。比如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文体活动或比赛等

12、所取得的成绩或表现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评优挂钩;将学生参加专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及其见习、实习期间的实际操行和学生的实习点分配、就业推荐、学位授予挂钩,逐步完善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的整合,应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有计划的培训、深造或进行任职资格考核,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将人文应用性知识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操作技术中。4. 5 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国内外诸学

13、者认为,隐性课程应作为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教师人格、师生关系、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它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潜在的影响力和无形的教育价值6。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常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在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上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内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张贴南丁格尔的名言和护理学专业理念的格言等,处处体现人文思想,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成立各种社团,进行形体训练和护士礼仪训练;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讲座、心理沙龙、文艺汇演等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4、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再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如进入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开展献爱心及各种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爱社会、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及奉献意识等。另外,教师应用其人格魅力、教学行为来表达人文关怀,这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丰富的人文知识是学生人文素养生成的内部环境,加之良好校园文化的外部环境,两者双向互动,学生的人文素养随之不停地外化、内化,最终达到升华人格的目的【参考文献】1 赵艳,赵玲.我国护理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2007,23(2):114116.2 李秋萍,杨支兰.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6):1567.3 曾莉.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374.4 杨朝晔,秦红兵.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B):30033004.5 李秋萍,杨支兰.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32134.6 宋丽淑,曾慧.护理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2008(6):722723.作者:王 冰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