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54765 上传时间:2017-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

2、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 2008 年 9 月提交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 2009年 3 月 9 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国内也有很多学者

4、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 3 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3、研究的意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

5、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 4 互补充。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 ,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

6、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

7、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5 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

8、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6 -(一)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4、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