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46037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2006-11-0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笔随笔: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记录当代诸子百家言以轻松的笔调关注深层的历史发布时间: 2006-11-02 11:03 新京报按照杜渐坤的划分,随笔从创刊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刊初期是不定期刊,以传播中国文化文史知识为主,从一个侧面洞开了“四人帮”僵化的思想禁锢,活跃了思想文化界;第二个阶段是从 1982 年,改成了定期刊,随笔的思想锋芒慢慢显示出来;它反映知识分子的心声,力主讲真话;第三个 阶段是他接手后,提倡作者真话能说多少说多少,形成“当代诸子百家言”的局面。“作者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更宽广更透彻,思想解放程度也更大,给后人留下了当代知识分子思考的轨迹。” 1995 年,随笔100 期,

2、编辑部到北京举办百期庆典,凡是随笔邀请的作家都来了,有些没邀请的也自己来了。 杂志档案 随笔1979 年创刊,1983 年初起,随笔开始成为定期出版的双月刊杂志,现任主编为秦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随笔一直致力于在文化思想界的突破,更多地关注深层的历史、思想、文化的挖掘与思考。它以轻松、随和的笔调,涉及严肃的主题,将随笔这一文体一步一步地深入人心。 黄伟经:与施蛰存交厚黄伟经:与施蛰存交厚 1979 年 6 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分管文艺的副总编辑苏晨创办了随笔杂志。虽然是不定期出版,但日期很接近月刊了。当年 9 月,在被迫辍笔改行十二载之后,黄伟经从一个港口航道工程单位“归队”调到出版社,分配

3、去编随笔。于是,从第四集起,他成为随笔专责编辑,负责它的组稿和编发。没想到,这一做就是 13 年。 黄伟经接手随笔编务后不久,就收到施蛰存寄来乙夜偶谈一稿。这是他在自己的“右派”问题“改正”之后,应原参与筹办随笔的编辑约请而创作的。按照黄伟经的回忆,这该是 73 岁的施蛰存重返文坛后的第一篇作品。全文格调优雅、引人入胜。黄伟经得到这样的好稿后大为兴奋,随即把它编入 1980 年 2 月出版的随笔第六集,并给施蛰存写去一信,请他继续赐稿。 此时施蛰存非常忙碌。至 1981 年 6 月和 1982 年底,施蛰存才得以抽出时间,先后为随笔写了乙夜偶谈续稿两篇共三则:一篇为“真实和美”、“官僚词汇”二

4、则,一篇为“神仙故事”,共约 5000 字。黄伟经清楚地记得,施蛰存在官僚词汇那则短文里指出,那些“已普遍地为人们所常用”的,所谓“比较好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原则上是可以同意的”等官僚词汇的主要特点就是:“不做肯定,不负责任”。黄伟经将前二则发在随笔第十八集(1981 年 9 月出版),最后一则编入 1983 年第二期随笔刊出。 1999 年 9 月中旬,黄伟经与妻子到了上海,看望王西彦先生之后又去施蛰存寓所拜访。不料,那天早上施蛰存在家里跌了一大跤。他的大儿子和曾孙女告知黄伟经,他跌得一脸是血,伤势不轻,在家人一再劝说下,才把他送进了医院。黄伟经在施家二楼坐了一会儿,

5、见到了正在卧床静养的施老夫人陈慧华。他只参观了二楼那间二三十平米用作卧室兼书房、会客室的大间和侧边一个小间就告辞了。直至施蛰存 2003 年 11 月病逝,黄伟经都未能去上海最后见他一面,这也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杜渐坤:开创杜渐坤:开创“当代诸子百家言当代诸子百家言”的局面的局面 1992 年,杜渐坤出任了随笔的主编。杜渐坤接手随笔之后认为,杂志既有思想内容,又有新闻,总体来看还是杂了一些。根据这个情况,他做出调整,为了加强思想性,杜渐坤决定把有报道色彩的时效性比较强的文章在栏目上去掉,后来干脆连整个栏目也不要了,明确提出办刊宗旨,就是高扬“五四”旗帜,提倡说真话不说假话,关注现实,直面人生,

6、使读物既能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又能给读者以美感,真正成为国人思想的园地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广开言路,把随笔真的办成集当代诸子百家言的杂志。 由于多年做图书编辑以及编辑随笔所积累的人脉,杜渐坤就任主编后得到了很多作家的支持。其中也包括随笔的老作者施蛰存先生。陈荒煤给他写信说支持他办好随笔,附寄短文一篇。 严文井说,随笔是现代人的思想园地,读者是不能脱离思想的。李国文说得更直率,只要随笔吩咐一声,他马上寄稿。他的稿子按时必到,所以随笔刊发他的作品比较多。此时,写散文的人很多,但篇幅比较短小,而随笔的文章篇幅较大,留给作家思考的余地也更多,这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后来,南方日报报道随笔办刊经费短缺后,李国文、梁晓声等人就组织起来给杜渐坤打电话说不要稿费了,这让杜渐坤深受感动。 当然,随笔再困难,也没有不付作者稿费。1995 年,随笔出到了 100 期,编辑部到北京举办百期庆典,凡是随笔邀请的作家都来了,有些没邀请的也自己来了。冰心当时因病住院,仍然给杂志题写了贺岁的条幅,作家们还给杂志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经由杜渐坤的努力,随笔在仅由邮局发行的情况下,发行量增长到五万多,一直非常稳定。 人物 黄伟经,从 1979 年 9 月起负责随笔编辑,1987 年-1992 年任随笔主编。 杜渐坤,1992 年任随笔主编,2004 年退休。随笔前任主编杜 渐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