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5407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6例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3636 例分析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 20 余年收治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36 例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有关文献。结果随访 1 月10 年不等,未见因本病死亡者。结论对腹部包块伴雌激素刺激症状的妇女,应该注意此类肿瘤的可能,要警惕不典型及异位的肿瘤。抑制素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敏感性很强的标记物,但目前由于诊断试剂盒等方面的原因,临床应用尚有困难。 【关键词】 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诊断;治疗Clinical analysis of 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 and th

2、eca cell tumorHAN Wei|zhen, LIU Yuan|jiao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Renming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of sex|cord stromal tumor. Methods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36 cases of sex|cord stromal tu

3、mor were analyzed, and related articles were review. Results Without sex|cord stromal tumor mortality.Conclusion We suggest that when women of reproductive|age complain masses in abdomen and other ailments related to E2, ovarian sex|cord stromal tumor should be considered.And atypical tumors should

4、be payed more attention. Inhibin is a sensitive marker of thesekindsof tumors, but there is some difficulty in clinical use now.Key words:Ovarian granulosacell tumor; Theca cell tumor; Diagnoses; Therapy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为第三组常见的卵巢肿瘤,而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是该组肿瘤中较为常见者,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雌激素。本文分析我院近 20 余年来完整临床资料 36 例,并结合复习文献报道

5、如下,供同道参考。1 资料和方法回顾我院 1979 年2001 年 7 月收治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36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诊断证实。1.1 一般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 1476 岁,平均年龄为 48 岁。年龄分布以40 岁居多,占 75(27/36 例) ,而20 岁者仅 2 例。绝经后患者 9 例,月经初潮前患者 1 例,余下 26 例为绝经前患者,其月经状况多无明显改变,仅一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2 临床症状与分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占 70(25/36 例),其中因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无意中发现者占 48(12/25 例) 。包块体积最小为 4.22.62.2cm3,最大者25181

6、2cm3。肿瘤多为单侧性,以右侧多见,占67(24/36 例) ,左侧 9 例,另有 3 例位于子宫体部或阔韧带间。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阴道流血 3 例(其中 2 例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伴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或便秘 7 例,合并子宫肌瘤 5 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 5 例,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 1 例。合并胸腹水 4 例。据 FIGO 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期 35 例,期 1 例。肿瘤病理分型为:颗粒细胞瘤 10 例,卵泡膜细胞瘤 26 例。1.3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范围的手术治疗。9 人行子宫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术;2 人行患侧卵巢切除术;2

7、人行卵泡膜细胞瘤剔除术,保留子宫及双侧附件;余下23 例行子宫全切加单侧附件切除术。1.4 结果术后随访 1 月10 年不等。未见因本病死亡者,2 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并行第二次手术,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一例。2 讨论2.1 发生率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一般认为以颗粒细胞瘤较多见,二者之比为3411。我院收集的病例与文献报道不符。36 例中,颗粒细胞瘤仅 10 例,卵泡膜细胞瘤 26 例,二者的比例接近于13。2.2 产生雌激素是本病典型的生物学行为由于这两种肿瘤都具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因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合并疾病也与雌激素的增高或持续刺激有

8、关,如不规则阴道流血、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子宫内膜癌等。文献报道,合并子宫肌瘤的比例可高达402,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比例亦可达 69,甚至高达923。本组病例中,3 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其中 2 例为绝经后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占 13.8(5 例)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占 13.8,合并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过长者占 2.8(1 例) ,未见合并子宫内膜癌者。2.3 不典型及异位的卵泡膜细胞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断至今仍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本组就有两例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误诊:一例因“停经 50 天,下腹胀痛 1 小时“以异位妊娠收入院,剖腹探查发现右侧卵

9、巢灰白色,菜花状,质较硬,伴血性腹水 200ml,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卵泡膜细胞瘤;另一例患者表现为间断腹痛 2 年,腹部膨隆、纳差、少尿半个月,初时收入内科,检查中发现腹水征阳性、胸腔积液、盆腔实质性包块,行剖腹探查术,切除的卵巢肿块病检证实为卵泡膜细胞瘤。胸腹水的产生可能是肿瘤体积较大,产生较多的雌激素,从而引起类似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症状,致使机体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体液大量转移至第三腔隙,而出现胸腹水3。本组有 2 例肿瘤位于子宫体部,1 例位于阔韧带间,术后病理诊断为卵泡膜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起源于增生性卵巢间质细胞,而在子宫体部发生的卵泡膜细胞瘤,可能是胚胎的卵巢组织异位或迷离

10、至子宫体部或宫旁组织内,后由于异位的卵巢组织间质细胞增生,形成子宫体部多发性卵泡膜细胞瘤4和阔韧带间卵泡膜细胞瘤。2.4 抑制素在诊断性索肿瘤中的作用抑制素(inhibin,INH)是一种由性腺分泌的大分子糖蛋白激素,在女性,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产生。国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当出现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时,血抑制素水平可异常升高。Yamashita 等5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发现,卵巢颗粒细胞瘤中有抑制素、A、B 特异性免疫染色,在支持细胞瘤中有、B 亚基免疫染色,间质细胞瘤中有A、B 的免疫染色,RNA 印迹也表明颗粒细胞瘤和支持间质细胞瘤中有、A、B 亚基 mRNA的表达,而血清学测定显示 INH A

11、、INHB 水平升高,术后进行性降低。免疫组化法用抑制素单克隆抗体检测卵巢原发或继发性性索间质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多数可高达60100,而在卵巢上皮间质性肿瘤及非肿瘤中几乎不表达,在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6。但由于诊断试剂盒等方面的原因,该指标在国内临床上尚未应用。目前,国内已经有人进行抑制素亚单位、A 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7,8研究,INH 单抗可用于性腺肿瘤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精原细胞瘤和卵巢颗粒细胞留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卵巢颗粒细胞瘤,8 例全部阳性。相信不久可能为此类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有用的生物试剂监测方法。【参考文献】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 1 版.北京:人

12、民卫生出版社,1999.1914|1929.2Diddle AW. Granulosa and thecacell ovarian tumors, prognosisJ. Cancer, 1952,5(2):215|219.3朱桂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病例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3,9(1):49|50.4刘元姣,朱虹,黄桂香.卵泡膜细胞瘤 7 例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1995,22(6):380|381.5Yamashita K, Yamoto M, Shikone T, et al. Production of inhibin A and inhibin B in human ovarian sex cord stromal tumorsJ. Am J Obstet Gynecol, 1997,177(6):1450|1457.6范嫏娣,王展宏抑制素对卵巢肿瘤诊断的评估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0,27(4):224|227.7高晓东,夏辉明,丁明杰,等.人抑制素 亚单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4):2|4.8黄新,夏辉明,张东升,等.人抑制素 A 亚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4):5|7.作者:韩炜珍,刘元姣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