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平人气象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5308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法平人气象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诊法平人气象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诊法平人气象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诊法平人气象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诊法平人气象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法平人气象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法平人气象论(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素问素问 平人气象论平人气象论内容与题解:本文论述了脉诊的多种方法,并结合了“ 四时五脏”的平、病、死脉,突出了“脉 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因本文首论平人的 脉息至数,故名篇。第一段.(原文1、2自然段)内容:论述了诊脉的平息方法、平人的脉息至 数,同时列举了脉息动数的变化及病理 意义。(一)诊脉的平息方法平:调匀 以不病调病人 息:一呼一吸(二)平人脉息至数一般为一息四至,个别为一息五至(闰 以太息) 呼吸频率: 成年男子:1418次 成年女子:1620次脉率: 胎儿:120160次/分 婴儿:120140次/分 12岁:110次/分 36岁:95次/分 78岁:85次/分 成年男子:608

2、0次 /分 成年女子:7090次/分(三)脉息动数的变化及病理意义1.动数变化 至数失常 不及: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脉绝太过: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四动以上曰死 节律失常:乍疏乍数曰死2.病理意义 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迟脉,主气 虚;(有寒)。 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脉数急 躁,兼见尺肤灼热,为温病;兼见尺肤 不热脉滑,为风病。 脉来涩滞,尺肤不热:气血不调之痹证 。 一呼脉四动以上:一息八至,疾脉,为 死证。常见于外感热病,阳热亢盛,真 阴衰竭证;或内伤虚损,阳气散越证。 脉绝不至:无脉,死证。 乍疏乍数:忽快忽慢,强弱不一,为散 脉,主元气离散,死证。第二段.(从“平人之常气禀

3、于胃”至“宗气 泄也”)内容:强调了“脉以胃气为本”的原理,并结合五 脏论述了四时的平、病、死脉,还讨论 了虚里诊法。(一)“脉以胃气为本”的原理、意义 及脉象1.原理与意义 胃气,为水谷精微之气,是脾胃对水谷 的消化功能的概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 源,生命之本。 人的生气的有无决定于胃气的有无,脉 气亦来源于胃气。 五脏精气必借助于胃气才能达于寸口。因此,胃气及脏腑精气盛衰均可反应于 寸口脉。脉有胃气说明脏腑精气充足, 人有生气。2.脉有胃气的形象柔和适中从容,和缓,流畅,不快 不慢,不浮不沉,节律一致。(二)四时五脏的平、病、死脉的形象关键:与胃气的多少有关。四时五脏平、病、死脉鉴别表五脏

4、平脉(有胃气) 病脉(少胃气) 死脉(无胃气)肝 春胃微弦 弦多胃少 但弦无胃心 夏胃微钩 钩多胃少 但钩无胃脾 长夏微软弱 弱多胃少 但代无胃 肺 秋胃微毛 毛多胃少 但毛无胃肾 冬胃微石 石多胃少 但石无胃(三)真藏脉概念及表现 含义: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 ,侯五脏真气败露,如但弦无胃,但钩 无胃等。 机理:人以水谷为本,脉以胃气为本。 脉象表现:脉象失去和缓从容、柔和之 态,如弦而硬急,洪大而躁等;或五脏 不得胃气滋养,而见本脏脏气衰竭的无 胃脉,如肝脉不弦、肾脉不沉等。 真气 春:散于肝 脉胃微弦 但弦 真夏:通于心 脉胃微钩 但钩 脏长夏:濡于脾 脉胃微软弱但代 脉秋:高于肺

5、 脉胃微毛 但毛 现冬:下于肾 脉胃微石 但石 胃气:五时五脏皆有(四)虚里诊法1.方法:用视、触的方法观察其搏动情况 。 2.原理:虚里是胃之大络在体表的搏动点; 宗气与胃气密切相关。3.临床意义:判断宗气的盛衰 气喘,呼吸不相接续,虚里动甚中 气失守,宗气失养。 虚里脉结而不畅积聚。 虚里无脉宗气绝,死证。 虚里脉动甚、浮大宗气泄。第三段.(从“颈脉动喘疾咳”之“反四时也” )内容:论述了脉证相应、脉与四时的关系,并 提出水肿、黄疸、胃疸的表现特点及妊 娠脉。(一)脉证是否相应的诊察意义 判断预后脉从阴阳 阳证见阳脉:邪实正盛 病易已 脉证相符 阴证见阴脉:正虚邪衰 脉逆阴阳 阳证见阴脉

6、邪盛正衰:病难已 脉证不符 阴证见阳脉(二)脉与四时是否相应的诊察意义 判断预后 脉从四时:得四时之气(春弦、夏钩、 秋毛、冬石)预后好; 脉反四时:不与四时相符,侯正虚邪实 预后差。总结判断预后的方法有三:脉证关系、脉时 关系、是否间脏 预后好 脉证相符 预后差 脉证不符脉从四时 脉反四时间脏(传其所生) 不间脏(传其所克)不间脏:传其所克,如肝病传脾,致肝 脾俱病者;或脾病传肾,致脾肾俱衰者 ,预后不良。(三)水肿、黄疸、胃疸的表现特点 及妊娠脉象1.水肿主症 目裹微肿如卧蚕之状眼睑浮肿,肿 自上起。 面肿曰风肿势上盛。 足胫肿曰水肿势下盛或肿自下起, 水湿为病。 颈脉动喘疾咳颈脉充盈,喘

7、促,频 咳,为水气上凌心肺,心肾或肺肾俱衰 。2.黄疸主症:身黄、目黄、小便黄 尿黄赤湿热下注。 目黄胆汁循经上溢。 身黄胆汁外溢肌肤。 安卧湿困肌肉。3.胃疸主症 已食如饥胃热易消谷。4.妇人妊娠脉“手少阴脉动甚”手少阴神门穴脉搏动 明显。 讨论:“手少阴脉”部位 王冰:手少阴神门穴。 张介宾:左寸口之寸脉。 张志聪:左寸口尺脉。思考题:1.如何理解“脉以胃气为本”?有胃气的脉象表现 是什么?如何据此鉴别四时五脏的平、病、死 脉? 2.如何理解“常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法? 3.怎样辨脉之顺逆?有什么临床意义? 4.真藏脉为何主死证? 5.结合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平人气象 论的有关内容,谈谈诊脉与望色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