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3734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专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向解读预测【考点展示】社会存 在与社 会意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社会历 史发展 的总趋 势人民群 众是历 史的创 造者人生 价值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价值的 创造与 实现社会存 在决定 社会意 识、社 会意识 的相对 独立性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 式是人类 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 基础、生 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 相互作用 及其矛盾 运动经济 基础 与上 层建 筑的 相互 作用 及其 矛盾 运动社会发 展的实 现方式、 社会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的 特点人民群 众的概 念、人民群 众创造 历史的 作用、 群众观 点和群 众路线价值 和价 值观、价

2、值 观的 导向 作用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客观 依据、价值判 断与价值选择 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阶级 性、价值冲突 及评价标准价值的 实现方 式、个 人价值 与社会 价值的 统一【考向预测】从对 2008 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可以看出,本专题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 都出现过。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 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观的知识等。从历年高考看,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而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也经常作为主观题的要点出现。2009 年高 考在全面

3、复习的基础上,仍然要把本单元作为复习的重点。要加强对本单元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主 观题方面,本单元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本专题的复习要从两方面准备:一方面,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重视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坚 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结合 当前倡导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当前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 政治领域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行为,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的 实现问题。高考冲刺演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4、在 1978 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 “不合伦理”的诅咒声 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 变化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解析解析 由“争论不休”到“很平常的事”说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是随着人们对“试管 婴儿”的产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的发展等这些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而转变的, 故选 D。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或不是最佳选项。 答案答案 D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5、,自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来,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能力得到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平稳推进。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解析解析 题干强调“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积极作用,故选 C。注意区分 B、C 两项。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仍是 二者辩证关系的第一层,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与题干不符,B 项不选。答案答案 C 3右侧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社会意识是社会

6、存在的反映 解析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 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从事的职业甚至是所受到的教育不同,所形成 的社会意识就不同。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答案 A 4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 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体现了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B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改革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7、社会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目的限定语“性质” ,A、B 表述正确,但不是对改革性质的界定,C 缩小 了我国改革的内涵。 答案答案 D 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 唯物史观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 宗旨 A. B. C. D. 解析解析 材料表明党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哲学上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前 者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的,后者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与材

8、料无关。 答案答案 B 6.在我国现阶段,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指 A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员 B公民中的大多数先进分子 C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D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答案答案 D 7 “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不能够像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 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列宁这一论断主要表明 A人民群众的力量在革命时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B革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C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解析解析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财富的创造、精

9、神财富的创造和社会变革。根 据材料所述,不难作出判断。 答案答案 D 8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 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认识上的升华。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 终的社会发展规律是 A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B阶级斗争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规律 答案答案 C 9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 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

10、变革的决定力量 一切为了群众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民 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A B C D 解析解析 关键在于把握共建、共享,、体现前者,体现后者。与题目无关。 答案答案 B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 芬克斯”之谜。这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社会发展是两大基本规律的支配 下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两大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及

11、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其科学性的体现。A、B、D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答案 C 112007 年 7 月 27 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陈荣书指出,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职工与企业既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 既要各尽所能、又要各得其所是因为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人生的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C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D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解析解析 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别指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A、C、D 与题 目无直接关系

12、。 答案答案 B 122007 年 8 月 23 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举行了尹欣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从不同侧面生动介绍 了尹欣欣同志在反恐中队的出色表现以及其在家乡奋不顾身徒手抓捕歹徒的英勇壮举,要求在全区掀起向 尹欣欣同志学习的热潮。这说明 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要坚持集体主义,把国家 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尹欣欣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对他的尊重和满足的前提和基础 实现人生 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A B C D 解析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尹欣欣同志对社会、他人做出了贡献,社会对其给予认可, 这是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社会价值

13、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材料并未涉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表 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体现。 答案答案 A 132007 年 8 月 17 日,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厦门考察时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对群众有感情、对 工作有激情、对事业有痴情,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 C人们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 D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解析解析 “三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社会发展,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答案 D 2007 年 8 月 7 日,民政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公告显示, 1-7 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自

14、然灾害事 件 466 次,发生频次远高于 2006 年同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 经济损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人类的活动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据此回答 1415 题。 14人类活动引发了气候恶化说明 A价值观会误导人们的行为 B正确的价值观会推动事物的发展 C错误的价值观将阻碍事物的发展 D价值观人人都有 解析解析 A、D 表述错误,B 不符合材料指向。 答案答案 C 15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真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 B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C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必然危及自然 D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解析 A、B 不是哲

15、学观点,C 表述错误。 答案答案 D 16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现在人们 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第 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价值 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B C D 解析解析 不同时期对公平、正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这说明价值观的时代性和历史性,表明同一事物的矛 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要以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 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不符合题干指向。 答案答案 C 172007 年 8 月 23 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印度专程拜会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称日本战犯“无 罪”的印度法官拉达比诺德帕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