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3316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边的叫声一、一班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塘边的叫声(第二课时) 教学简介: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 9 单元“朋友”中 的一课,课文通过青蛙和小轻快活泼的对话展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怀的美好境界。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待朋友要互帮互助,懂得报恩的情怀。 4、 表演课文。 重点:培养学生对待朋友要互帮互助,懂得报恩的情怀。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青蛙和小鱼之间的三次对话,以读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孩子们,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这些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PPT 出示词语)谁来和它们 打打招呼?小老师开火车教读两遍。

2、孩子们学的真认真! 2 现在我们分男女生再和词宝宝打打招呼。看谁读得最流畅。 3 读多音字。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再读课文,看你们能不能比昨天读得更准确,更流畅。读完后评价:字音读得更准确了, 句子也更流畅了。你们真棒!现在请你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提到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谁?2 哦,青蛙和小鱼,那青蛙和小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孩子们轻轻打开语文书第 52 页,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指读一人) ,读后评价:你的字音准确,声音比昨天更响亮,真会学习!全 班像他这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自己送给自己掌声! 3 小鱼的愿望(主要练习小鱼的话) (1)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小

3、鱼在池塘边上遇见了“青蛙” (手指指向 PPT 画面) (2) 懂礼貌的小鱼妹妹怎样跟青蛙哥哥打招呼呢?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指名读)老 师对小鱼的话重点指导,体会“打招呼” 、 “好奇” 。 第一个人读完后,谁是小法官,评评 XX 这只小鱼:读得很好很准确。 郭老师请孩子们观察一下“招呼”这个词,一看招呼的“招”有一个什么偏旁?“提手旁” , 对了,那就说明我们打招呼的时候可以“招招手” ,招呼的“呼”是个口字旁,说明打招呼 也可以用嘴巴呼叫。现在哪只小鱼再来和青蛙大哥打打招呼?再指读一名读小鱼的话。评 价语:你真是一只懂礼貌的小鱼,会招呼小伙伴。 孩子们,小鱼宝宝和青蛙大哥是好朋友。

4、他们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鱼小鱼,见到小伙伴, 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名问一生。很好,很开心他问你在干什么?说明小鱼也很好奇。请你 带着这种开心、好奇的心情再来和青蛙大哥打个招呼。评价语:你真是一只友好的小鱼。 来,全班女生都像她这样给青蛙大哥打个招呼。我们女生好乖哦,你们都是一只只有礼貌 的小鱼。 (3)那青蛙大哥是怎样回答小鱼的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人。你这只青蛙好开心啊。 全班男生像他这样来读一读青蛙。哦,我觉得我们班一下子出现了 25 只小青蛙。 现在我们来表演一下,郭老师读叙述性的语言,女生是小鱼,男生做青蛙。4 听了青蛙的回答,小鱼又说了什么? 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读完后第一次朗

5、读指导:你读得真准确!是呀,小鱼多么着急想知道岸上的事呢!这时她 的心情怎样?(问其他同学)那应该怎样读?请回答问题的同学直接来试一试。其他同学 认真听,一会儿请你评一评。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第二次朗读指导: “从来没去过”什么意思啊?请孩子们说出小鱼的渴望,稍微难过、 失落。那你读的时候就把小鱼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读一人。 (师随即范读) 评价语:看 来你这只小鱼真的很想知道岸上的故事。全班像他这样来试一试。评价语:你们是一群有 好奇心的小鱼。 (万一有学生问到为什么青蛙可以在岸上又可以在水里时,可以这样来回答。青蛙哦,它 是两栖动物,它既可以在池塘里游泳,又可以在荷叶上散

6、步,还可以在岸上游玩,可让人 羡慕了。 ) 5 小鱼这么想知道岸上的事,那作为好朋友的青蛙大哥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 题自己读读第 3、4、5、6 自然段,开始。 6 青蛙想办法帮助小鱼 (1)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2) 解决问题,指导小鱼和青蛙的对话 师: 读完的孩子请你像小树一样挺拔坐直,读懂的孩子请举手。这么多孩子读懂了课文, 那老师要问问了,面对渴望了解岸上故事的小鱼,青蛙大哥帮助它了吗? 生:帮助了 师:那青蛙想了哪些办法帮助小鱼呢?第一个办法是什么? (让学生先去说办法) 生:第一个办法是让小鱼趴在背上。 (相机板书:趴背上) 师:你是从哪个自然段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

7、 3 个自然段读出来的。 师:那你读读青蛙的话呢? 生:“青蛙的大眼睛转了一下,说” (评价,再指导) 师 1:读的真流畅,可是老师还是没有把青蛙的办法听清楚,你再自信的把青蛙的办法读 一次! 生: 师 2:请坐,青蛙眼睛一转就想出了办法,这说明在思考(再引导读) 全班一起来读 一遍青蛙的话。 师 3:老师听出了青蛙热情自信的声音, “那好办”读得太好了(让学生们学习) 师:可是这个办法行的通吗? 不通!为什么呢?读读小鱼的话。 (同理)重点讲“连连” ,指导用不同的口气去读,可加入课外资料 师:第一个办法不行,青蛙大哥放弃了吗? 生:没有 师:那他又想出了什么办法? 让孩子读文中的话 师:这

8、一次,为什么青蛙的眼睛转了两下呢? 生:思考的更久了 师:是的,青蛙思考的时间更长,思考得更成熟,对自己的办法也更自信,那孩子们,咱 们自信的去读一遍青蛙的话。 生: (表演小鱼感谢青蛙,同桌合作) 7 小鱼愿望实现 师:从此,每天傍晚,池塘边就响起了“呱呱”的叫声,那是青蛙在给小鱼讲岸上的故事 呢。那到底讲得是什么故事呢?有没有小小翻译家,可以把青蛙“呱呱”的叫声翻译成青 蛙讲的故事讲给小鱼听? (邀请学生回答,并评论,还有送礼物小鱼)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封小鱼的感谢信,他在信中这样说道:“亲爱的小青蛙,一直 以来,我以为全世界都像这儿的水一样是绿色的,是你让我知道了太阳是明亮的红色,

9、大 海是凉爽的蓝色,蝴蝶是美丽的紫色,大地是温暖的黄色池塘之外,一切是多么的迷 人!谢谢你,善良的小青蛙,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 师:这就是青蛙和小鱼的故事。作者由青蛙的叫声,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就写出了这样的 一个故事,读(指着黑板) 生:池塘边的叫声。 师:指着黑板再总结一下课文的内容 小鱼和青蛙的相遇,让小鱼有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它想知道岸上是什么样。青蛙愿意背着 小鱼去看世界,办法不行,小鱼很着急;青蛙愿意每天给小鱼讲岸上的故事,小鱼很高兴, 从此,池塘边就响起了“呱呱”的叫声。这就是青蛙在给小鱼讲岸上的故事。故事啊,每 天都在发生,故事啊,每天都在讲。 (写“每” “讲” )

10、 8 总结:小鱼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朋友,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 这就是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爱,有了幸福。 (把板书画上心) 孩子们,也让我们把朋友藏在心里。 朋友是春天和煦的微风,是夏天盛开的睡莲,是秋天丰硕的果实,是冬天纯白的雪花。孩 子们,朋友就像一颗温暖的心,始终跳动在我们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里。 (看时间,让孩子们和朋友们拥抱握手) 第三课时:指导写字 如何在田字格里把字写好呢?我们还是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的方法,谁来给这些生字分分类?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房子还有许多汉字娃娃,你能给这些汉字娃娃找到他们的家吗?(2 名 同学上黑板贴) 1.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过、边、连)

11、A 指导书写“过”字 (1)先来看第一组,你发现了这 3 个字都有什么特点?(1.半包围结构的字 2. 都带走之儿) (2)师范写。带有走之儿的半包围结构的字应该怎样写呢?老师以“过”字为例,请大家认 真看,带走之儿的半包围结构的字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一生书空。谁来写一写“过”字? (4)全班书空。注意:横折折撇要一笔写成。 (5)描红,写“过”字。写字时要注意什么?(生齐说写字儿歌:学写字,要注意,头 要正,肩要平,身子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距离要记清,写字认真心要静) B.指导书写“边,连” 。 (1)老师现在来写这两个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

12、练习。 (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先师范写“过”字,进行重点讲解,另外两 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后自己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注意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 2.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洗,叫,讲) (1)请你们仔细观察,这 3 个字有什么特点?(1.都是左右结构 2.都是左窄右宽) (2)在写这 3 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关键笔画?(注意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3)学生观察书写。 3.指导“每”字 (1)写“每”字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笔画? (2)一生书空。 (3)全班书空。 (4)提问关键笔画。 4.指导“半”字 (1)刚才是老师指导同学们写,现在自己看书,对照书上的田字格,看同学们谁的眼力棒, 自己看田字格,这个字的每一笔应写在什么位置? (2)自由练习 (让学生通过上面学习的方法来自己练习“半” ,给学生一点空间,让学生自 己观察,自己书写) 四、展示作品。 1.这名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答:很好) 2.好在哪里?(生答,师总结:正确;干净;一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