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2821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一单元考点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考点 2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密码原创)1920 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记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 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所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C.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D.它严重地挫伤了苏俄人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从“1920 年”可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按需分配,C 项说 法错误。 答案:C2.(密码原创)有人认为(1921 年)苏俄发生的“拥护苏维

2、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 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这场“暴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 C.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施D.粮食税严重挫伤农民利益 解析:A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 项是“暴动”的主要原因;C 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后果无关;D 项说法 有误。 答案:B 3.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

3、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 D 项;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 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 B、C 两项。 答案:A 4.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 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解析:从题目叙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再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答案为 C 项。

4、答案:C 5.下表反映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年份 项目 1913192119231925粮食作物耕种 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 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解析: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可知 C 项表述错误,新经济政策与土地分配没有关系,选择 C 项。 答案:C 6.1999 年普京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

5、不 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 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这里的“苏联式的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重点发展农业的政策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普京认为当前的经济和生活困难是由苏联模式造成的,从斯大林时期起苏联形 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重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叫斯大林模式。 答案:C 7.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 教训

6、、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 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解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可首先排除 A、B 两项;C、D 两项中的两个人物都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 端进行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模式,而赫鲁晓夫则没有,所以 C 项正确。 答案:C 8.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

7、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主要指戈尔巴乔夫政治上的改革使苏联陷入混乱。 答案:A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 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 ”在 1922 年他还指出:“每当我写到新经济政策问 题时,我总要引我 1918 年那篇论国家资本主义的文章。这曾不止一次地引起某些青年同志的怀疑。但他

8、们的怀疑主要是在抽象的政治方面。他们觉得,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国家政权也属于工人阶级,这样的 制度就不能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可能高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 ” 材料二 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材料三 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克服了苏 联模式的弊端,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说形成了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也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直接原因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 政策的最大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突

9、出特点及其局限性。 (3)材料三中,中国“跟苏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体现出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新考验的关键时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有何突 出体现?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制定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1918 年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直 接原因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与经济危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的 关系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前者是直接过渡,而后者是间接过渡。第(2)问,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指导

10、经济,国家统管统筹,经济建设优 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来支持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第(3)问,抓住时间背 景信息,列举重要史实即可。 参考答案:(1)理论基础:1918 年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直接原因:医治战争创伤,挽救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最大区别: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 则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的过渡到社会主义。 (2)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导 致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