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2730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优化方案人民版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专题1第2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 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选 C。科举制使得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之 兴味” 。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就有利 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分析,钱穆所说 的制度应为科举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不符合题干“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故可 排除 A、D 两项。 2(2011高考上海卷)下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

2、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选 C。从图中关键信息“门下省” 、 “中书省” 、 “尚书省”可判断出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故 C 项正确。 3(2011高考广东文综卷)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 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选 D。隋唐时期推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削弱了门第身份的观念,故 D 项正确。科 举制并没有终结宗法制,A 项错;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B 项错;三省六部制是隋唐 的政治制度,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C 项。 4(2

3、011高考北京文综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 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解析:选 C。宋初设置“中书门下”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财政则归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管,三司 的长官为三司使,宰相仅有行政权。这样,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故应选 C。西汉 削弱诸侯王势力,北魏实行三长制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削弱相权来加强皇 权,由此排除 A、B 两项;清朝已废除丞相

4、,故 D 项表述有误。 5(2010高考福建文综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制。该制度中,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审 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分工明确,多个部门参与可以减少决策失误,通过三省分权最 终集权于皇帝。据以上分析,A、C、D 三项均正确。B 项“完善中央监察机制”与题干材 料无关。 6(2010高考江苏单科卷)诗人左

5、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选 C。本题为材料型概念选择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由 材料来看,一个人的政治地位,不是由其才能、品质决定的,而是由其家族的门第高低决 定的,而以门第作为选拔人才依据的是九品中正制,因此 C 正确。征辟制和察举制依据的 是个人的品质,科举制依据的是个人的才能。 7(2010高考山东文综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 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

6、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体现的是中书省、枢密院和三 司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财政,通过这种分工起到分散相权、集中君权的作用,A 错误, C 正确。宋以后的明清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 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 不能直接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 错误。 8(2010高考江苏单科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 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 “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解析:选 A。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是元朝

7、及清朝时期的行政管理机构。材料涉及 的是管理“西域”即西藏的行政机构。在元朝管理西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是宣政院,因此 A 正确。中书省是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行中书省是元代在地方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9(2011高考北京文综卷)(节选)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 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

8、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 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 发生的变化。 解析: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 夫亦世其官”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汉祖以匹夫起事其臣亦自多亡命”等,以此概括出“天之变局”的含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答案: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10(2011高考安徽文综卷)(节选)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 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 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解析:该题实质上是考查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注意答题方式“变化”和主干语限制 “政治”所体现的特殊要求。 答案: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一、选择题 1(2012余杭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 刻文:“追念

10、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 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 “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最早也要出现在秦代 解析:选 C。 “家天下”指的是秦始皇推行的包括郡县制在内的政治制度,它虽然有利于避 免割据,但并没有彻底消除由分土建邦带来的战乱灾难。 2李清川等在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 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 “转折”是指( ) A设

11、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设立“中朝” 、 “外朝”制度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选 C。解读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这种“转折”即指的是对相权的削弱。结合材料中 “武帝”这一提示可知是指汉武帝时期建立中朝,削弱相权。 3(2012杭州模拟)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 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

12、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叙述了明朝张 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 4.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他主 要是在地方上监察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 A B C D 解析:选 A。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选项中刺史、都察院、御史台都有 监察之职。而参知政事是行政官员,故排除含的选项。

13、5(2012安徽蚌埠高三质检)“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 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中心。材料的意思是“它” 的出现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与合理性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选项中能增强决策的程序 性、合理性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只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答案为 B。 6黄梅戏女附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这里提 到的选官方式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

14、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选 D。 “皇榜状元”是古代读书人历经多次考试选拔,殿试第一名的称号,体现的是 考试选择人才的方式,与科举制有关,故选 D。 7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 论语 尔雅 ,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 十条答时务策三 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 帖十条作诗、赋、文 各一篇作时务策五 道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 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A B C D 解析:选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采用排除

15、法。由进士科考核经贴、写作、 时务策等内容看出在数量和难度上要大于明经科,说法错误,选择 A 项。唐朝的科举考 试分为明经与进士两科,正确;从考试内容看,两科都考查儒家经典,正确;“三试” 考查时务策,体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故选 A 项。 8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 是( ) A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 “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解析:选 C。刺史制度于西汉设置,A 项与题意不符;B 项是宋代的制度;“以中书令、 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反映的是唐的三省六部制,与题意不符;行省制是元代创立的地 方行政制度。 9(2012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隋唐时期中央设立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其根本的不同 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解析:选 B。隋唐时期中书省掌管文件的草拟,属立法机构;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行政机 构。 10为加强君主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