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1838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对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做了许多细致的阐述,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和结论。尽管各个研究的研究方向或侧重点有不同,得到的结论有不同,但是,它们都表达了对环境恶化现象的关切,并试图找到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发展之路。作为一个非经济类,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认识和学习的不足,以及掌握资料的有限,在这里我从一些基本的概念出发,通过已掌握的信息,做一些浅显的分析,试图找到一条既适合经济发展又满足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以下我分四部分阐述并得到我的结论:一、明确环境,环

2、境保护,环境平衡,以及经济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内容;二、分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三、提出并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四、提出区域式发展是既满足经济发展又满足环境保护的发展道路。四个部分的联系在于,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分析基础,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提炼,而第三部分也是第四部分提出的发展道路的前提条件。 一、环境与经济的相关概念(1) 、环境的定义:a. 环境科学: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b. 广义的环境:相对某中心事物而言、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即相对与中心事物的背景。(2) 、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1. 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

3、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它的结构单元有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岩石以及生物以各种组成方式形成的生存环境。按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分: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按影响程度分:原生环境,次生环境。2. 工程环境:指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的工业、农业、建筑、交通、通信等工程所成的人工环境;3.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联系和联系方式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意识形态,法律关系等。社会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一方面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促进因素,也可能成为束缚因素。

4、按大小又可分为: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星际环境。1. 区域环境:指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区域环境主要是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行政体系划分的。2. 全球环境:又称地球环境。其范围包括大气圈中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下部,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它是人类生活和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活动改造和冲击的空间。(3) 、环境的特性:1、整体性和区域性:区域性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2、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指,环境在自然或人类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中。稳定性,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特性,也可以借助自身的

5、调节功能减轻这些变化的影响。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3、资源性和价值性:(4) 、环境平衡:在一定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输入等于输出的状态。(5) 、环境保护: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即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从而保证人类社会协调发展。(6) 、环境问题:1、狭义: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2、广义: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

6、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包括人为和自然的原因。(7) 、经济的定义:经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层面上,它有着不同的定义。1、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2、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

7、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二、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首先,必须明确,这里所讨论的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而经济发展问题属于人类生存环境中社会环境的范畴。同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两个并行的分类,所以,环境和经济发展并不具有包含关系。在环境科学对环境的定义中,人是作为中心事物而存在,同时它作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纽带(人是自然环境的组成,经济的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所以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有关系的。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后工业时期。四个阶段的发展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有关资料显示欧

8、洲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一倍的时间只需要 150 年,而 1950-1980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1.9%;2011 年世界人口突破 63 亿) ,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产出更多的生存资料,提高生产力就成了必经之路,而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和效率的加快。在环境经济学中,将经济和环境分别定义为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同时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既自然环境向经济系统提供原料、能源、矿物和水等自然资源流量,同时经济系统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流量。这样一来,由于速率的加快和系统本身的单向流动,必将导致资源的耗竭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和积累,

9、 “八大公害”事件和近年来发生的石油危机正是佐证。罗马俱乐部在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指出: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等方面在当时的趋势下发展下去,人类社会的增长会在 100 年内达到极限,结果是人口和工业 生产力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这更加重人们的担忧。然而这种趋势和作用关系是不是不可逆转的呢?人类社会发展是不是存在极限呢?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不是水火不容,不可协调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分析中忽视了几点:一,自然环境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从环境的功能,特性和环境平衡的定义中可以看出) ,意味着如果能将经济系统的输入输出控制在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之内,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是可能的;二、从地球的大系统看,

10、可作为经济发展输入的能源远不止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就能实现无限的输入流量(以新能源为基础的绿色经济) ;三、就废弃物而言,如果能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能减少废弃物的危害(循环经济);四、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同时据环境伦理派的观点,通过确定人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准和由此形成的文化、道德标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能最大程度保证人类发展需要的环境条件;五、就经济系统本身而言,通过改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是能够一定程度影响系统性能的。 这一点从美国田纳西流域的案例中可以得到支持,既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是可能的。 (还应该注意到

11、,前面的分析是假定经济发展的情况,鉴于“贫穷是最大的污染”的思想是世界公认的,对限制经济增长来保证环境的做法不做讨论,以下分析也是如此) 。从以上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既不是孤立的,也不具有包含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也可以是实现协调发展。三、可持续性发展在长期的理论争论后,1987 年联合国环境大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维持特定过程的功能;保证不同代人在获得资源方面的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素主要有: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再

12、生性经济增长;满足人类基本的工作、食物、能源、水和卫生条件;保持持续的人口水平;保护和提高资源基础;重审技术发展方向和控制技术发展的环境风险;将环境和经济融入决策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用“可持续”三个字限定发展,给定了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所谓发展的真正含义,给出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和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后关于走一条既适合经济发展又满足环境保护的人类发展之路的研究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四、区域式发展区域: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单位。这里讨论的区域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地理环境相似,经济互补性较强的地域。一个特定的区

13、域包含两个部分:区域环境和区域经济。区域环境指包括人工环境在内的额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 。过去讨论得较多的是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产生应该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它在整合一个区域的资源,协调布局一个区域的产业分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应对外部竞争的能力方面有很大优势。这些年来,出现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 9+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长株潭一体化等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它在加快经济增长方面有很大帮助,但是它更强调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并没有实

14、质性帮助,我称之为不完全的区域式发展模式,我所说的区域式发展还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由于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文化习俗不同,自然条件的不同要制定环境保护的统一标准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模式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互补优势联合起来的区域,需要一个统一的战略部门 ,能够因地制宜独立制定相关的法规,实现区域的社会化生产大分工,提高经济效率兼顾环境保护。比如,在长株潭地区,在整体规划中,将长沙定位为大学城,文化旅游城和娱乐城 ,以服务业为主,而株洲,湘潭大可承接本区域的工业制造产业,成为工业城;益阳以其地理优势,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产业链,打造绿色城市,休闲城市。区域的自主规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集中化处理也能降低环保的管理和处理成本。区域式发展是对发展模式的设想,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 ,加快技术更新等等。由于缺乏学习和研究,提出的想法显得空洞,叙述表达的逻辑也不太清晰,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区域式发展模式还待更多的学习和研究。参考资料: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实证 蔡宁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经济学原毅军 机械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导论 何康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