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1737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冲突中的合作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技术空间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条进路的相互关系,认为极 端的技术全球主义(技术全球化正在消除一切民族界线障碍)和技术民族主义(防止技术 全球流动,维护国家利益)必然存在着冲突,但实际的情形却是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 处于共生演变之中,或称技术全球本土化,因此只有奉行一种积极的新技术民族主义政策 (启动技术全球化杠杆,维护国家利益) ,才能真正立足技术本土化,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技 术全球化的挑战。关键词技术全球化 技术本土化 技术全球主义 (新)技术民族主义一般地说,世界经济从 1980 年代开始日益走向国际一体化。在深度上,贸易总量不断 拓展

2、,外国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在广度上,国际化越来越包容了大量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 除了生产和营销外,还包括管理、企业战略和创新等方面。尽管国际经济一体化还远没有 达到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民族国家和全球化力量已经出现某 些紧张状态,尤其是反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当人们从一般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现象转向技 术国际化发展时,同样碰到了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两种技术空间进路的相互关系问题, 以及由此出现的技术全球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两种技术政策和理论的复杂争论。近年来中 国学者也开始论及技术全球化问题,对技术全球主义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赞美,但对技术本 土化和技术民族主义却讨论甚少。在这里,诸

3、如究竟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存在怎样的 冲突?是否存在一致性?或者技术全球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是否可以折衷形成一种统一的 技术政策力量?民族国家应当怎样应对技术全球化的挑战?这些问题均需要作出相应的回 答,本文为此首先考察技术全球主义(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民族主义(技术本土化)两种 极端的理论情形,然后分析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的共生演变(或技术全球本土化)问 题,在此基础上讨论最近兴起的新技术民族主义及其技术政策,力图系统完整地展示技术 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技术全球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民族国家和全 球力量之间的冲突中寻找合作的可能范式。相信本文对刚刚加入 WTO 的中国如何通过

4、加 强本土化的技术实力和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途径,在技术全球化时代成为赢家有一定的 启示。一技术全球主义(techno-globalism)是指这样一种理念:在当今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世 界中,受全球市场和企业技术战略推动,工业活动出于技术需要而表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 势。技术发展不是一种零和博奕,而是一种各个民族国家能够也应该合作开发关键技术, 以维持持续经济增长的加和博奕。按照这种观点,随着高技术企业的日益全球化,企业和 技术的民族性日渐式微,那种仅仅支持“国内”企业的技术政策已经过时,技术创新主要 受全球市场力量的推动,而很少受到政治和民族界线的限制和干扰。技术全球主义虽然秉承了 19 世纪

5、自由放任、经济扩张、绝对主义和相互依附的历史传 统,但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显然来自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即认为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可以 在空间意义上任意转移和流动,甚至不受民族国家界线和政府政策力量的限制;技术决定 了社会的变迁,技术的知识、工具、技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甚至创造着全球历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 1980 年代早期美国公众开始关心国家经济竞争力之后,技 术全球主义一直强烈地影响着政府政策。不同领域的技术全球主义者,如加图研究所的准自由主义者、遗产基金会和美国企划研究所的自由放任拥护者等等,都坚信国际资本和技 术流动的一切方式。他们最近对政府的贸易和技术开发政策提出批评,批

6、评那种对市场力 量的怀疑态度,甚至攻击鲍尔。克鲁格曼(他的战略贸易理论在美国推动了一场国家竞争 力运动)主张的国家竞争力概念。其他技术全球主义者,无论是研究日本管理的大师和政 治改革家肯尼齐。奥马义和自由市场斗士乔治。基尔德,还是预言家纽特。金格里奇和未 来主义托夫勒派,则预言了一个技术发展正在急速地变革着全球人民的政治、工作、家庭 和价值观念,在这个时代,技术变迁步伐有利于个体主义和即兴制造的发展,而不利于公 共制度和秩序的建立。自 1994 年美国接受国会对共和党的控制以来,技术全球主义的高官 们开始把目标瞄准了美国政府的推进新技术商业化政策、外国参与新技术商业化条件和脱 离干涉主义的出口

7、激励政策等,要求政府放松一切限制技术全球化的政策控制。不只是在 美国,在欧盟和日本,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技术全球主义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并不同 程度地影响着各国政府的技术政策。技术全球主义之所以获得普遍流行,是因为它以技术 全球化(techno-globalization)现象为现实基础。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技术全球化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技术发展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前现代时期,手写技术、 航海交通、印刷机发明推进了商业活动的简单全球化形式发展。现代时期以来,报纸的兴 起、火车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莫尔斯的电报技术构成了全球化历史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1858 年赛

8、勒斯。费尔德的跨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架设取得成功,标志着全球网络的开端。 19 世纪末期赫兹、麦克斯韦、马克尼和泰斯拉等人发明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则开辟了一个新 的全球化时代。到了 1950 年代,喷气飞机和电视推动全球化迈出了新的更大步伐,1957 年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成为全球化历史的最重要步骤。1970 年代以后的跨洋光缆为 快捷、可靠和便利的全球网络提供了稳定的通路,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然而, 只有数字技术才真正造就了今日的全球网络。全球互联网络包含了为利润实现、管制维持、 生产复制和市场扩张的一切信息、知识和意识形态流动。当代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包 括电子商务)乃是今日经济

9、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当然也是技术全球主义流行的基本前提。(2)全球范围的技术研究开发日趋明显。研究开发活动是一种智力创新活动,需要大 量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因此研究开发机构大都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依靠先进的实验室, 充足的研究经费,吸引一流的科学家,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但现在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 大学与大学之间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按照项目组件进行重组。而且由于交通和通讯技 术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即使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可及时获得世界一 流的技术信息和成果,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讨论,因此有些发达国家开始在其他国家开 办研究开发中心,从事创新活动,以期利用当地的人才和知识资源,适应日

10、益激烈的高速 变化的全球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项科学项目可以吸引全世界各地有兴趣的科学家参 与其中,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展开研究。这不仅为具有丰富智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 国际竞争前沿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提供了机遇,也为发达国家自身的研究开发开辟了巨大空 间。(3)技术生球格局正在形成。研究开发的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将其技术 知识生产和供应活动从母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研究开发活动反 过来刺激和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市场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总会通过一定贸易 渠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一种技术互补关系,如波音公司客机的全部零部件,是 由包括美国在内的 23 个国家的 3

11、40 万企业协作生产的。跨国公司不仅在全球范围开拓了传统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而且还扩大,包括电讯、金融和美国、 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借助国际并购、直接投资、战略联盟等手段建设自身的全球性服 务网络。技术全球主义确实有其现实基础,但却夸大了当前的技术全球化力量。技术全球主义 在意识形态意义上赋予经济全球化或者全球主义以技术上的合法性,似乎技术已使全球主 义或者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他们倡导没有国界的企业和技术的全球化流动,批评技术民 族主义作为一种政府力量限制着技术全球主义的拓展,指责政府试图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 庇护下限制国内技术向其他民族国家企业转移。欧洲经合发展组织的康蒂斯。史蒂温斯就 认为

12、,技术民族主义是一种领权的看法,民族的和区域的看法,他把技术看作一种应当在 国内培植和保持的商业和战略资产,至于扎根于民族国家的跨国企业管理阶层显然在实践 着政府(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全球活动的长远结果。技术全球主义 者希望消除经济技术全球流动的一切障碍,取消国家和政府的一切限制,主张一种建立在 技术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的“自由主义”全球经济体系。他们一再宣称“地域的概 念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可能超越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 们的创新活动可以与先进国家的创新同步甚至实时进行。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而且越 来越遭到技术民族主义的批评。二技术毕竟不

13、完全如技术全球主义认为的那样,好像只是来自某一“真空”的知识、工 具、生产一类的“自主变革的东西” ,它作为社会化知识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具有民族或 国家的色彩和特征。因此,同技术全球主义相对应,促进技术发展的本土化趋势或者民族 主义,便形成了所谓技术民族主义(techno-nationalism) 。尽管尚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但 技术民族主义一般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公共政策,即瞄准战略性产业(通常是指高技术产业) , 给予多种政府支持:政府所得、进口限制、出口补贴、研究开发补贴、研究开发税收信用、 外国对内直接投资控制、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资助研究开发计划等等。所有这些支持都仅 仅是针对国内企业(

14、即国家公民拥有的企业) ,目标是加强国内在世界市场上对抗国外对手 的产业竞争力。技术民族主义是一个近两个多世纪才产生的现代问题,而且各民族国家越是交往频繁, 经济技术发展越是日益国际化,技术民族主义问题就越是突出。早在 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就有人认为技术的急速发展本质上是反民族主义的,技术发展必然产生某些力量促使各个 民族在互相依赖的环境里生存,因而提出用国际主义、世界主义取代民族主义;到 20 世纪, 特别是近 20 多年,随着技术全球化的日渐昭示,更有人提出用全球主义取代民族主义。但 历史并没有证明这种理想的、盲目的乐观主义的合理性,因为即使在技术全球化的今天, 民族国家作为最有效的

15、现代政府和政治形式,仍然为技术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着安全 保障,参与国际技术经济协调,而且世界各技术行为主体的发展不平衡乃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金律,当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家强调技术全球化和主权观念过时时,其他许多国家(包括 一些发达国家)仍然特别珍视自己的国家和主权利益。正因如此,技术民族主义对目前流行的技术全球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其中埃兰。 坦尔森对技术全球主义的批评尤为典型。在他看来,技术全球主义把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培 植成为价值中立和超越主观的“精确科学”形象。它打着“精确科学”的旗号,强调高技术的声誉和财富,把智力、勇敢、风险资本和教育投资看作是一切财富产生的根源,认为 政府技术政策的唯一

16、适当目标是促进最大范围的全球技术扩散和最快速度的全球资本流动, 而不管这些流动对别的民族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但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并非如物理学那样 的硬科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精确科学的高度,技术全球化必然要考虑国家民族利益,否则 就只能是理想和抽象的全球乌托邦。技术全球主义者在过分夸大技术全球化力量时,忽视 了经济技术发展基本的商业和贸易现实特点,忽略了国家和政府在克服经济技术流动的全 球障碍(如投资条件、执行标准和多重贸易壁垒等)方面扮演的角色。坦尔森认为,技术 全球主义者假定外国直接向内投资(FDI)总是有利于接受方国家,任何限制自由投资的努 力都是愚蠢的,因此向多边体系放弃主权是国家利益所在。这样看来,全球化、相互依存 和一体化只是假定经济技术行为仅受市场机制影响,而不受政府影响。但 FDI 只限于拥有 一流技术或者属于制造领域上游产业的成功企业、分销网络投资等极小的范围,对于整个 技术经济系统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不同国家的直接投资者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行动, 西欧在美国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和研究开发,日本的投资更多地处于制造与研究开发设 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