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论语复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1716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论语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论语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论语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论语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论语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论语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论语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沐浴而朝沐浴而朝”和和“不敢不告不敢不告”? “沐浴而朝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不敢不告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他对周礼的虔诚,一方面说明他对周礼的虔诚, 仍尽为臣之责,一方面说明他的无可奈何。仍尽为臣之责,一方面说明他的无可奈何。 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精神? 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改革社会的美好愿望;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这是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改革社会的美好愿望;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这是 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不利于保存实力。一

2、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不利于保存实力。 (1)乱世中,)乱世中, 洁身自好、保存实力、以待治世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洁身自好、保存实力、以待治世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3、如何评价隐士的行为?、如何评价隐士的行为? (2)明知不可而为之,精神可嘉但也必须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现实。不)明知不可而为之,精神可嘉但也必须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现实。不 必自欺欺人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必自欺欺人而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分) 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为谁?为

3、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 ”曰: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 ” 曰: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哉?哉?”耰而不辍。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道,丘不与易也。 ” (186)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 参考参考:孔子怃然,一方面为

4、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 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 匡扶正道。匡扶正道。 (2 分)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 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 (1 分)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2 分)分) 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接舆把孔子比作凤鸟,对孔子四处奔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力量而执著追求的行 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为进行了讽刺。认为过去的理想已不能实现,当着眼以后,退而修身,保持自身的 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

6、,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德行。歌词里既包含有对孔子的敬仰,又含有对孔子的惋惜。 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你是如何看待此时的行为的呢? 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孔子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而努力,周游列国、执著不易,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 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具体做法不敢苟同,要因时因地因世而异。仁者爱人仁者爱人1.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仁爱仁爱”观?观? (1) “仁仁”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看他是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不能只讲小谅小信。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

7、的贡献,看他是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不能只讲小谅小信。 (2)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信小节说明他在仁的认识上是通权达变的。)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信小节说明他在仁的认识上是通权达变的。 (3)孔子肯定管仲为仁否认他知礼说明礼和仁之间存在矛盾。)孔子肯定管仲为仁否认他知礼说明礼和仁之间存在矛盾。 2.孔子的孔子的“仁爱仁爱”观和墨子的观和墨子的“仁爱观仁爱观”有何区别?有何区别?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不是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不是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 3.课文中的课文中的 15.42 章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手

8、法。章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手法。 (一)(一) “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 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论语3.22) (二)子贡曰:(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子曰:“管仲相管仲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 匹妇

9、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论语14.17)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仁”的含义是怎样的?的含义是怎样的? 参考: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参考: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 管仲这样能够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 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

10、而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 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 之间存在着矛盾。之间存在着矛盾。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 沟渎而莫之知也!沟渎而莫之知也!” (1)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1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中的“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和所选和所选 语段中哪个词对应?语段中哪个词对应?“硁硁然硁硁然”之之“小人小人”又和哪个词对应?(又和哪个词对应?(1 分)参考:分)参考:“言必信,言必信, 行必果行必果”:“为谅为谅”或或“谅谅”;“小人小人”:“匹夫匹妇匹夫匹妇”。 (2)从这段文字中,可见孔子确立了一个真正仁者的标准,在做一个真正仁者的)从这段文字中,可见孔子确立了一个真正仁者的标准,在做一个真正仁者的 问题上,他反对什么,推崇什么?(问题上,他反对什么,推崇什么?(3 分)分) 参考:参考:他反对一个真正仁者只善于拘

12、泥小节小信,也反对人们只从小节小信方面他反对一个真正仁者只善于拘泥小节小信,也反对人们只从小节小信方面 来要求一个真正仁者。来要求一个真正仁者。他推崇真正仁者就应该是坚守正道,担当大任,思量大事,他推崇真正仁者就应该是坚守正道,担当大任,思量大事, 化育万民,泽被后世的大人和君子。化育万民,泽被后世的大人和君子。管仲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多次促成齐桓公召管仲在春秋诸侯争霸中,多次促成齐桓公召 集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集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 “匡正天下,保存中原文化,不以匡正天下,保存中原文化,不以“事其主事其主 不忠不忠”的一时过错为意。他才是真正的仁者。的一时过错为

13、意。他才是真正的仁者。颜渊、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盍各言尔志。 ” 子路曰: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 ” 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1)子路和颜渊的理想分别有一个比较局限的范围,那么他们的理想分别局限于)子路和颜渊的理想分别有一个比较局限的范围,那么他们的理想分别局限于 什么范围?(什么范围?(1 分)分) 参考:子路局限于与朋友交往的范围内,颜渊

14、局限于与个人修养的范围内。参考:子路局限于与朋友交往的范围内,颜渊局限于与个人修养的范围内。 (2)三人中谁的志向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为什么?()三人中谁的志向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为什么?(3 分)分) 参考:孔子。因为真正仁者是参考:孔子。因为真正仁者是“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孔子之志表,孔子之志表 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故夫子现出来的是心怀天下,为天下人着想,是无私无我的博大真诚的仁心仁术,故夫子 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之志才最接近真正仁者的标准。君子之风君子之风 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只是只是“见利思义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 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曰: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根据上述章节,简要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根据上述章节,简要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 参考

16、: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把它放在首位。如第一章,先是参考: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把它放在首位。如第一章,先是“孝弟孝弟”“谨信谨信”“爱众亲仁爱众亲仁”,在,在 此基础上,才是此基础上,才是“学文学文”;第二章,也是先;第二章,也是先“志道志道”“据德据德”“依仁依仁”,然后才是,然后才是“游艺游艺”。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分) 子曰: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 至矣。至矣。 ” (1)请写出这一章所包含的两个成语()请写出这一章所包含的两个成语(1 分)分) (2)有人认为)有人认为“患得之患得之”一句有脱文,应该是一句有脱文,应该是“患不得之患不得之”。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你是否认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