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1701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试题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六校联合体辽宁省六校联合体 201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语文文试试题题考考试时间试时间: :150 分分钟满钟满分:分:150 分分 本本试试卷分第卷分第 I 卷卷(阅读阅读)和第和第 II 卷卷(表达表达题题)两部分,其中第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大卷第三、四大题为选题为选考考题题,其它,其它题为题为必考必考题题。 。 考考试结试结束后,将本束后,将本试试卷和答卷和答题题卡一并交回。卡一并交回。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目。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诗歌、神话传说和天文学( (节

2、选节选) )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帝喾, 据左传昭公元年 ,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阀 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此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管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 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 远不能相见。 。 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 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 参与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 2400 年

3、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 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 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 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 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 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 11 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 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 诗经豳

4、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黄昏,大火越过 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 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 光。 1.“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 ,这里所说的“具 有天文背景”的含义是( ) A.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参商二星不会同时出现在天宇的知识。 B.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源于

5、对参商二星不同时出现这一天象的观察。 C.说明阏伯和实沈的故事形成过程中受到与参商二星有关传说的影响。 D.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善于把有关的天文知识当做民间传说的背景。 2.下列四种天象中,与其余三种含义不同的一种天象是( ) A.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 C.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D.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B.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C.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子午线的测量,标志

6、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吏吏 道道 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

7、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

8、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 ( ) 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 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9、,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 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 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 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 “夺其食” “竭其力” ,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 社会不安定的因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3 分) 译文: (2)人之乱

10、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4 分) 译文: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3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89 题。 (11 分)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张榘(j):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8.前人评论“上阙羞涩一语用得妙” ,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5 分)9.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白居易琵琶行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离骚 )(3)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乙 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 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注意注意: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作的题号涂黑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偷偷 父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

12、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 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 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 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 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 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 T 恤,我看他手 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

13、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 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 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 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 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 ” 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14、 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 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 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 事了。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 110,这工夫里,那少

15、年 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 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 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 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 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 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 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 了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