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39810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9.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中考我作主——安徽中考考前分析(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中考我做主印象2013-中考试卷和考纲启迪2014-考纲变化和应对把握现在- 用心浇灌的备考2013年中考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201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 础,注重考查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对 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对人类历史发 展进程的理解能力,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体现了对日常教学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促进初 高中课程的衔接,有助于引导中学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有助于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教育考试 评价体系。 全卷共5大题: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 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17个小题,满分70 分。该试卷

2、遵循了课程标准和2013年安徽 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史考试纲要,贯彻了“减轻 学生负担,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 平稳过渡,保持稳定的精神,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以学科能力为目标、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将历 史知识、史学观点、史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 功能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很好地把握了中考科学 性、准确性、公平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一如既往 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 究性和时代性的特色。 全卷图文并茂、灵活有范、张弛有度, 考查历史与关照现实相得益彰,地方性特 色与选拔性要求相映生辉,显得既平易近 人又不失高度。在能力考查上,以基础知 识为依托,加强理解、运用、分析、综合 等能力的

3、考查,强调学以致用。在命题观 念上,渗透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 观等史学研究范式的方法理念,不断拓宽 命题视野。 二、试卷结构 (一)题型题量:总体不变,略有微调 表1: 近两年历史中考试题题型、题量、分值表题 型一、单项 选择二、组合 列举三、辨析 改错四、材料 解析五、活动 探究题题 量分 值值比 例 题题 量分 值值比 例 题题 量分 值值比 例 题题 量分 值值比 例 题题 量分 值值比 例 2 0 1 2102028.6268.661217.122028.611217.12 0 1 3102028.631014.34811.422028.611217.1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

4、3年的试卷与 2012年相比,在题型和分值比例上都做了 适当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组合列举题增 加1小题,分值由6分上升为10分;辨析改 错题删去了短文改错,同时句式判断改错 由3小题增加为4小题,分值由12分下降至 8分,活动探究题由4小题减少为3小题。( 创新、减轻学生负担) (二)板块分值:遵循考纲,厚今薄古 表2:近两年历史中考试题板块分值比例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安徽历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20121014.32738.634.31014.32028.62013811.42941.434.345.72637.1 从表2可以看出

5、,今年考查的知识点覆 盖面广,分布合理,遵循2013年安徽省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历史学科试卷结 构的要求。世界历史所占分值和比重与去 年基本相当,但是其知识分布相对于去年 来说更加契合考纲要求。试题涉及古代史 内容较少,近现代史内容较多,尤其是今 年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增多,体现了历史考 查的“厚今薄古”的原则。 (三)考点分布:广泛均匀,轮流考查 表3:近两年历史中考试题考点分布 模块考点2012年2013年中 国 古 代 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

6、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中 国 近 代 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经济和社会生活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 国 现 代 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民族团结与民族统一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6.科技、教育与文化7.社会生活世 界 古 代 史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2.中古亚欧文明3.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世 界 近 代 史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2.第一次工业革命3.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5

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第二次工业革命 7.第一次世界大战8.科学与思想文化世 界 现 代 史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3.第二次世界大战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6.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8.科学技术和文化安 徽 史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 表四 近两年历史中考试题考点内容 板块块2012年考点2013年考点中国 古代史金文、闭闭关锁锁国、人口南迁、 隋大运河、经济经济 重心南移春秋争霸、唐太宗、民族英雄、唐 诗诗、宋词词、明清小说说中国 近现现 代史 南京条约约、五四运动动、一五 计计划、京师师大学

8、堂、中华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义务 教育法、中国 近代化探索历历程、亚亚太经经合组组 织织、和平共处处五项项原则则、和平 外交辛丑条约约、申报报等近代大 众传传媒以及对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 响、戊戌变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战 争、渡江战战役、万隆会议议、三大改 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界 古代史伯利克里、公民大会、马马其顿顿罗马罗马 共和国的兴兴衰、文明的交流 与冲撞世界 近现现 代史神曲、斯大林模式、科技革 命、中东东的地理位置、共产党 宣言、联联合国家宣言、亚亚 太经经合组织组织 、印度民族大起义义、 三国同盟、凡尔赛赛-华华盛顿顿体系、 近代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美国发发 动动的战战争、现现

9、代奥运会等新航路的开辟、独立宣言、玻 利瓦尔、两次工业业革命的发发明、联联 合国、玻利瓦尔、南北战战争、斯大 林模式的利弊、罗罗斯福新政、古巴 的独立、巴拿马马人民收回运河权权、 联联合国、世界反法西斯联联盟安徽 历历史皖籍抗日英雄、求是学堂商周时时期、明清时时期、建国后安徽 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通过表3和表4可以看出,整张试卷的考点覆 盖范围比较广泛,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均匀,知识 点与去年相比没有同类型的重复,琐碎细小的知 识点在每年的中考当中轮流考查,在有限的知识 点中力求全面均衡。今年试题中涉及到的唐诗、 宋词、明清小说、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 响是今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内容,戚继光、郑

10、成 功等民族英雄、渡江战役、三大改造是今年考纲 中考查层次变化的内容,中共的探索历程、罗马 共和国的成立时段是今年考纲新增的目标要求, 这些都体现了考纲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特点 1、立足主干,突出主线试卷中,识记水平的内容占58.6%,包含了考试 纲要中各个板块的主干知识,且分布合理,体现了初中 毕业学业考试重视基础性的特点。试卷对重要的人物、事 件、线索、地图、文献资料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考查。考查 的重要历史事件有:春秋争霸 、辛丑条约、工业革 命、万隆会议、南北战争、抗日战争、三大改造、十一届 三中全会、渡江战役、罗斯福新政、新航路开辟、斯大林 模式成就和弊端等。重要人物有:唐太宗、戚继光

11、、郑成 功、林则徐、杜甫、苏轼、斯大林、周恩来、罗斯福等。 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覆盖面广,没有偏题或怪题 ,命题立意旨在有效地检验课程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的 落实情况。整张试卷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突 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如民主、法治、宪政、改革、全 球化、人文精神、市场经济、制度变迁、和平与发展等等 。2、选材新颖,培养能力今年的历史试题形式更趋多样,选材新颖。除传统的 文字漫画图片材料外,还增加了成语故事、年代尺、柱状 图、名人言论、报纸、名人信件和日记等新材料,图片与 文字错落有致,排版严谨科学,既减轻了学生的阅读疲劳 ,缓解视觉压力,又能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新情境中分 辨、

12、挖掘、捕捉材料中所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和所反映的 时代风貌。较之去年,试题题干呈现形式更加丰富、直观 ,设计思路更加新颖、开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体 现了不断追求新课改的理念。试题坚持从史学方法的角度 命题,涉及对史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观点分析及历史研 究方法的考查,从以事件为中心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调动 与运用到以问题为中心设置情境考查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 能力,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中考历史试题 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是对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 变的积极引导,体现了新课程历史学习的问题性、开放性 和参与性的特点。 比如第4题通过漫画扯线木偶来考查学生对 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从而认

13、识到清政府已 沦为洋人的朝廷。第5题的地图以逆向设问的方 式通过地图考查渡江战役的重大史实,要求学生 在平常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第7题通过罗马 共和国建立的年代标尺,考查学生对公元前后年 代的换算。第9题通过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 期英国人口的增长柱状图,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 的了解,以及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 影响。第16题由名人信件和日记切入,形式新颖 ,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乐于亲近历史,解读历 史。3、以史为鉴,照亮现实 新课程强调,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 主要不在于培养历史学的专才,而在于培 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习古而知今,懂 得以史为鉴。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 重大

14、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 析历史问题,做到古为今用,凸现时代特 点,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趋势 ,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2013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和时政联系紧密:第12题组合列举中的3个小题都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内 容,这与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掀起的中国文化热 相呼应;第16题材料解析题对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模式弊端 的考察,这与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 等热点话题相契合。这既凸显了立足主干知识,更体现了 史学的借鉴价值。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并立的社会制 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棘手的难题,都努力通过改革 寻

15、求出路。改革有成败得失,因此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 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第17题活动与探究题切合了当今“中国梦”的热点, 考查了党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艰难逐梦的历程,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弘 扬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责任感、呼唤时代正能量。这 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 ,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 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4、眼光向下,以小见大 今年试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情怀。第15 题的报纸、第16题的名人信件和日记、第17题的中国梦,这 些素材的选择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生活化的问题情 境体现了“眼光向下”的社会史观,彰显了历史学科社会价值 的大众性和多元性。 历史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更多是不起眼的小事 件。从现实问题中寻找研究历史事物的灵感,从平凡的历史 事物中挖掘问题的本质,从多元的角度来揭示历史事物的规 律,从地方文献、口述材料、田野调查等材料中去考查历史 问题,社会史的这种学术取向与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课程 观是基本一致的,它更有助于把中学历史的课程内容具体化 ,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育理念的层面上,而是通过资源整 合变成能够在实践中操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社会史观 的渗透使整张试卷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春风化雨,润物无 声,也体现了试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