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二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780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案(二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古诗教案(二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古诗教案(二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古诗教案(二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古诗教案(二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教案(二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案(二下)(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台高台县县国国庆庆小学学校小学学校课课程(地方程(地方课课程教案)程教案)( ( 二年二年级级下册)下册)备课备课教教师师:付玉桂:付玉桂二二一一四四年三月年三月20142014 年度春学期教学课时安排计划年度春学期教学课时安排计划进 度 安 排周 次日 期课 题教时执行情况12 月 253 月 1 日开学报到123 月 4 日-3 月 8 日题西林壁133 月 11 日-3 月 15 日乞巧143 月 18 日-3 月 22 日嫦娥153 月 25 日-3 月 29 日乐游原164 月 1 日-4 月 5 日游子吟清明节74 月 8 日-4 月 12 日赠汪伦184 月 15 日-4 月

2、19 日舟夜书所见194 月 22 日-4 月 26 日陶者1104 月 29 日-5 月 3 日陶者1115 月 6 日-5 月 10 日八阵图1125 月 13 日-5 月 17 日相思1135 月 20 日-5 月 24 日四时田园杂兴(一)1145 月 27 日-5 月 31 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156 月 3 日-6 月 7 日晚晴六一儿童节166 月 10 日-6 月 14 日绝句1176 月 17 日-6 月 21 日四时田园杂兴(二)1186 月 24 日-6 月 28 日忆江南1197 月 1 日-7 月 5 日综合复习207 月 8 日-7 月 12 日期末测试内内 容容

3、题西林壁题西林壁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知识能力能力朗诵古诗,熟读成诵。重重 难难 点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法教法讲练结合教具教具课件课型课型新授学具学具教教 学学 活活 动动 过过 程程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二 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2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题:书写。西林:在江西庐山后。壁:墙壁。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三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泛读。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3指名读诗,正音。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1)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板书)(2)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

5、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4)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三四句。重点理解“缘”的意思。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这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5)引导学生品读名诗佳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吟诵古诗,品悟诗境。1教师提示读诗方法,并进行朗诵示范,指名说说怎样把握诗歌节奏

6、(重音与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在联想中品味。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作者喜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象留恋往返。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四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 作业1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内内 容容乞巧1能有节奏有韵律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 背诵。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教教学学

7、目目标标知识知识能力能力3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培养美好情操。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重重 难难 点点教法教法讲练结合教具教具课件课型课型新授学具学具教教 学学 活活 动动 过过 程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想不想听?2教师讲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3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与这个故事有关。二解新题,知作者:1理解课题思考:从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小结:乞巧是人间的女子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2认识作者。出示林杰的简介:林杰,字智周,唐代诗人。小时侯非常聪明,六岁写诗, 出口成章。他还精通书法棋艺,有“小神童”的称号。过渡:看了作者的简介,想不想学习他

8、写的诗?三明诗义,悟诗情:1初读古诗,认读节奏(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诗。评价读诗。(3)师范读。提示:按节奏读诗。同桌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熟读古诗。过渡:通过读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小结:我们读诗,只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边读边想像,这样才能真正 读懂诗的意思,品出诗的滋味。2再读古诗,品悟意境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思考:这句诗中有两个字音相同,能区分吗?想像诗境,谈谈自己的感受。小结:七月七日夜空星光灿烂,诗人写下了美丽的的诗句:七夕今宵看碧 霄。这样优美的情景,怎不叫人想到牛郞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故事?板书:天上相会过渡:牛郎织女在喜鹊的帮助

9、下每年才相会一次,人们在“看碧霄”的时 侯怎好意思打扰他们?所以我们读“看”字时,要轻一些。指导朗读:七夕今宵看碧霄过渡:是啊,牵牛织女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相会的时刻,他们的心情是 怎样的?(2)教师范读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指导朗读。小结:牛郞织女见面是多么喜悦,多么激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 前面两句诗。过渡: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3)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自由读诗,想一想:从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做什么?出示资料袋:乞巧节指导朗读。3再读古诗,感受韵律之美 (1)听录音,感受韵律之美(2)自由朗读,教师指导。(3)指名朗读。各种形式读:个

10、人读男女生分组读。(4)指导背诵。内内 容容嫦娥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知识能力能力朗诵古诗,熟读成诵。重重 难难 点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教法教法讲练结合教具教具课件课型课型新授学具学具教教 学学 活活 动动 过过 程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1请

11、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2听课文朗读,我们也来读一读。3诗人简介4你有不会读的字吗?5学习生字6再读古诗,随时纠正学生读音。 三再读,读准节奏采用指名读范读分组读,指导朗读节奏。四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1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1)齐读。(2)读了诗,你有什么收获?(3)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4)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我们知道了什么?天快亮了(5)天快亮了,诗人睡觉了没有?(6)睡不着会感觉怎么样?很孤单,寂寞。(7)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一说(8)再读,老师提个醒: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2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1)齐读(2)男女分开读(3)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吗?(4)读了这句诗,你想到了什么?(5)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说嫦娥为什么后悔? (6)我们来想一想,嫦娥的心情怎样呢?(7)那你们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8)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心情的理解,再读这句诗。五品读古诗,体会情感过渡:月宫上孤栖无伴的嫦娥,人间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但在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所谓同病相怜。一样孤独寂寞!(1)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深情地朗诵这首诗。(2)读这首诗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语气要低沉一些!再读(3)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吟诵这首诗啊,好吗?(4)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把它读一读。(5)老

13、师和你们合作读:师读 4 个字,生读 3 个字。(6)诗人由于心情孤独寂寞,坐看屏风烛影,仰望碧海星空,于是,他想到了月宫上的嫦娥,让我们轻轻合上书本,仰望星空,深情地背诵这首诗吧。(7)寻找读诗高手。谁愿意来读一读。六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七总结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八作业回去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或长辈们听!内内 容容乐游原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知识能力能力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重重

14、难难 点点教法教法讲练结合教具教具课件课型课型新授学具学具教教 学学 活活 动动 过过 程程一激趣导入1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 ,读写。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

15、黄昏将近了。三品读感悟1知诗人心。(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2)指导朗读一二句。2感诗景美。(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3)指导读第三句。3悟诗人愁。(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4读诗韵。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