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524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刍议高中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关彭州市通济中学 李 正摘 要 “初二会考,初三暂息;阔别一年,再修地理”是当前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现 状,这种课程设置无疑形成了“衔接关”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可采取“观察期 分析期矫正期反馈期规范期延伸期”的操作程序和“激发学习兴趣、端正 学习态度、发现学习方法”的操作策略加以突破。 关键词高中 初中 地理教学 衔接关 正 文 “初二会考,初三暂息;阔别一年,再修地理”是当前我国地理课程设置的现 状。这种课程设置无疑形成了“衔接关” ,极易造成高、初中地理知识的断层和学 生学习的遗忘,极易造成高中文科学生对地理的厌学甚至放弃,这对成都市的文综 考试是很不利的。 一

2、、衔接教学问题的提出 客观现状已存,无须怨天尤人。笔者认为,搞好高中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教学, 可以最大限度克服课程设置的弊端,可以逐步深化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层次,可以加 速并优化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纵向发展,可以顺利搭建起“两大层次”的桥梁,帮 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这既是一个必要的过渡,更是一个重要的 发展。 二、衔接教学问题的分析 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有四大特点:阶 段性、连续性、顺序性和差异性。 “高初衔接”教学既然是一种发展,所以事物发 展的客观规律就决定着其教学的操作程序、操作策略和操作方法。其一, “阶段性” 决定了衔接教学的一般程序,即

3、观察期分析期矫正期反馈期规范期延伸 期,这体现了衔接教学的“程序性” ;其二, “连续性”决定教师在衔接教学的过程 中必须立足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这体现了衔接教学的“技术性” ;其三, “顺序 性”决定了衔接教学是初中高中“两大结构” “两大层次”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 构建完整地理知识体系的必经之路,这体现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其四, “差异 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总结学习方法,让 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这体现了衔接教学的“艺术性” 。 衔接教学的“程序性”为实施过程中的纵向

4、指标,旨在规范学生发展的时间进 程;“技术性” 、 “重要性” 、 “艺术性”为实施过程中的横向指标,意即引导学生发 展的内容层次。 三、衔接教学问题的解决 (一)操作程序 衔接教学的一般程序可分为:观察期分析期矫正期反馈期规范期延 伸期。 1 1、观察期。、观察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成都市 2008 年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参评论文2其数量。 ”这说明我们的观察具有可行性。我国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向齐宣王说: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此话道出了教育活动特别是衔接教学中观 察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5、习惯、态度和方法。 但教师在观察了解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隐藏教师观察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学生 “暴露”出原本的学习行为,使观察的现象和数据具有最大限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2 2、分析期、分析期。麦柯尔(W.A.Mccall)又说:“凡有数量的物体都可以被测量。 ” 这为我们进行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必须从繁琐的第一手观察 材料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以便调整自我和规范学生。 在此阶段,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习方法的运用、有何学习态度、 有何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的浓淡以及学习信心的强弱等问题,并列表比较分析,计 算各自所占比例,将相似学生归成一类,作为下一步矫正的理论依据和参

6、考要素。 3 3、矫正期、矫正期。教师将分析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规范 教学行为,以矫正教学初期造成的偏差,从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获取新的信息反 馈。 教师采取的矫正手段,大体上可分为行为矫正、疏导矫正和暗示矫正。行为矫 正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钻研、修正与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训练来实施规范教学行为 的方法,因“教”与“学”关系密不可分,故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往往是师生双方都 有责任,所以这是最为常用的矫正方法。疏导矫正是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动 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 日益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今天,这一矫正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

7、的运用。暗 示矫正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对双方的认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来调节和改变身心 状态的方法,此法在积极推行“心理素质潜能开发”的 21 世纪也正被广大教师所 青睐。 4 4、反馈期、反馈期。教师将矫正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实验于学生,引导学生对刚学单元 知识进行回顾,认识当前单元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理清知识要素间的纵横联系。 如学习了“黄赤交角”后,明白了回归线为 23026N/S,自然联想到初中对南北回 归线的描述“23.50N/S”是为了降低难度而取的近似值。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素进 行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揭示知识要素间的逆向转换关系(定时作业、单 元检测) ;同时引导学生对当

8、前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和结果(试卷分析) 。通过反馈,可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更高层 次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在这种切合实际的回顾和反思中产生出新颖性、独 特性和巩固性。 5 5、规范期、规范期。教师整理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映出来的教学信息,及时实施规范措 施。教师应作整体思考和反思,或者说教师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总结和回顾,即再反 馈。教师应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对与错、是否最佳、是否能找出另外的解决方案、该 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并实现智能的正迁移、能否将当前“采而有用”的 方法改进为“巧而高效”的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是否相应调动 了学生非

9、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等细节进行回顾和反思,制订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组织和深化工作做得更扎实。 6 6、延伸期、延伸期。在此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肯定学生哪怕是细微的变化发展,常 常以“做得好,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你看,今天你的付出没有白费”等语言强化 学生的认知体验,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其次,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策3略性知识的诱导,使其对问题策略、学习策略和解决策略有所意识,逐步达到对策 略性知识的内在强化,做到“举一反三” ,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二)操作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怎样有目的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衔接教学呢? 需要产生兴趣需要产生兴趣。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分层定级,分级定向,并注 意提高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使学生比较容易完成 初期任务,变被动学习为需要学习,激发学生的期望心理,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新鲜引起兴趣新鲜引起兴趣。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带来新信息,组织新颖的地理兴趣活动:如 “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 , “海南文昌新建卫星发射中心”等信息,如“猜地 理谜语” , “地理小抄报”等活动。 “新”是学生所想,并能为学生所悟,一想一悟 之间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参与提

11、高兴趣参与提高兴趣。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文理兼收” ,特别在学习 高一必修一地球等有关章节中,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难以让学生建立空间 观念、攻克学习难关的。因此,能够让学生“看听闻说触想做”协同、人体感官全 方位参与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实验、天文观测、实 地考察等参与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强化兴趣成功强化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隐藏着的能力信号。 ”变隐性潜 能为显性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更加鲜明地指出: “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力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 发现学生进步,鼓励学生成功,能

12、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想继续努力再尝 成功。 2、端正学习态度。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 度。 ”这是因为,外界各种刺激作用于人时,人将作出怎样的反应,往往受到态度 的调节和制约,如图: 外界刺激-态度-个体反应经过 作出 态度的改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方向的改变,由错误改为正确,消极改为 积极;二是指强度(程度)的改变,由较积极变为更积极。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以 下几点有效的做法: 利用模仿学习,改变学习态度利用模仿学习,改变学习态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注意保持运动再现

13、动机作用” 的观察模仿学习中改变和形成新的学习态度。如:教师要求学生经常画图,自己在 上课或者辅导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画图,一是帮助学生理解,二是给学生做好示范, 更是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利用强化学习,改变学习态度利用强化学习,改变学习态度。首先,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行为的肯定、赞许、 表扬或奖励等正强化手段形成正确态度;其次,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自我批评、自我检验、自我激励和自我监督等内部强化手段改变过去消极的学习态 度,教师要通过外部强化引起学生的自我强化;再者,利用替代强化学习,即榜样 来替代强化,别人的成功会使学生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受惩罚的行为会使学 生削弱或抑制发生

14、这种行为的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奖惩必须客观、 公正、机智,多用正强化,更不能“杀鸡吓猴” ,否则就会强化学生错误的行为,4那就适得其反了。 改变信息刺激,改变学习态度改变信息刺激,改变学习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克认为:认知元素之间的 不协调越大,则人们想要减轻或解除不协调的动机也越强烈。因此,教师可通过外 界信息刺激引起学生原有态度结构的不协调,使之产生改变旧态度的强烈动机;改 变不协调的认知因素,使之协调,形成新态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越高,师 生关系越融洽,学习要求越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手段越巧用活用,对改变学 生的态度越有效。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改变学生行为和改变学

15、生与集体的关系以及通过学生伙伴 间的影响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态度改变的三 个阶段:一为从行为表面上转变态度(服从) ,二是自愿在思想上改变态度(同化) , 三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彻底更变态度(内化) 。此时,教师切忌盲目求快,因为“欲 速则不达” ;切忌半途而废,因为这次的放弃意味着今后的彻底抛弃。 三、发现学习方法 “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快马” ,善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发现方法,就会事半功 倍。同时,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所以更应 强调“授人以渔”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1、更新教师观念、更新教师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

16、人才观的对与错、新与旧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好与坏、优与劣。所以,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积 极学习经验,不断总结教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育观的 指导下,教师应以“90 后”心态体验当代高中生的喜怒哀乐,积极进行教学方法、 辅导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逐步 实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2、创造思维空间、创造思维空间。这是评价教师教学是否民主的重要参数。教师应该为广大 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课堂上多用启发式,少用注入式,求“百花盛 开” ,忌“一枝红杏” ;课余多有益讨论,少无用练习;与其教师在课堂讲得天花乱 坠学生听得天昏地暗,不如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生 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注定会多收获。 3 3、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法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思路, 既巩固复习初中所学知识,又注意过渡到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知识、原理和方法。 学生通过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