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9367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8分)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ku( )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 ),采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 )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c n惨( )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拔了一些在台阶上。(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门槛( ) 硌( )了一硌 跨ku( )上 c n惨( )叫 (2)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应为 ; 应为 。(3)语段中主要

2、采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年迈挑水的吃力,说明父亲 的性格特点。(2分)(4)请你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里”等描写方法中任选一种对你的同桌进行描写。(2分) 2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送行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冷漠,人们的内心世界都十分孤独,都渴望沟通,渴望真正的情感,并且沟通与交流是需要技巧和形式的。B给我的孩子们表现了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渴望孩子长大成熟的喜悦之情。C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D呼兰河传一文语言自然真切,将动植物人格化,符合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儿童的稚气和欢愉。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

3、一项( )(3分)A.面对着已经像是陌生人的朋友,前来送行的我们变得局促不安。B.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是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它。C.张跃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他不耻下问的精神让大家深深佩服。D. 父亲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这些都很微不足道。4.默写填空。(6分)(1)给我的孩子们选自 作者 ,著名 家。(3分)(2)学而不思则罔, (1分)(3)采菊东篱下, ( 饮酒)。(1分)(4)闲来垂钓碧溪上, 。(1分)5.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4分)(1)朝花夕拾中的 描写了儿时在迎神赛会和喜剧舞台上见到的一个活泼、诙谐的喜剧角色活无常。(

4、1分)(2)猫狗鼠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请简要概括文中“我”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3分) 6请以“起跑线”为中心词,将其扩写成一句话,要求用上两种以上修辞手法。(3分) 7请你为下则新闻拟个标题。(3分)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下午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备役军官法、人民调解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签署第号、第号主席令,公布了这两部法律。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案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

5、国际公约的决定,批准了这一公约。 二、阅 读 (6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8-11题。(17分)陵州盐井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读中间稍狭,谓之“仗腰鼓”,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干(井架),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人皆患之。唯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气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新,而陵井之利复旧。(选自选自天工开物,有改动)8解释加点字。(4分)(1)岁久,井干摧败( ) (2)人皆患

6、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设于井上/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B而井中阴气袭人/温故而知新C以瓦布之/何不试之以足 D春冬之时/问塔动之因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井干摧败,屡欲新之。(2)如此数月,井干为之新,而陵井之利复旧。11这篇短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原文标示,并概括大意。(4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6题。(23分)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林毅夫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近是欧洲的2倍。中国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东

7、亚国家的特色。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假说。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有早婚早育的传统;且对生儿子非常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宗教都限制堕胎等。 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解释的,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千米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

8、。 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人的养人成本有关。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中国是适合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口就较少。同样地,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就特别高。巴基斯坦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膨胀到三四亿。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玉米和甘薯两

9、种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千克,玉米是90千克,甘薯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千克。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甘薯几乎在任何地区都能生长,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够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粮食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人口就一直不断地增长下去。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20期)12. 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4分)13.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4. 第段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4分)15. 第段中画线的“同样的道理”指的是什么?(5分)16. 针对我国人口密度高的现象,国家采

10、取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等措施。阅读本文后,你认为,要保证我国13亿人有饭吃、有衣穿,还应当注意什么?(6分)(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1题。(20分)垂 钓 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

11、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

12、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

13、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

14、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摘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09年第9期) 17文中描写了两位垂钓老人,除了“一胖一瘦”的外在形象外,作者还从哪几个方面对二人展开了对比?(4分)18“海参崴的海”有什么特点?作者关于海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19“我”对两位老人的思考与妻子有何不同?进而“我”获得了怎样的哲理性领悟?(4分)20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试解析文中加横线

15、的“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一句话。(5分)21.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恐怖、凄惶的气氛,与全文情调不合。 B.文中胖瘦二老人互相嘲讽,胖子嘲讽瘦子为“伟大的谈判者”,瘦子鄙视胖子浅薄。 C.文章将胖瘦二老人的体形、追求和取舍标准等进行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写作(60分)22. 请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九下第三单元检测题1. (1)k n、g、跨、惨(2)采、踩 拔、泼(3)动作描写;倔

16、强、要强。(4)示例:2.B 给我的孩子们表现了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得的悲伤之情。3.C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4.(1)缘缘堂随笔、丰子恺、漫画家(2)思而不学则殆 (3)悠然见南山;(4)忽复乘舟梦日边5.(1)无常(2)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慢慢地折磨弱者,尽情玩弄对手;有一副媚态,常常闹得别人心烦(在“我”的耳朵边尽嚷);吃了“我”饲养的可爱的隐鼠,尽管后来发现是错怪了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示例:起跑线像一条绷紧了的弓弦,瞬间射出了六支彩色的箭。同学们有的手持红旗,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摆动花束拼尽全力为自己的集体加油!为自己的集体喝彩!

17、7示例: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芙蓉姐姐的心灵之美要胜过赵薇、周迅的外表美。爱心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只要尽心尽力都是爱的奉献。言之有理即可。8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闭会9.(1) 年岁(2)时间10. B 11. (1)井架坏了,多次想更新它。(2)这样连续几个月,井干被全部更新,陵州盐井又恢复了原有的盐利。12.(一)陵州盐井-井侧设大车绞之。井架的结构。(二)岁久-而陵井之利复旧。修建新井架。13.中心内容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人口众多”;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14.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中国人口密度高的现实情况。15.不能删去;这两段具体说明了两种假说的具体内容及其局限性,使文章内容更加

18、准确全面。16.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17.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 18.个性:乐观、随和/愁苦、坚定;钓鱼方式:活跃轻松/安静沉重;人海关系:随意琐碎的施舍/ 严峻的对峙谈判;价值取向:物质/精神,等等。19.海的特点:迷蒙昏暗、深沉恐怖;作用:(1)渲染气氛,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环境上的铺垫。(2)通过两位老人对海的不同态度,体现他们对立的性格和志向。(3)描写渲染海的广阔,象征人生价值应当多元共存,衬托了文章的主旨。20.妻子认为两位老人的价值观是对立的,一个倾向物质一个倾向精神,她更欣赏“固执瘦削”的精神。而“我”把二人分别看成喜剧

19、美和悲剧美的象征,既是对手又是朋友,两者的价值得由对方来证明。哲理思考: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两种人生追求:世俗物质的,知足常乐;崇高精神的,永不满足。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1.说明:从作者有关对立统一、相互证明价值的哲理出发来阐述,与此相关即可,注意用自己所见所闻之事举例说明。22.CE 23.略。附:陵州盐井译文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井壁全是岩石。井的上部、下部都很宽广,只有中间较为狭窄,叫做“杖鼓腰”。旧时,用柏木作成井干,从井底直达井口,从井口的木干上用大绳吊下去,才能到达水面。井旁安设大绞车绞动绳索。年代久远,井干朽烂,多次想换新的,但是井中阴气袭人,人一下去就死,无法下井施工。只有等到雨天,阴气随雨水下降,才稍微可以下井施工,天一放晴就得停止。后来,有人创制了一个大木盘,盘中盛满水,盘底凿了许多小孔,水像雨点一样从小孔中洒出,安设在井口上,称为“雨盘”,让清水洒下终日不绝。这样连续几个月,井干被全部更新,陵州盐井又恢复了原有的盐利。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