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8910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期末综合复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八( (下下)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1 1)一、文言文一、文言文(42(42 分分) )( (一一) )默写默写(18(18 分分) )1岁老根弥壮, 。(孤桐)2 ,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 ,甚恐。(黔之驴)6虎见之, 。(黔之驴)( (二二)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 7 78 8 题题(4(4 分分) ) (20102010 奉贤一模)奉贤一模)四块玉四块玉别情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 “杨花雪”是指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2、)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c.“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三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9 9 一一 1111 题题(8(8 分分) ) (20102010 奉贤一模)奉贤一模)黠鼠赋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

3、:“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 ,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姣,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9下列各项中与“橐坚而不可穴也”的“穴”用法不同的是 (2 分)A使童子烛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C以为且噬己也 D.役万物而君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文中“苏子”是本文作者的自称,即北宋文学家苏轼。B赋是一种

4、文体,本篇赋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给人以启示。c本文中的鼠之“黠 具体表现在“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D本文通过写一只老鼠装死逃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四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21515 题(题(1212 分分) ) (20102010 奉贤一模)奉贤一模)马嘉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熏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5、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注释】晬(zu)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脔(lin):切成碎块的肉。潜渊:潜进深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缒(zhu);用绳子拴着东西从上往下送。鬣(li):鱼鳍。罹烹醢(hi)之酷: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2)致不可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水底。14.马嘉鱼不能“悠然逝矣” ,其原因具体表现在 。(2 分)15.读了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是 。(3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4848 分)分)( (一一) )阅读

6、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6162020 题题(22(22 分分) )(20102010 虹口一模)虹口一模)3开卷三境界开卷三境界随着所读之书的与日俱增,蓦地生发出“开卷有益一一开卷有疑一一开卷有怡”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来。儿时家境拮据,社会封闭,可读之物甚少,那时信奉的基本就是“开卷有益” 。故而只要是蝇头小楷或者是白纸黑字,全部采用“拿来主义” ,要么 地诵读,要么 地吟哦,遇到经典的篇章和传世的诗词,更是 地抄写,有滋有味地传阅。尽管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读书方法现在看来极其可笑,然而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却有“吹糠见米”的功效,不仅让我及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饱览了知识海洋的“浩瀚” ,更重

7、要的是,它使我们踏着书籍的“阶梯”步入了更高一级的“殿堂” 。进入大学乃至走上工作岗位,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和自己思想的日臻成熟,这时对古人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感受至深,同时产生了“开卷有疑”的想法。遍寻疑点,然后想方设法寻找论据来加以论证,结果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散文、当代诗歌等等,无一不成为我辈“质疑”的对象;尤其是遇到三五好友,更是唾沫四溅地据理力争,有时还不计后果地大放厥词。当然,管窥之见并不能使自己标新立异,或者一夜成名,更无法改变这些经典传世的根本。不过自己在这种“开卷有疑”的过程中,明辨了是非,提高了认识,提升了涵养。 锋芒毕露过后,中年也就不期而至,此时人的欲望越来

8、越节制,生活越来越淡定,所读之书自然就以“怡情”为主了。那么何谓“开卷有怡”呢?那就是把书拿来,随意地打开,没有目的地进行浏览,高兴时读出一种澄明,烦恼时读出一种旷达,寂寞时读出一种安恬,浮躁时读出一种沉潜,困扰时读出一种从容如果读累了或者不想读了,可以靠在躺椅上小睡一会,也可以径直将书丢在一旁,舒展一下筋骨,远观一会蓝天真所谓“展卷尽可恬神,批阅自能豁目。 ”所以我觉得“开卷三境界”应该贯穿人的一生。16依次填入第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 (2 分)A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摇头晃脑 B 夜以继日 摇头晃脑 如饥似渴c如饥似渴 摇头晃脑 夜以继日 D 摇头晃脑 夜以继日 如饥似渴17第段中画线句中的

9、“这种”指的是 (2 分)18结合第段内容,说说“无法改变这些经典传世的根本”的原因是 (3 分)19根据文意,模仿第段画线句,补充两句话: (4 分)4(1) 时读出 (2) 时读出 20本文从三个年龄阶段阐释了开卷的三个境界。其意义分别是:(9 分)(1) (2) (3)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21212525 题题(26(26 分分) ) (20102010 虹口一模)虹口一模)请尊重我的馒头请尊重我的馒头他是我初中时的同桌,苍白的脸,人很老实,不太爱说话。他家住在偏远的郊区,那里是这座小城的贫困地带。也许是家远的缘故。中午放学他不

10、回家。学校有食堂,可一次也没有见过他去。他的午饭很简单,一个白面的馒头,一根细细的咸黄瓜,一罐凉开水,天天如此。冬天,每当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他就从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兜里掏出用旧布层层包裹的馒头放在身旁的暖气片上烤热。而夏天,他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旧布把馒头放在书桌里,他是怕天气热馒头坏掉。我们之间很少交流,自习课上,前桌后桌聊得热火朝天,而我们却很安静:他偶尔开口说话只是向我借橡皮小刀之类,之后又迅速转过头去。渐渐地我对他产生了反感。都什么年代了,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班上有四个调皮的同学号称“四人帮” ,经常变着法戏弄他。他置之不理,他平淡的回应更激起了

11、“四人帮”的愤怒,因为他们认为他孤傲不( )。一天早上,他刚进教室,粉笔头便从四面八方飞来打在他的身上、脸上。我以为他这下一定会愤怒得大吼大叫,但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很平静地抖抖衣服,走到座位上坐下了,我心里很为他打抱不平,忍不住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淡淡地说:“我没时间理他们,我还要学习。 ”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他正在掩盖骨子里的懦弱。那天下课后,他刚把馒头放在暖气片上,就被“四人帮”的领头大强抢了去。大强把馒头当成了足球,飞起一脚,馒头打在了教室的顶棚上,又落在地上滚到了讲台旁边。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你们太过分了!你们可以戏弄我,但是必须尊重我的馒头

12、!”他喊了起来,教室里弥漫着很浓的火药味。 他注视着他们,一字一句地说:“你们欺负我,我可以不在乎,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们会明白那是不对的。可是,请尊重我的馒头!你们应该知道那是我5的午饭。我家全靠妈妈一个人操持,爸爸长期病倒在床上。本来我中午应该去食堂吃饭吃菜,可是我家没有钱!而在家里,只有我可以吃馒头,我妈说我上学不能缺了营养,而我 7 岁的妹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说不下去了,眼里噙满了泪水。大强一脸愧疚地低下了头。他擦了擦眼泪,弯腰捡起了那个已经裂开大口子的馒头,用手擦拭着,我清楚地看见他那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馒头上。他擦的很认真,一遍又一遍。教室里响起了几个女生的抽泣声,那一刻,眼泪也流过

13、了我的脸颊。第二天早上,他的桌子上堆满了好多食品,有汉堡包、面包、火腿肠,其中有一个醒目的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蛋糕,那是大强送的。他站起来向同学们鞠躬,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谢谢”两个字被他重复了十几次。我们都明白,其实我们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那天,他用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永生难忘的最有意义的一课。因为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尊和坚强的一面,每一顿饭里都饱含着亲人对我们的无限关爱!2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孤傲不 xn( )23第段画线句“他的思想还像他身上穿的那件肥大的灰夹克一样陈旧。”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3 分)24根据上文内容, “馒头事件”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 (4 分)(1)起因:“四人帮”用粉笔头打他,他依旧不加理睬、坐下来学习。(2)经过: 。(3)结果: 。25第段“他”在说话时,连续出现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情感?(9 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