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7358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夹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俄语历史与社会信息技术思想政治语文 数学英语 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 生物日语 俄语音乐 体育美术数学 B 版信息技术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人民语文网刊 栏目地图 中语论坛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教师中心中考专栏中考试题 20072007 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下)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 邓强22.200722.2007 年四川省安岳县年四川省安岳县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

2、,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1)是以善为国者( )(2)民富则安乡重家( )(3)奚以知其然也( )19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答: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答: 20在短短百十字的文字中,直接体现了管仲“”这一远见卓识。(3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治国必先富民译文: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

3、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18(1)的人(2)就(3)这样(3 分)19(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4 分,各 2 分)20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意思相同即可)(3 分)23.200723.2007 年四川省乐山市年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山静日长山静

4、日长 宋宋 罗大经罗大经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

5、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如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注释: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麛,音 mi,小鹿,也泛指幼兽。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笋蕨:竹笋和蕨菜。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剧谈:畅谈。交褒:尘雾迷漫的样子。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余家深山之中家:_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汲:_邂逅园翁溪叟邂逅:_而月印前溪矣印:_9.与文中“归而倚杖柴门之

6、下“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 分)A.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C.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10.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 分)苍藓盈价,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答:_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 分)A.文章第 1 段描写作者闲雅有致的生活,展现了多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第 2 段则为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文中的国风即诗经,太史公书即史记,“陶杜”指陶渊明和杜甫,“韩苏”指韩愈和苏轼。 c.“匆匆驹隙影耳”中“驹隙影”即成语“白驹过隙”,意思是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

7、时间过得非常快。 D.“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不仅借助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的意像,而且说的是也像苏轼一样的爱好打猎游玩的当权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8.词语解释(4 分,每个词语解释正确得 1 分)家:居家或住家。(只要能答出名词动用或名词动用的意思即可)汲:打水或汲水。邂逅:不期而遇或偶然遇见。印.倒映或映入。9.虚词(4 分)(C)10.翻译(4 分)答:绿色的苔藓长满台阶,鲜花铺满了小路,没有敲门的声音来打扰,松树的影子凌乱不一地映在地上.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5 个分句,每翻译正确 1 个得 1 分;只要翻译正确 4 个就可得满分)l1.文意理解(4 分)(D)

8、24.200724.2007 年深圳市年深圳市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112 题。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注释: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1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 去;距离(1

9、分)反:返回(1 分)(如答到通假,不扣分;如只答通假,扣 0.5 分)12“谣言重复多次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或”不要轻信谣言”等,意思接近即可.25.200725.2007 年浙江省义乌市年浙江省义乌市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京师:京城。 馔(zhun):准备食物。 果蔬:

10、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小块的肉。啖:吃。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因谒( )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 )菜羹而已 (4)公取自食( )之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25.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2.拜见、拜访离开放、摆吃(4 分,每小题 1 分)23.D(2 分)24.菜肴都没有准备,那

11、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3 分,意思符合即可)25.节俭,不铺张浪费(2 分,意思符合即可)26.200726.2007 年浙江省丽水市年浙江省丽水市金壶丹书金壶丹书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注解】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景公:

12、春秋时齐国的国君。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鳋(so):鱼腥味。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1)勿乘驽马(2)则恶其鳋也(3)何以亡也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 分)君子有道,悬于闾。21.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4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9.(3 分)(1)劣马(2)讨厌(3)为什么(各 1 分)20、(3 分)君子有治国的方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21、(4 分)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根据认识水

13、平以及语言表达酌情给分)27.27.2007 年浙江省绍兴窃槽刘基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注释】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驾:驾驭、统摄。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方:酒方。仕:做官。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 3 处)。(3 分)昔者鲁人不能为

14、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 C.索而饮之(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 分)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意思:1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2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8.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9.D10.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11.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28.200728.2007 年浙江省温州市年浙江省温州市唐太

15、宗论弓矢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