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36814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价(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监测和监测系统的评 价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林君芬主要内容 疾病监测相关的概念 我国疾病监测的现况 疾病监测系统的评价 疾 病 监 测 的 定 义 1963年,Alexander D. Langmuir把监测定义为“通过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汇总和评价发病与死亡报告以及有关资料,持续地观察疾病的变化趋势,并且定期地把资料分发给需要知道这些资料的人。” 狭义疾病监测:主要强调从人群中定期或不定期地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通过对该样本人群的某一或某些特征进行监测或调查,来达到监测整个人群上述特征的目的。监测定义的发展 1968年,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就各国和全球的传染病监 测问题进行技

2、术上的讨论时,确定了监测的主要特征 1992年国际公共卫生监测大会进一步发展了监测的定义 ,指出监测活动不仅包括前面提到的资料收集、管理、 分析和解释,报告与反馈等工作环节,更重要的是:从 监测活动中得到的信息用于制定公共卫生活动计划,执 行和评价公共卫生活动疾病监测的发展历史 公共卫生监测是随着促进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公共卫 生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中世纪末期,John Graunt开始利用死亡报告卡了 解人们死于何种疾病,从而开始了有序的监测活动 在以后的200年,传染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卫生问 题,因此公共卫生监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集中在对传染 病的监测。包括对病原学的监测和在人群中的

3、分布特点 的监测疾病监测的发展(续)各种新的传染病的出现,对这些新传染病的病原学的监 测、流行水平及人群分布特点的监测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 发展 随着疾病模式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发生了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越来越成为成为影响人们 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因此对慢性病,以及相关危险行为 和环境的监测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随着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监测方法也不断 的更新,包括各种生物学检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按照现代疾病监测定义回顾,我国的疾病监测活动起始于1950年组建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馈系统,与这一系统发展相平行的是,逐步建设了一支应

4、对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卫生防疫队伍,在现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系统至今仍然是我国最重要、最基本的宏观监测系统。该阶段疾病监测的特点为重视对疾病流行期的监测 第二阶段(迅速发展) 自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流感、乙型脑炎、流脑、副霍乱、 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等各单病种的监测系统 1980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牵头,在我国建 立了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开展了对出生、死亡和传染病监测为 主并逐渐增加非传染病内容的监测工作,目前该监测系统的疾病监 测点已达145个,监测人口达1千万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 其他监测系统如,医院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系统

5、,卫生部死亡监测点系统,以及食物中毒监测等系统也相继建立 九十年代以后,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需要,我国成功地开展了以“零病例报告”和小儿“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主动监测第三阶段(慢非和行为监测)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开展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首先北京的部分社区,九十年代初在天津市,以后世界银行卫七贷款项目在疾病监测点系统的部分点中开展了与健康有关的行为学监测,这些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钠盐摄入、体育锻炼等行为监测在九十年代结束前,为了更好地控制AIDS/STD在我国的流行,我国在世界银行卫九贷款项目中,首次在新疆、福建、广西和山西四个项目省布置了分别针对高危人群、脆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行为监测

6、,包括监测多性伴行为、静脉吸毒、避孕套以及清洁注射器的使用等。这一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疫情监测结合在一起,被称为“第二代监测监测的目的公共卫生监测是持续不断的、动态的、系统的收集、管理 与人群健康有关的重要数据,包括传染病、慢性病、伤害 ,以及相关问题的资料 分析和解释,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采取各类途径,向决策者、公共卫生专家、疾病控制机构 以及公众反馈和传播这些信息 为疾病控制服务,促进公共卫生行动,制订干预计划和评 价效果 形成研究假设,协助公共卫生研究为疾病控制服务 引导媒体,向公众提供正确信息 二、我国疾病监测的现况监测类型 传染病监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专病监测系统;如AIDS/HI

7、V监测、AFP监测、麻疹监测、SARS和禽流感监测等 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监测的特点 时效性(real time)及时性,及时报告疫情、察觉爆发或高发、以及新发 传染病的可能,及时反馈、及时验证、及时应答是传染 病监测有别于其他监测的重要特征通过网络直报,快速收集信息,每天1万多个传染病个 案在网络上运作,信息每秒都在发生变化,理论上,实 现直报的地方,只要诊断明确,并进入计算机,疫情监 测部门就立即知道了。传染病监测的特点 全面性不能遗漏任何可能提示出现传染病爆发的信息,包括 各类传闻;世界卫生组织从各种途径接受到传染病爆发 流行的报告,不仅是政府途径,也包括各种非官方途径

8、,媒体的信息,甚至传言除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外,其他来源的信息包括专病监 测系统,例如流感样病例监测其他动物疫情监测,如禽流感在家禽中的流行情况、鼠间 鼠疫流行情况病原学监测,如流脑菌群的变化情况症状监测等传染病监测的特点 既不能反应迟钝,又不能过渡反应,所以快速验证十分必要,以免错失战机 持续观察、发现异常、组织核实、快速应答传染病监测的内容 监测人群的基本情况:了解人口、出生、死亡、生活习惯 、经济状况、教育水准、居住条件和人群流动的情况 监测传染病在人、时、地方面的动态分布,包括做传染病 漏报调查和亚临床感染调查 监测人群的易感性 监测传染源、宿主、昆虫媒介、传染来源等情况 监测病原体的

9、型别、毒力及耐药情况 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传染病流行预测病原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十分重要,监测病原株的变异,发现是否 有新的病原株形成是判定传染病是否流行的重要信息。 新病原体的存在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甚至大流行的潜在 威胁。流感病原体变异非常频繁的,对流感病毒株监测 是制造流感疫苗的依据,对登革热病毒株的监测,是评 估是否存在登革出血热潜在爆发的可能性病原学监测依赖临床诊断证实和药敏试验,有效的监 测取决于设备、人员能力、财力,有条件采集病原体,和质量控制措施 传染病疾病谱的监 测 临床医师只能观察到医院就诊的病例 流行病学医师的视野远较临床医师宽阔,不仅监测医院报告病例,还要密切观察医院漏报病例

10、、不就诊病例、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 传染病谱冰山图示1+2 表示临床医师的视野海平面 1+2+3+4+5 表示流行病学 医师的视野1医院报告病例2医院漏报病例3不就诊病例4隐性感染者 5病原携带者美国细菌性痢疾的疾病谱(1983) 及时报告/预警/预测的基础 基于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上的国家综合传染病监 测系统仅仅建立多项传染病资料的收集系统,依然不 能自然形成对传染病的快速预警。必须要把这些传 染病监测系统,整合成国家综合传染病监测系统, 既含盖发病和死亡病例信息、又有病原学信息,人 群免疫信息,当地动物疫情信息、气候和当地建设 活动、人群迁徙的信息,只有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 ,才能更准确、更及

11、时的实现疫情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发展 过程1953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要求报告的病种为13类到60年代已经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系统。80年代以来,很多单病监测系统开始发展,一般都包括 实验室监测内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分型 监测、HIV感染、钩端螺旋体、流感监测 传染病报告方式十分落后,全国疫情统计通过每月汇总 传染病报表实现,1998年开始逐级收集个案上报,但是依 然无法实现对传染病爆发的监测多种原因导致传染病报告漏报率很高,当时只能通过全 国疾病监测系统对对全国疫情报告进行校正。但是不能解 决根本问题 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发展 过程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

12、病监测和报告的问题。 国务院和卫生部明确提出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要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全国 建立统一、高效、 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形成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协助地方完善 卫生信息网络与医疗机构信息网络互联互 通等工作,争取在2003年底 建立起全国疫情信息网络制定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信 息发布制度,根据需要向社 会及时发布,增强人们的预防意识,督促 各地区采取积 极的应对措施 原有的传染病报告系统 1950年建设,覆盖26种甲乙类传染病,9种丙类传染病 报告模式发展演变过程 50年代到 80中期:手工报表 80年代中期 2001底:电子传输 2002年初- 2003年底:个案数据库 2

13、004年1月:个案、实时的网络直报医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系统的数据报告流程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a CDC)国家卫生部病例订正、 修改中央数据库 (China CD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新病例报告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年报年报原有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不及时 (月报):缺乏预警功能,难以及时发现疫情变化没有个案调查功能及对危险因素的调查功能结论:对于政府决策的指导意义不大。 SARS初期信息不通畅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因此建设一个能够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信息网络成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

14、已建设完成的应用系统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 专病监测系统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 统 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于2004年1月1日正式运行系统功能及实现 报告个案信息管理 实时查询统计 定时统计报表 定时数据分析 动态系统评价 数据字典维护 其它功能 统计图形显示 动态GIS警示报告个案信息管理 报告 审核 订正 查重 查询 数据导出实时统计查询分地区统计任意时间,按不同疾病分类分年龄性别统计任一地区,任意时间,按不同疾病分类分职业统计任一地区,任意时间,按不同疾病分类定时统计报表 分地区统计报表

15、 分年龄性别统计报表 分职业统计表日、周、旬、月、年 结果保存:Excel 各种疾病组合定时数据分析 病种排序 地区排序 分类构成 分析统计 高发地区统计 汇总分析 分月统计统计图表2004年与2003年内甲乙类传染病分月报告发病数拟合趋势 2004年与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 分月报告发病数拟合趋势病例发现率增加 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率提高27%估计2004年传染病报告数 与过去5年平均数相比,平 均多报告72.2万病例提高了发现传染病爆发的可能 性通过历史信息的比较,为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实现提供 了可能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观察聚集性病例,提示出现传染 病爆发的可能性通过不同来源数据,为实现传

16、染病发病趋势和爆发预 测提供了可能性 死因报告中未名原因肺炎死亡有利于察觉新发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实验室重要传染病的病原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 变化的监测有利于预测传染病的变化和爆发的可能利用历史数据判定传染病的变化 趋势2004年12月 报告病例数 2005年1月 报告病例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观察聚集性病 例, 探察可能爆发的传染病对聚集性病例的年龄和职业分布分析对聚集性病例的年龄和职业分布分析 判定爆发的可能流行地点和人群判定爆发的可能流行地点和人群约 80% 的病例年龄 低于25岁,其中主 要为学生和儿童确定爆发发生在学校三、疾病监测系统的评价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在精心估价,严格审议的基础上所做的 判断,这种判断应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以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