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6488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初中排球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结果,从排球课教学方法、组织管理以及排球比赛组织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关键词:排球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一、研究目的一、研究目的体育新课标初中学段(水平四)要求能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两种球类运动项目。而排球运动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特别能提高力量、弹跳力、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此外,排球运动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性情,促进交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部分有条件

2、的中学开设了排球课,做为初中学段的必修课程。但现时初中排球课如何开展,是否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中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方面暂时还没有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未见有关的总结。基于此,本文就初中排球课的现况、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态度等进行调查,再结合有关教育理论与中学生新课标要求,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6 所已开设排球课的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 2 个初中班,共 12 个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向所抽取的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500 份,回

3、收 470 份,有效问卷 443 份,回收率 94%,有效率 88.6%。 2.2.2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3 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教材及相关调查研究,结合有关教育理论、思想与中学生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的初中排球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三、三、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23.1 排球课的实施现状3.1.1 学生学习排球的目的调查排球运动是由两队各 6 名队员在被隔开的排球场内,根据规则规定,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区,而不使其落入本方场区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通过调查统计,选择强身健体,学会一种球类技能的学生占了 93.2%,选择应付考试的人

4、数只占 6.8。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排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那么,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排球运动。3.1.2 学生参与排球课的态度学生对于学习排球的目的很明确,但是当问及是否喜欢上排球课时,只有35.3的学生喜欢,有 46的学生表示一般、不喜欢,而很讨厌占 18.7,在提到对现有的上课方式是否满意时,表示不太满意的学生占 58.8,表示非常不满意,急需要改革的占 20.5。出现这种结果,那肯定不是排球运动本身的问题,而是排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1.3 学生对现行排球课的上课模式的看法统计表明,学生不喜欢排球课的原因中, 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调占 40.8,而动作单调、枯燥乏味占

5、 11.8,动作结构复杂难以学会占 18.1,辛苦、费力、怕痛等占 22.30,说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是提高排球课教学质量的重点。 (表 1)表 1 不喜欢排球课的原因选项 学生 排序 教学方法单调 40.8 1 辛苦、费力、怕痛 22.3 2 动作结构复杂 18.1 3 动作单调、枯燥乏味 11.8 4 其他 7.0 53.1.4 学生喜欢的排球课教学形式当问及学生喜欢什么形式的排球课,学生选择趣味性方式的占 62.3%。 ,因为多数学生觉得排球课组织形式单调,对学生控制太死,学生活动的时空太小,使学生对排球课产生厌课情绪,所以学生迫切要求改革现有的排球课教学形式。在

6、对学生喜欢排球课形式调查中(表 2) ,希望“内容、方法和形式多样” ,“课中穿插趣味游戏”与“选用软式排球” ,选择这三项的人数最多,都占 45以上。现行的排球教学方法都是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技术,组织形式单调,对学生控制太死,学生活动的空间太小,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少考虑到学生人格心理的完善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再加上刚初学排球时手臂击球部位疼痛,让很多学3生,特别是女生望而却步。当今,国际上掀起“快乐体育论”的思潮,强调运动乐趣在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也可见到,学生渴望在乐趣中学排球,渴望在形式多样的课堂中学习

7、排球。表 2 学生喜欢排球课的上课形式课堂要有一定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多样课中穿插趣味游戏选用软式排球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练习的方式其它264846.345.833.82.53.1.5 排球的考核和评价现状 从表 3 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在学生心目中,有 45.8的学生不太满意现行的考试制度,希望能改变考试制度,使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锻炼。长期以来排球考核都是采用全体学生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考核方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状况。有些学生在没有开始学习排球前就担心学不会和考试过不了关,增加了学习的心理负担,阻碍了学习排球的兴趣。长此下去必将阻碍排球项目在中学体育课中的发展。所以排

8、球的考核与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表 3 学生对现行考试制度的评价:3.90%11.60%12.70%45.80%26.00%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不太满意 不满意3.2 排球比赛模式调查3.2.1 对排球比赛模式的现状调查六所中学排球比赛是按照排球竞赛的组织和方法进行。通过调查发现,喜欢看排球比赛的学生占 80,而学生不喜欢亲身参加排球比赛有 45,有18的人表示很害怕参加排球比赛,为什么会出现既喜欢观看比赛而又不喜欢、甚至害怕参加排球比赛的情况呢?表 4 对学校现行的排球比赛形式的看法排球技术难度和要求高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太大能体现集体团结协作精神比赛形式单调,比赛规则要求多接近正

9、规比赛形式,具有高的观赏性1053.533.8402104表 4 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现行的排球比赛形式的一些看法: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太大,学校在组织比赛时,没有对学生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类,出现校队的学生与初学的学生一起比赛。以上这些原因必然会降低了学生的比赛热情,这值得重视。虽然排球比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正规的排球比赛规则要求多。许多学生都是宁愿观赏而不愿参加,这对提高学生参与排球的兴趣非常不利。3.2.2 学生喜欢的排球比赛形式在调查中发现(表 5) ,大部分学生期望排球比赛形式是有趣味性,能够降低难度要求,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能够增加集体大部分参与协作的比赛形式,而并非

10、现有的正规比赛形式。表 5 学生喜欢排球比赛形式正规排球比赛形式降低排球技术难度比赛形式 趣味游戏比赛方式集体协作比赛形式12395235中学排球比赛形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到能力培养为主,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学排球比赛要做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相结合,一技之长与终身体育相结合,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强调通过体育手段让学生达到一种身心健康的状态,而更少的去制约比赛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代之以指导原则和科学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与建议四、结论与建议4.1 深化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明确中学排球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使排球课的开展紧紧围绕“健康

11、第一” 、 “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满足学生排球课学习的需求。4.2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的建议4.2.1 教学内容:排球教学的内容、方法要多样化,增加课的趣味性,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选用软式排球教学,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突出“快乐体育“为主的教学特点。4.2.2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要多变,在学习同一内容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热情。4.2.3 增加课堂自由活动时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4.2.4 排球考核: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参与锻炼情况,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以及最终的技术掌握情况作为学生考核的评价内容。54.3

12、改变排球比赛形式的建议4.3.1 从整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比赛目的,改变比赛形式,采用增加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比赛方法。4.3.2 排球比赛的组织可以改变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比赛组织形式,可依据学生排球技能的基本情况划分出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比赛。4.3.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自编项目)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丰富比赛的形式和项目。四、参考文献四、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3李毅钧.排球理论与方法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4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强调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3.(2)6王 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践部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评价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