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6298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黄金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黄金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黄金产业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传统的全封闭式黄金管理体系明显暴露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黄金金融性的弱化也明显受美元的牵制与影响。我国的黄金业要求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应当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供需,形成市场价格。黄金市场应该是黄金生产者、经营者、个人持有者和居民与非居民都可以参加的交易市场。它可以弥补官方管制市场的不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金黑市交易,平衡市场供需,并可作为由官方管制黄金价格向浮动金价过渡的桥梁。鉴于黄金的特殊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

2、位,世界上绝大多数产金国家都对黄金的生产、销售、流通进行过管制。建国以来,黄金始终是我国国家控制的特种货币,对之进行严格的货币性管理。我国的金银管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统购统配体制。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黄金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仅山东省共支持黄金矿山开发、基建技改累计贷款22亿元,建设黄金矿点500多个,分布在6个产金市地。自19 8 2年恢复黄金饰品市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山东省黄金饰品内销生产企业及境外来料加工企业13家,年产金饰品15吨,金饰品零售单位400个,营业额约为90亿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行业体系。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政策的扩大,这种传统的全封闭式的管

3、理体系明显暴露出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是黄金生产、加工、流通分属黄金公司、工商、银行等多个系统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责权虽清,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二是国家对黄金统购统配价格,即不体现生产价格,也不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黄金流失严重。尽管国家在此期间采取了各项保护措施,尽了很大努力,但仍没有彻底解决根本问题;三是国际黄金市场对国内的准黄金市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一种形态,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即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政治新秩序、经济新秩序、安全新秩序,黄金金融性的弱化主要表现是金价明显受美元资产的牵制与影响、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技术以及投资产品的巨大跃进与转变。

4、在这一时期内黄金作为“避风港”的作用也黯然失色。例如:发达国家抛售黄金后,换取现汇或直接购买高新技术发展生产,使黄金投资领域和储备观念愈加窄小。黄金作用逐渐弱化,金价日趋疲软。迫切需要变革。传统黄金购销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延续了数十年的黄金计划管理体制表现 出明显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难以保持供求关系平衡,引致黑市猖獗。在严格管理黄金产供销的体制下,由于不允许黄金市场的存在并严格控制黄金制品经营企业的数量和经营活动,导致供需双方严重不对称,形成供需缺口。尽管中央银行为弥补这一缺口作出了努力,但作为唯一的黄金批发供应商,政府事实上不可能随

5、时掌握和处理大量的市场零售信息,因而也就不可能灵活和有弹性地调整市场供给,尤其在当时外汇长期短缺的条件下。这样, 大量黑市交易的产生就成为合乎逻辑的结果,而中央政府对黑市的无奈和地方政府对黑市的纵容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违法违纪行为盛行。年以来,民营黄金市场开始出现,这些市场明为经营黄金饰品,暗地里大多又在从事地下黄金交易、成为黄金生产者、走私者和黄金饰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纽带。根据有关方面的估计,前几年全国个体采金的产品中,由国家收购的不足,其余部分大多进入了民营市场,如果加上走私部分,这类市场的年黄金交易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二)价格僵化且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诱发严重走私活动。在计划体制下,国

6、内金价与国际市场完全脱节。为保护黄金生产企业,黄金收购价格很少进行调整,而国外黄金市场的价格却是在不断的变动。这种僵化的价格机制所造成的国内黄金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必然引发以套利为目的的走私活动,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同时加大中央银行的经营风险,给国家带来损失。有资料透露,仅年就有亿元人民币流入境内外走私者的口袋。此外,由于人民银行一身兼二职, 既承担对黄金购销系统的管理,又负有改善经营的责任,因此 在黄金定价问题上,必然要兼顾自身利益,造成定价机制的缺陷。(三)与中央银行职能不相符合,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 年颁布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人民银行的职责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值的稳定,

7、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督管理。而目前人民银行在黄金领域中的交易主体和风险主体地位,不仅超越了该法规定的职能范围,而且不利于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本应减少货币供应量以维持币值,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会通过黄金收购渠道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尤其在国内金价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人民银行收多售少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四)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扭曲生产者行为。由于以保护价无条件地收购黄金,黄金生产企业往往陷入资源争夺战而不是围绕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展开竞争,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 、外延式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众多小矿山素质低下,管理落后,成本居高不下,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传统购销体制也扭曲了生

8、产企业的行为,黄金生产企业长期习惯于向人民银行交售 产品,根本不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生产者既不能自主选择产品 销售的种类、时机和客户,又无法有效地进行控制,严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五)不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和金融机构改善经营。改革开放年来,中国在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开放方面取得很大 成就,除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外,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在发展之中,唯有黄金市场仍处于严格计划管制之下 ,由于这种管制所产生的规模可观而地下黄金市场又处于失控 状态。显然,黄金市场开放已明显滞后并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六)黄金市场改革滞后影响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商业运作客观

9、上需要开放的金融市场和尽可 能广阔的经营范围,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有可能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效益和降低经营风险。 由于严格禁止金融机构从事黄金业务,目前即便是大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也毫无操作能力,更谈不上开发和运作黄金衍生商品。计划经济管理限制了黄金市场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国家指令性计划大幅度减少,资金市场、外汇市场、物资市场、劳务市场等相继建立。可是,黄金行业却在传统管理观念和市场观念之中碰撞徘徊。黄金行业是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政策和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黄金生产执行

10、的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收购指定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目前,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已放开,黄金矿山生存的环境已经市场化,一头放开,一头管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黄金生产发展。如果对黄金市场管理仍处于货币领域,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垄断之中,无疑形成企业与企业间不公平竞争,形成特殊行业举步维艰,形成隐形市场不合理的比价机会。因此,改革开放是黄金行业发展的惟一出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黄金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对黄金采取强制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禁私人买卖黄金,由国家制定的配售价格一直很稳定。应该说,这种管理体制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与计划经济体制是

11、相适应的。1982年,有控制地开放国内黄金饰品市场,促使黄金饰品逐渐形成一个较大市场。1986年,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信用膨胀滞后效应的影响,黄金饰品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从1989年6月至1991年7月,受全面整顿的影响,黄金销售过热现象随着经济发展降温而逐渐趋于正常。1992年初至1993年11月,黄金饰品市场供需矛盾空前激烈,非法的民营黄金交易市场出现,境外大量走私黄金进人国内市场,导致自由经济泛滥,直接影响国家黄金收购任务的完成。1993年9月1日,国务院实行新的黄金政策,确定了黄金收购价格的定价方式为浮动金价方式,黄金收售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一重大的改革迫使民营黄金市场的生意冷

12、落下来,保证了黄金生产“八五”时期“保九争百”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段时期,国内金融市场日趋完善;香港已回归祖国,香港黄金市场以及经济繁荣必然会带动国内黄金市场的形成:中国已是世界第五大黄金生产国;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出现了需求结构新的剧烈变动。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融合,使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出现了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日益强化的新趋势。浅析我国黄金市场的规范与发展http:/ 2009年03月26日 10:29 中国黄金报作者:苗晓青随着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国内机构和公众投资者对黄金市场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但国内黄金市场制度和监管体系相对落后,市场格局比较混乱。

13、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多种经营形式的黄金投资市场体系服务于广大投资者,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国内黄金市场的现状和突出问题1。我国黄金市场仍处于实物商品交易为主的初级市场阶段,投资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但市场运行模式单一,发展空间受到遏制。自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始终以集中式交易所市场模式为基础,从单一的满足黄金原料撮合交收的即期交收品种,衍生出市场迫切需求的现货延期交收品种;从单一的产品供需中介职能,到发挥现货黄金市场的投资保值功能。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这种单一的运行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会员吸收范围相对有限,且在会员的组成中生产加工和消费零售型企业居多,具

14、有浓厚的国家所有制色彩,市场交易主体本身就是产需型结构,没有摆脱黄金管制时代的简单市场形式;金融性机构和投资流通型企业过少,构成市场主流的多种经济形式的活跃成分没有在市场中发挥作用,从而使市场发展缺乏动力源(7.34,-0.02,-0.27%);交易所毕竟不能代表、也不能涵盖整个黄金投资市场的功能,交易所制度是黄金市场开放初期的试金石,其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更多的市场成分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发展去补充。在国际黄金市场中,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而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产品,黄金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才是市场的主流。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例,作为我国唯一的黄金场内交易所,2005年

15、该所黄金交易量突破900吨,交易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相比,上海金交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原因就是上海金交所为场内交易,并以实物黄金为主,而伦敦黄金市场则是场外交易,且实行了黄金现货延期交割的交易模式。2。投资渠道少,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小,现有市场模式缺乏沟通、合作,忽视市场协调和共赢发展。未加以规范引导的做市商成为庞大无序的黄金场外交易主体。尽管交易所延期品种和黄金期货登上舞台并显露出一定的潜力,但受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市场参与者单一,公众投资者没有直接投资渠道,专业基金机构介入较少,市场交易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除了金交所提供的机构交易平台以外,个

16、人投资者对黄金投资的需求只能通过黄金企业股票和为数不多的银行账户金(纸黄金)业务来进行。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旺盛,很多新兴的投资运营模式应运而生。众多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黄金报价做市商、境外做市商代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场外交易市场。然而,混乱无序已经成为当前这一被称为“地下炒金”场外交易市场的典型特征。由于缺乏对做市商这一主要市场成分的监管和指导,造成场外交易市场鱼龙混杂。从国际黄金市场的普遍规律可以看出,黄金市场的主流元素应该是各种类型的黄金企业,黄金交易的主要比例也是以足够多的做市商机构独立分散的交易行为形成的。市场价格的形成要靠这些基本元素构成。我国目前的交易所市场中最缺乏的,就是场外黄金做市商机构的参与,特别是黄金期货交易市场,其真正的功能应该是为参与黄金现货交易的众多报价做市商提供远期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但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管理观念,使得这种经济形式的存在缺乏空间和支持,很多积极参与市场的报价做市商企业都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现有模式与新生模式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