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182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非选择题专练非选择题专练( (三三) )(时间:30 分钟 满分:46 分)1(2017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撒哈拉沙漠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为近代重要的内陆食盐产地。盐农在靠近地面的含水层挖出洼地,将渗出的地下盐水经蒸发结晶后制成盐块。每年 9 月,盐商队用骆驼带着当地物产从地中海沿岸出发,到产盐区换取盐块,运往缺盐的几内亚湾沿岸,换取当地特产珍品,再贩卖到西亚、欧洲,这条路线被称为非洲的“食盐之路” 。下图为“食盐之路”示意图。(1)分析撒哈拉沙漠盛产食盐的原因。(8 分)(2)结合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环境特征,说出盐商队出发前应做的准备。(8 分)(3)分析廷巴克

2、图成为“食盐之路”上重要中转地的主要原因。(8 分)解析:第(1)题,撒哈拉沙漠盛产食盐的原因主要结合历史条件、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线路规划、补给物品以及防晒和保暖物品准备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主要从地理位置、淡水资源、农牧产品以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答案:(1)撒哈拉产盐区曾为海洋,食盐蕴藏丰富;因地壳抬升形成内陆盆地,地形封闭,盐分不易流失;盐分富集于浅层地下水中;气候干旱,水分蒸发强烈,盐分易析出。(2)盐商队穿过荒漠地区前,需规划好路线,避开危险路段;因沿途补给困难,需准备好食物、药品、饮用水、饲料、燃料、帐篷等;由于阳光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应做好防晒和

3、保暖准备。(3)是草原进入沙漠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位于河流沿岸,水源较充足;位于草原的边缘,农牧业产品较丰富;位于水陆交通的交会点,交通较便利。2(2017黑龙江六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材料一 正在修建的格尔木库尔勒铁路穿越阿尔金山,沟通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建成后,从南疆到达内地不必绕行哈密、河西走廊。下图为格库铁路分布图。2材料二 格尔木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该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截至 2011 年,格尔木市城市人口占该市总人口的 86.6%。(1)格库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哪

4、些?(6 分)(2)有同学认为,为了防止风沙灾害对格库铁路的侵袭,应该在铁路两侧大力植树种草。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8 分)(3)分析格尔木市城镇化率较高的原因。(8 分)解析:第(1)题,从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交通线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可行的理由主要从植被的作用以及沿线绿洲地区可提供水源等角度分析;不可行的理由主要从当地水资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热量不足等角度分析。第(3)题,格尔木市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故农牧业不发达,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少;但开发利用丰富的盐矿资源和发展旅游业可以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答案:(1)完善我国西北铁路网;促进

5、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推动青海、新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3 点即可)(2)可行。理由:森林和草原具有防风固沙、阻止沙丘侵袭的作用;塔里木河及沿线绿洲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水源。或不可行。理由:沿线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植树种草加剧水资源紧张;青藏高原地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植物生长极为缓慢,短期内防风沙功能难以发挥。(3)格尔木市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较差,农牧业不发达,农牧区就业人口较少;格尔木市盐矿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格尔木市特殊的高原风光,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从而使得格尔木市城镇化率较高。(2 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