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绪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34145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流通概论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概论绪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n一、商品交换n商品: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n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基础n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 象的人类劳动。n(一)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产生 交换关系是社会生产发展、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交换关系的出现是私有制的基础,推动着社会分工。(二)商品交换的形式n1、物物交换(W-W):简单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n2、简单的商品流通(W-G-W):特点:质的飞跃以货币为媒介n3、发达商品流通(G-W-G)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以买开始,以卖结束以商人为媒

2、介二、商品流通n(一)概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发达商品流通是商品流通所采取的最普遍、最重要 的形式,是商业推动和组织的。n(二)商品流通环节商品流通环节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 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包括: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最短的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商 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其标志:货畅其 流。三、商品流通过程及其经济作用n商品流通过程是指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 经济过程。n(一)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n1、自然性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刚性的制约因素n2、经济性制约因素(1)商品差价的制约:购销差价和地区差价(2)商品供求状况的制

3、约。(3)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n3、制度性制约因素。n(二)商品流通过程的经济作用n1、对生产的作用生产与流通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n流通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对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2)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制约作用。n首先:流通的规模影响生产的规模。n其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3)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n有利于生产者缩短销售商品的时间,增加利润。n产生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益。n(4)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生产: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的需要 。流通:直接面向消费 ,能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商 品的具体需要。n2、流通过程对

4、消费的作用。(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n首先: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合 理,对消费就会产生制约作用。n其次:流通部门提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 。n再次,商品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n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1)流通是分配的实现的过程(2)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3)流通对分配的促进和抵制作用。n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1)流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2)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n首先,通过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消费。n其次,通过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储备、调节供求,稳 定产销关系。第二

5、节 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n一、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 律。n(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n(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2、调节商品流通。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4、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二、供求规律n(一)商品供给概念: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 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影响因素:n商品自身的价格。n生产技术的变化。n生产要素的价格。n其他商品的价格。n政府的产业政策。n企业的预期。n(二)商品需求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

6、每一价格水平 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影响因素:n商品自身的价格。n相关商品的价格。n消费者的收入。n消费者偏好。n政府的消费政策。n消费者的预期。n人口数量的变动。n(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 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n基本要求:供给决定需求,又必须不断地适应需求 。商品供求矛盾的两种形态:1)供求平衡;2)供求不平衡。n供求矛盾的三种表现形态:1)供求均衡2)供过于求3)供不应求(1)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n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n“消费者主权”(2)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n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

7、不应求的状态。n“生产者主权”n(三)供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n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n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n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n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n(四)供求规律的作用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n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n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n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n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三、竞争规律n(一)竞争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 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n(二)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 运用这一规律的准则n1、作用(1)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2)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

8、(3)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n2、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强制性;(2)排他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手段、竞争结果(5)激励性;(6)风险性。n3、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1)公正平等的准则(2)独立自主的准则(3)选择自由的准则(4)效益优先的准则n(三)竞争的内容n分类:按竞争形态划分:有形竞争(商品竞争)和无形竞 争(商誉竞争)按竞争对象划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按竞争内容划分:经营内容的竞争、经营要素的竞 争、经营手段的竞争、经营信息的竞争、经营信誉 的竞争、经营素质的竞争。n内容:1、产品的竞争:经营内容的竞争。n(1)产品质量的竞争

9、n(2)产品品种的竞争 n(3)新产品的竞争n2、经营竞争:包括手段和目的两个方面的内容。(1)经营要素的竞争:包括资金、经营设施、地 理位置、销售渠道、信息等要素。(2)商业信誉的竞争。(3)经营者素质、能力的竞争 。(4)经济效益的竞争。n3、信息竞争信息竞争是指竞争者以多、快、特(特色、特别、 独特)、准(准确、真实)地获得和运用信息能力 的较量。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处理能 力和反馈应变能力之间的对比和较量。n4、价格竞争指竞争者为尽可能推销商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采 取的定价策略、定价方法等比较和抗争。 价格竞争的目标有多种:1)利润最大化2)投资效益3)占领市场4)价格领导5

10、)针对竞争对手6)针对产品性质5、非价格竞争: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竞争策略。n(1)推销策略的竞争n(2)广告策略的竞争n(3)销售渠道策略的竞争n(4)商标和包装策略的竞争n(5)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四、自愿让渡规律n(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自愿让渡: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 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客观基础和条件:n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n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n3、以经济利益为核心。n(二)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3、有利于市场竞争。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五、货币流通规律n(一)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货币

11、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n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 品流通的反映。(二)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n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n2、商品的价格水平;n3、货币的流通速度。n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 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第三节 商业的历史与地位n一、商业的历史n(一)商业的产生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n(二)商业的发展1.奴隶社会的商业2.封建社会的商业3.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商业4.旧中国的商业二、商业的地位n由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中介地位所决定。n(一)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12、1、生产决定交换n(1)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内容。n(2)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n(3)生产发展的规模、结构决定商品交换 的深度和广度。二、商业的地位2、交换对生产起反作用(1)交换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交换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3)交换对生产具有引导作用。(4)交换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二)交换与分配的关系n1、分配对交换的制约作用。分配的数量和结构制约交换的数量和结构。n2、交换对分配的制约作用(1)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2)交换制约分配的深度和广度。(3)交换具有再分配的补充作用。(三)交换与消费的关系 1、消费对交换的制约n(1)消费引起交换n(2)消费是交换的目的和动机。n(3)消费制约交换的规模和结构。n(4)消费方式影响交换方式。2、交换对消费的制约n(1)交换是实现消费的条件。n(2)交换制约消费结构。n(3)交换制约消费形式与方法。n(4)交换制约消费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