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银星煤矿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33778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资料银星煤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资料银星煤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 矿区概况矿区概况1.1.1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灵新煤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磁窑堡镇境内,井田至省府银川市 50 km,西距灵武市 39km。灵(武)盐(池)公路从井田北缘穿过,井田北端距银(川)古(窑子)磁(窑堡)公路终点古窑子 6km,矿区铁路专用支线(大坝古窑子)全长 70km,在大坝与包(头)兰(州)铁路接轨。公路、铁路交通极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1-1-1) 1-1-11-1-1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1.1.21.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井田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略呈南高北低,周围高中间低之势,标高一般在海拔+1290m+1350m 之间

2、,相对高差达百米左右。最高点为井田西南五疙瘩山,标高为+1409.6m,最低点在第四勘探线西天河两侧,标高为+1282m,井田内沙丘广布,常见新月沙丘,四周多由各厚层沙体组成的高低残丘环绕,因此本地区属低缓丘陵地带。1.1.31.1.3 气象与地震气象与地震本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 69 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本地区平均海拔在 1000 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 月平均气温在零下 8oC 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 22oC 以下。本地区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 12

3、15oC。本区地震烈度最大达到 8 度。1.1.41.1.4 电源、水源、劳动力电源、水源、劳动力本矿预从上一级古 110kv 变电所(灵武矿区水电分公司管辖)6kv母线段采用两回路架空线引至灵新煤矿。矿井用水主要分为地面用水和井下用水。地面用水主要是由西天河和一座水厂来供应。井下用水采用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再返回井下。矿区靠近人口密集的灵武市和银川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1.2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1.2.11.2.1 地层与地质构造地层与地质构造、地层本井田地表为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基岩只在局部有裸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O) 、石炭系(C) 、二叠系(P) 、三叠系(T) 、侏罗系

4、(J) 、白垩系(K) 、第三系(R) 、第四系(Q) 。、地质构造矿区内地质条件简单,整体为一简单的向斜构造。磁窑堡向斜为本井田的主要构造,走向近南北,北窄南宽,两翼不对称。向斜轴展布于井田中部偏东,纵向为东翼陡,西翼缓,形似烟斗形,南宽北窄,在北边收敛。煤层沿走向有起伏,平均倾向 104,倾角 1117,平均倾角 14。井田内未发现大断层。1.2.21.2.2 煤层及煤质煤层及煤质煤层a、煤系含煤地层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岩性以砂岩为主,粉砂岩和泥岩次之,该组平均厚度 355.6m,,共含煤 37 层,编号煤层共17 层,主要可采煤层为 6 层(二、六、十三、

5、十四、十五、十六号煤) ,平均总厚度 27.65m,含煤系数 7.75%。 b、主要可采煤层主采煤层上组煤二号煤、六号煤,下组煤十三号煤、十四号煤、十五号煤、十六号煤。本次设计的主要可采煤层为十五号煤层。1、二煤:上距一煤层 1015m,厚度变化较大,8 线以南煤层厚度为 8.5m11m,一般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 0.30.4m,矸石以下煤厚1m 左右,8 线以北煤厚 3.5-8.5m,结构较复杂,一般含有 23 层含炭质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夹矸。在 45 线附近,二煤受古河床冲刷变薄,含35 层夹矸,矸石厚度达 0.6m,煤质低劣,顶板疏松。5 线以顶板北因古河床冲刷直接顶以砂岩为主,在西北、东

6、南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近中部以泥岩为主。二煤老顶细砂岩,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 10勘探线南有泥岩,属中等稳定顶板。底板大部分为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属不稳定底板。2、六煤:上距二煤一般 5060m,全井田稳定可采,结构简单,煤厚 0.947.69m,平均 2.4m,7 线以北为 2m 以下,局部在 1.6 米以下,以南稍变厚,由北向南,由浅而深煤层增厚。顶板以粉砂岩为主,56线西缘多为中、粗砂岩;底板为中、细砂岩或粉砂岩。六号煤顶板大部分为粉砂岩,轴部附近为细砂岩,属不稳定顶板。底板大部分为粉砂岩、细砂岩,裂隙发育,属不稳定底板。3、十三煤:上距六煤一般 140m 米左右,煤层厚

7、度在 7 线以北厚 1米,以南稍厚近 1.5 米,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薄夹矸。顶板在 5线以北以细砂岩为主,底版为粉砂岩。4、十四煤:上距十三煤 15m 左右,煤层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顶板岩性 5 线以北以细砂岩为主, 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煤层厚度2.22.9m 靠近下部有一层夹矸,矸石以上煤厚为 1.61.9m,轩石以下煤厚 0.40.8m,矸石厚度为 0.20.6m 左右,煤层顶板有一层 0.20.4m 的含炭质泥岩伪顶,伪顶具较多滑面,易脱落。9 线以南煤层厚度2.7m 左右,不含夹矸。十四号煤顶板多为粉砂岩,属中等稳定顶板。底板一般为细砂岩、粉砂岩,泥钙质胶结,属不稳定底板。5

8、、十五煤:上距十四煤一般 20m 左右,煤层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4 线以北层间距变小为 68m。煤层在 07 线以北厚一般 910m,向南略变薄,平均厚度为 8.74m,结构简单,局部含 12 层 0.3m 左右的泥岩夹矸。顶板多以中、细砂岩为主,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十五号煤层老顶多为中、粗砂岩,在局部不连续沉积一层硅质胶结中细粒砂岩,硬度f=7,厚 0.12.0 米,直接顶为泥岩,属不稳定顶板。底板一般为细砂岩、粉砂岩,属中等稳定底板。6、十六煤:上距十五煤在 5 线以北 07 线以南一般 1520m, 507线之间为 10m 左右。顶板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底板为中、细砂岩。煤厚 4m 左

9、右,东北端 2 线附近薄 0.140.98m,南部西翼厚 45m,最大达 7m,,东翼 13m。该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具有 24 层夹矸,多为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变化较大,可比性差,但在 610 线范围内夹矸只有12 层,煤厚变化不大。内含夹矸一层,夹矸以上煤厚 2.6m 左右,矸石以下煤厚 2.2m 左右。矸石厚度一般 0.10.4m,岩性为粉砂岩。十六号煤顶板多为细砂岩、中砂岩,属坚硬顶板。底板多为粉砂岩,属中等稳定底板。设计可采煤层特征表设计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表 1-2-11-2-1煤层厚度(m)围岩性质 煤层名称最小-最大平均可采厚度倾角()顶板底板容重(t/m3)十五煤6.88-10.0

10、18.7414泥岩细砂岩、粉砂岩1.40煤质、煤种:本井田十五号煤层属于低变质的烟煤,煤种为不粘煤 (BN) ,精煤挥发分在 30%37%之间,Y 值为零,粘结性为 2。煤层烟煤灰份平均在6.5%10.59%之间,硫分含量在 0.31%-1.17%之间。原煤发热量(Q)在62006950 卡/克之间,属于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较高水分的不粘结煤。但煤尘爆炸指数为 33. 12%34.3%,有煤尘爆炸危险。十五号煤层属易自燃发火煤层,发火等级为一类,最短自燃发火期 23 天。1.2.31.2.3 水文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地表水特征西天河是区内唯一常年地表水流,发源于五疙瘩山之东麓,全长 30余

11、公里,自南向北蜿蜒纵贯井田,只旧磁窑折向西流,经西北流入黄河,河水补给水源为潜水和各生产矿井排水,以及降水形成片状渗流补给,仅在雨季山洪爆发时,才有地表水汇集补给,洪流 4.43-66.8L/s。 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本井田共有含水层三层,分别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砂岩含水层,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水层(分为一煤至八煤砂岩含水层组,八煤至十七煤砂岩含水层组,都属弱含水层,以及煤系底部分界线的宝塔山砂岩强含水层组)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主要水害类型有地表西天河洪水、基岩含水层水、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四种。矿井正常涌水量 220 m3/h,最大涌水量 250 m3/h。1.31.3 井田勘探程度井田勘探程度根据灵新煤矿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基本查清了地层、构造、煤层的对比情况,获得较为可靠的储量,满足设计的要求。井田内钻孔密度合理。本井田地质条件简单,15 号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顶板易垮落,底板稳定,开采条件较好。同时煤层易自燃发火,煤尘有爆炸危险。矿井相对瓦斯量为 4 m3/t,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但是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差,如井田范围内未发现断层,但对于落差小于5m 的断层是否存在尚难结论,建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对小断层构造进行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