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331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国金融危机原因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报告泰国金融危机成因分析报告 北师大国际商学部北师大国际商学部 侯颖娴侯颖娴1997 年下半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与 1994 年的墨西哥一样,许多东 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 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 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量子基金扮演了狙击者的角色,从大量卖 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 1997 年 2 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 1997 年 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 150 亿美元的数

2、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 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 1997 年 2 月份就动用了 20 亿美元的 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 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 9 家 财务公司和 1 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 82.5 亿铢(合 3.17 亿美元) ,并要求 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 100 %提高到 115 % 120 % ,此举令金 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 500 亿铢(合 19.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 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

3、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 5 日,6 日两天,投资 者就从 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 150 亿泰铢(约兑 5. 77 亿美元) .与 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 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 进入 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 7 日,货币投机者 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 5 月 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 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

4、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 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 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 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 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 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 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 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 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 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 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 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

5、.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 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 1 美元兑 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 的 1200 点跌至 461. 32 点,为 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 2 日, 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 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 10. 5 %提高到 12. 5 %.泰铢当日 闻声下跌 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泰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沉 重地打击了泰国经济发展,造成泰国物价不断上涨,利率居高不下,企业外债增加,流 动资金紧张,经营困难,股市大跌,经济衰退.

6、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 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 50 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 化解证券投资风险。不过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 冲的内涵,Hedge Fund 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 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 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美国金融家乔治索罗斯旗下经营了五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其中,量 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亦是全球规

7、模较大的几个对冲基金之一。量子基金最初 由索罗斯及另一位对冲基金的名家吉姆罗杰斯创建于 60 年代末期,开始时资 产只有 400 万美元。基金设立在纽约,但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 者,从而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 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 索罗斯凭借其过人的分析能力和胆识,引导着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一次又 一次的攀升和破败中逐渐成长壮大。他曾多次准确地预见到某个行业和公司的 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从而在这些股票的上升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是在 市场下滑的熊市中,索罗斯也以其精湛的卖空技巧而大赚其钱。经

8、过不到 30 年 的经营,至 1997 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为资产总值近 60 亿美元的巨型基金。 在 1969 年注入量子基金的 1 万美元在 1996 年底已增值至 3 亿美元,即增长了 3 万倍。对冲基金对一种货币的攻击往往是在货币的远期和期货、期权市场上通过 对该种货币大规模卖空进行的,从而造成此种货币的贬值压力。对于外汇储备 窘困的国家,在经过徒劳无功的市场干预后,所剩的唯一办法往往是任其货币 贬值,从而使处于空头的对冲基金大获其利。在 90 年代中发生的几起严重的货 币危机事件中,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都负有直接责任。乔治.索罗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

9、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 的危机,主要通过 3 个方面,股市、期市和汇市。 先在期市做多,汇市买进泰铢,再在股市大量吃进造成跟风,等股市升到外 资机构都看空的时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时大量抛售股票和泰铢造成恐慌性抛 售。 其实那次金融危机主要是泰国奉行的金融和货币政策造成的.索罗斯只是一 个导火索和助推器,泰国当时的外汇储备只有 300 个亿却一心想发展成为世界 金融中心。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资金,大肆向亚洲国家借入本币,然后在国际市 场上出售本国货币,使得本国货币贬值,然后还贷时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币,利 用次机会大肆获利!例如在攻击泰国中先向泰国政府借泰铢

10、,比如借了 1000 泰 铢,假设此时 1 美元=10 泰铢,然后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铢,使泰铢不值钱, 假设此时 1 美元等于 100 泰铢,那么原来要还 100 美元的,现在只要还 10 美元 了,赚了 90 美元。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 5的现金,另外 95的资金从银行 抵押借的;同时用债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钱,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 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 。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 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 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 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 1997 年 3

11、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 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 因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 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 (1)泰国金融危机内部原因分析 1.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经常项目赤字严重.泰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推动. 据统计, 1991 1995 年, 泰国的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 18.17 %.然而, 由于 泰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服装, 随着经济的增 长,工资成本显著上升,1995 年泰国最低工资增长了 23 % ,促使劳动力成本比 邻国高出 23 倍,但劳动力的素质却提高较慢,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工资成本 上升,使产品出

12、口竞争力下降,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同类 产品的竞争(例如其重工业产品受到来自韩国和前苏联国家的挑战),便导致出口 萎缩.1996 年,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为 0.1 % , 进口却有所扩大,导致贸易赤 字剧增,经常项目赤字累计达到 162 亿美元,占 GDP 的 8.3% . 2.资本项目过早开放.泰国政府于 90 年代初基本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实现 了本币的全球可自由兑换,.1993 年 3 月, 泰国政府批准在曼谷开设了期权金 融中心, 并随之放宽了外国银行在泰国设立支行的限制, 允许外国资本在曼谷 期权金融中心进行交易.1995 年, 泰国政府宣布泰国将在 2000

13、 年前完全实现 资本自由输出入.实际上, 泰国实行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远未成熟, 为时尚早. 一是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尚不是市场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汇率水平, 起不到汇率调节经济金融作用.二是泰铢存贷款利率水平居高不下,平均达 15 % , 超过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平均水平 2 倍, 使泰国股市,汇市极易遭受国际短期投机 性资本套汇套利性冲击.三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薄弱, 长期存在财政预算赤 字,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严重逆差,国家外汇储备水平偏低,无法有效调节社会总 供需平衡, 保持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之,泰国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过早 实行资本项目开放, 势必导致对外汇输出入无法控制,

14、 引发国内金融动荡.1997 年 1 - 6 月间,面对外国短期资本纷纷撤离的局面, 泰国政府除了令央行抛售 外汇平抑外, 别无良策, 无法阻止短期资本外流.可以说, 泰国过早开放资本项 目的政策是一大战略性失误.是促使泰国产生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3.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不合理, 呆帐,坏帐迅猛滋生.90 年代以来, 由于泰国经济 高速增长, 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 同时带动了股票市场进入繁荣时期, 房地产 业和股市成为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主要投资场所.对此种不良现象, 泰国政府和 金融管理部门却未能及时进行管理和引导, 金融机构大规模向房地产和股市放 贷, 其中包括借用大量外国资本向这两个行业放贷.

15、据统计, 到爆发金融危机以 前,泰国各类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的放贷占其放贷总额的 50 %左右, 金融类 股票已占到泰国股票市场的 1/ 3.大量资金投资于房地产, 势必造成房地产业, 虚假繁荣,房地产供给严重过剩,.结果,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商无力偿还贷款, 金融机构坏帐,呆帐激增.受房地产业不景气影响, 股市也由繁荣走入萧条.至 1996 年底, 泰国近 30%的国外贷款和 80%的外国直接投资投放到房地产和证券 市场上,空置住宅达 85 万套, 空置率 20%,银行呆帐为 155 亿美元, 1997 年 6 月增至 300 多亿美元.泰国股市 set 指数则由 1996 年初的 130

16、0 多点跌至 1997 年 6 月的 500 点, 跌幅达 60 %以上.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灭, 房地产 泡沫破裂,各类金融机构坏帐,呆帐猛增的现实, 摧毁了人们对泰国金融体系稳 定性与可靠性的信心, 致使挤兑风潮频发,金融体系剧烈动荡. 4.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泰国政府在经济高增长过程中风险防 范意识淡薄,金融监管缺位.首先,泰国政府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有效监管,使 外资比例失调.一是流入的短期资金过多;二是大量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投向了 房地产业和证券业,据统计,截至 1996 年底,泰国私人部门的 700 亿美元外债(含 短期外债 400 亿美元) 中的大部分投向房地产和股市,大大助长了了房地产泡 沫和股市泡沫.这种监管不力不仅造成泰国通货膨胀加剧,而且使泰国经济金融 体系易遭受到投机资本的严重冲击.其次,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力,尤其对房 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过度信贷,各行各业 为牟取暴利而纷纷加入房地产的开发浪潮.直到危机发生以后政府才匆忙开始着 手改革银行规章,增加财务透明度,改革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