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2793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语句排序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序题三字经”排序题, 并不难;通读题, 前后看;有代词, 往前串;同话题, 连一连;找顺序, 时空间;逻辑题, 思维变;内容上, 要映现;排完了, 先浏览;不通顺, 再换换;对答案, 笑开颜。(09年全国卷) 1.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 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 同的气味 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

2、B C D(09年全国卷)答案:B 【解析】首先确定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 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不能首 句的原因是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因此排除 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 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不 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 【思路分析】 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如 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照应前文“忠义、勇敢”, 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中 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的内 容;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做到话题一致 、中心一致、色调一致,使句序合理,

3、衔接与呼应自然; 注意用排除法。(09年全国卷)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 ,_ ,_, _, 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 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 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 很神圣 A B C D(09年全国卷)答案:D 【解析】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 ”,紧密相连,

4、因该放在前,谈到“衣 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 有应用,只能是,谈论到美学,承启,应放 在前,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 【思路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 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 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 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 ,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 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 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09年广东卷) 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 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

5、,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 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示现作为一种修 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 一种修辞手法 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 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B. C. D. 3、(09年广东卷)参考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

6、和文章逻辑顺序 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 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 解析: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 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句中的 “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是对具体阐释, 是总分结构,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 ”,也可用派出发,根据“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 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AD两项排除,句前是; 句是总述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 ”、“悬想的”,故句应在后。排列的有BC 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 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由此可选C。 (09年辽宁卷)

7、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 趣。 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 话” 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 B. C. D.(09年辽宁卷)答案: D 【解析】从表意上说,是一组表意项,阐述人与书籍 之间的关系;在表意上都是阐述读书的益处的,在 层次上是最终结果,应放在最后,获得知识后才能进一 步辨

8、析美与丑,所以属于基础层面,属于高级层面, 这样三者的顺序就确定了;属于转换话题的句子,另起 一个层次。从分析上看,前两个组合属于同一话题,应该 相衔接,前一组合表原因,后一组合表结果,这样前后的 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 【思路分析】 衔接题是考查连贯表达的一种很重要的考 查形式,在做题时要注意,句子组合的表意关系,还有语 境和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按照相同的表意组合句群, 按照逻辑关系安排顺序,这是解答论说类衔接题的一些技 巧。(09年江西卷)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_, _, , _, _, 既有论语,则

9、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 合。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 图,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 B. C D. (09年江西卷)答案:D 【解析】材料出自高中第五册孔孟第一自然段 。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后才合适,故排 除A。“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 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中作选择。都含有“既 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思路分析】语言的连贯,很多省市都放在第卷 中考查。解题步骤:明确选文的文体,议论类往 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说明类则可能有时间

10、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几种,记叙类则多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为主,其 中描写类还需要注意上下文。 (09年浙江卷) 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 线处。(只填序号)(3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 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 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 呢?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 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 律诗。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 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 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

11、低。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 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 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09年浙江卷) 【解析】 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 故排在首位,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 ,句回答,故在后,句紧承句“价值 ”,紧跟其后,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思路分析】 这是议论性的语段。议论性的语段可按照议论文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分析( 如本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要注意 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 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答案: (09年海南、宁夏卷) 7依次填入下

12、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 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 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 的地点 A B C6 D(09年海南、宁夏卷)答案:C 【解析】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四个选项首句就是和的 区别。从逻辑上看,应该先后,排除A、B两项 。再从内容的相关、衔接上看,的“阳光少年” 和的“阳光运动”紧密相关,故后面

13、可以用 ,排除D 【思路分析】 考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把内容相关的放 在一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如有标志词(如“也 ”、“还”、“可见”),可据标志词排序。8(2010年广东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 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 。二是 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 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 。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 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 的社会生活本身, 。 1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 品不同的表达特征 2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 ,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3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 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4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5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 人的互相影响 A. B. C. D. 8(2010年广东卷)答案:D 解析:第一层,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