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4532772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资源计划 ERP及其应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应用第一节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模式一、ERP理论的形成1.传统库存理论传统库存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企业控制 物料需求通常采用控制库存物品数量的方法, 为需求的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 库存量。基于一定的年需求量,订货点和订货 批量是库存控制模型的两个主要参数。通常需 要运用ABC法对物料分类并计算重要物料的“经 济订货量”。2.基本MRP阶段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 产生了物料需求计划理论(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根据产品结构多层次树状结 构对不同物料需求时间的不同,应用网络计划 原理,按

2、照物料需求的时间倒排物料需求计划 ,达到“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数量的物料”的 目标。 MRP是以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是 可行为前提的。3.闭环MRP阶段基本MRP是一种单项信息流的系统,它没考 虑能力需求,如生产能力、供货能力、运输 能力等等。因此,为了保证MRP的执行,必 须同时制定企业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并根据CRP 不断修正MRP甚至主生产计划(MPS),形成 信息回流,这就是闭环MRP理论。4.MRP阶段 闭环MRP控制的对象主要是制造过程中 的物流信息,它没有考虑财务信息。 1977年美国生产管理专家Ol

3、iver W.wight给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集成 的系统取了一个新名字: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 MRP)。 MRP以生产计划为主 线,把企业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表面看 是闭环MRP+财务系统,实际上是实现 了系统从物料数量控制到物料成本控制 的质的转变。 5. ERP阶段MRP集成的是企业的制造资源,它(1)没 有集成整个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其他的资 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资源;(2)没有集成企业 内外的资源。因而无法适应20世纪90年代出 现的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资源计划(En

4、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应运而生,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加特 纳集团公司(Gartner Group)于1990年提出。 ERP以供应链管理(SCM)为主线,以财务成 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 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 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 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ERP的组成和各子系统的目标 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 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 销 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成本管 理(Total Cost Management)系统 应用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建

5、立敏捷后勤系统 实施精益生产方式 二、ERP的四大核心思想 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 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 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 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三、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结构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的主页 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 企业形象的宣传 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 其他功能,包括电子邮件(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卖方解决方案 买方解决方案 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ERPCIMS: CAD/CAMOACRMSCM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ECINTERNET第二节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步骤一、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过程 B

6、PR涉及企业流程和环节的根本性改变 ,是实现新管理思想、新组织结构的过程 。 BPR生命周期由五个阶段构成:1构想阶段。高层领导统一认识, 明确责任;确定需重组的核心企业过程; 建立BPR性能评价指标及目标等。 2准备阶段。建立BPR实施小组;宣 传BPR思想;进行职工培训;制定实施计 划、经费计划及目标等。3过程分析阶段。进行现有过程建摸 与分析及企业问题诊断等。4过程重组阶段。进行过程流的重组 、组织与管理重组;建立新过程模型; BPR仿真和原型评价等。5项目评价阶段。进行BPR项目评估 ,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 二、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筹备小组 项目

7、筹备小组人员包括企业决策层成员,业务部 门、财务部门、IT部门相关领导。 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有: w 组织ERP基本原理知识的培训 w 对企业实施的ERP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w 调查同行业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状况 w 明确企业对新系统的需求,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w 同软件商接触,评价和推选软件 2ERP知识培训主要对企业高中层领导进行非操作层面的 ERP知识培训 3可行性分析筹备小组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分析 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w ERP基础知识介绍 w 实施ERP所需资源(包括管理环境、人员 要求、资金预算和时间计划) w 企业实施的必要性 w 实施的目标与实施中预计的困难等 4

8、需求分析通过管理需求分析,找到目前企业管理中 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环节,明确企业的规模 、生产类型以及对ERP系统的特殊需求。主 要解决两个问题: w 实施ERP系统的时机 w 对ERP系统的具体要求 5 选型或系统开发(二)项目实施步骤 1成立三级项目组织 项目指导委员会 项目实施小组 项目应用组 项目指导委员会:项目指导委员会对项目计划 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及时地解决问题 ,协调矛盾,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其成 员包括企业负责人和专职项目负责人,应正 式指定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作为指导委员 会的主持人。项目实施小组:由项目咨询顾问和企业各业务 部门主管、业务骨干组成。主要工作有:制 定项

9、目计划;报告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实 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适时做出关于任务 优先级、资源重新分配等问题的决定;必要 时向企业高层领导提出建议;为保证ERP成功 地实施而需要的任何操作级上的工作。 项目应用组:是指各个具体业务的执行组成人 员。一般由各个部门的主要业务操作人员组 成,完成部门的ERP项目实施工作。实施小组 的领导下,根据部门工作的特点,制定出本 部门的ERP项目实施方法与步骤,熟练掌握与 本部门各业务工作点有关的软件功能。 2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的实施计划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 制定,或在其指导下制定。由企业项目实施 小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修改, 最后由项目指导委员

10、会批准。项目实施计划 一般分两类,项目进度计划与业务改革计划 。 3调研、咨询与业务流程重组 对企业的ERP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并 根据企业的管理情况提出管理改革方案,决 定业务流程重组的规模、深度。实施方案要 经实施小组与指导委员会的讨论并通过。内 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现状描述; ERP管理方式;业务实现与改革;达到的效果 。 4系统软件安装 5开始培训与业务改革培训的类型有理论培训、实施方法培训、项 目管理培训、系统操作应用培训、计算机系 统维护培训等。经过培训,指导委员会、实 施小组就可以对业务改革提出更为详细的执 行6准备测试数据目的是用于实际操作培训,并检验测试软件 的

11、处理结果。业务数据主要分为三类,即初 始静态数据、业务输入数据和业务输出数据 。 7原型测试 原形测试的目的是: 深入理解ERP系统,分析它与现行系统的差异 ;熟悉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掌握ERP系统业 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检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理解各项数据定义、规范的重要性与作用, 弄清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学会查询、分析业务数据根据原型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二次开发 的需求;为进行最终用户培训做好准备。8用户化与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重点放在报表与特殊业务的需求上 。二次开发会增加企业的实施成本和实施周 期,应慎重。当二次开发或用户化完成后, 要组织人员进行实际数据的模拟运行,通过 处理过程及

12、输出结果的检验,确认成果。9建立工作点工作点就是ERP的业务处理点、电脑用户端 及网络用户端。建立工作点时要考虑ERP的各 个模块的业务处理功能、企业的硬件分布和 企业的管理状况。建立工作点后,要对各个 工作点的作业规范做出规定,即确定ERP的工 作准则,形成企业的标准管理文档。 10并行 与正式运行新旧系统并行是指新的ERP系统与原有的手 工系统或旧的计算机系统同步运行,保留两 个系统的账目资料与输出信息。新旧系统并 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新旧系统的运行结果是 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的并行,验证了新系统能正确处 理业务数据,并输出满意的结果,新的业务 流程也进行顺利,经项目组双方签字确认后 ,新

13、系统就可以开始独立正式运行了。 第三节企业信息化:风险与对策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 据统计,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的比例为15% , 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部分实现系统集成的比例 为35% ,实施失败的比例为50%。 根据美国史坦迪公司的调查数据,企业信息化的 成功率为26%。不成功的因素包括:“撤项”、“降 低项目目标”、“资金超出预算(平均超178%)”、“ 项目周期无限拖长(平均超230%)”。由于国内后 两项通常不判定为失败,因此按国内标准美国信 息化的成功率为60%左右。1财务风险信息化项目投资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 包括ERP软件费、网络硬件费、实施服务费( 费用比大致为1:2:3

14、)。 2实施风险包括ERP软件选型、实施服务商选择、实施 进度控制、实施成本控制等风险。 业务风险包括业务量增加、业务流程混乱、业务数据 混乱、业务处理错误等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思想混乱、管理 职能虚化、员工凝聚力下降等风险。 环境风险包括系统安全风险、关联方业务合作风险等 。二、企业信息化失败的常见因素项目定位不合理 软件选型与实施咨询商选择不当、实施方 案不科学 企业领导重视不到位、项目组成员组成不 科学、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激励机制 企业缺乏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知识、方法 基础数据混乱三、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若干经验 清晰准确的项目目标 强有力的项目团队 实行项目监理制度 改

15、造企业IT部门 实施企业信息化要循序渐进四、成功实施ERP的忠告 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高度重视数据的准确性 培训是贯彻始终的一项工作 确定系统的目标并对照衡量系统的性能 有效的项目管理 寻求专家的帮助 不要把手工系统的工作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系统 中 既要从容,又要紧迫 分步实施策略 ERP不能“医治百病”第五节ERP软件及其应用 一、ERP系统的适用范围 涵盖ERP模块的ERP软件的适用范围 w 大型企业 w 有各地子公司的企业 w 跨国公司 w 一家中心公司有多家卫星式协作公司的企业 w 拥有雄厚资金的企业 w 拥有优良人力资源 的企业 涵盖MRPII模块的ERP软件的适用范围 w 中型企业 w

16、 对财务管理有严格要求的公司 w 拥有较充裕资金的企业 w 拥有良好培训环境的公司 涵盖MRP模块的ERP软件的适用范围 w 小型企业 w 对财务核算制度要求相对较低的企业 w 产品周期较短的企业 w 希望借助管理软件来提高与制造流程相关业务的企业 w 在硬件系统的配置上不想投入较大资金的企业 w 没有充分的系统专业人员支持的企业 二、ERP选型策略 定制开发 w 优势 最为贴近企业实际且简单易用 可以锻炼一支IT队伍 w 劣势 耗时过长 往往起点较低 购买商品化ERP管理软件 w 国外软件 优势:全面集成、技术稳定、功能灵活和系统开 放 劣势:设计过于复杂 、费用较高 、用户化与二次 开发的工作量大,软件文档或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