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2470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相关问题(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 的相关问题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孙孝武http:/ 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建议三、全国数学中考的透视与反思w2009年海南省中考,参加人数116347人 ,全省满分8682人,其中满分满星的有 28人,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181%和 833%。 w一篇题为海南教育,该为8000名满分 考生羞耻的文章,引起网友热议。 w全卷平均分54.8分,难度0.5。值得关注的两个数据备注:对2010年中考有何影响?七科原始分平均分比较 文昌市的情况文昌市的情况文昌市的情况文昌市的情况w w(一)命题依据(一)命题依据w w( (二二) )试题结构与内容分析试题结构与内容分析w w

2、(三)考试效果分析(三)考试效果分析w w(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一、我省2009中考的分析及启 示数学科考试命题以数学科考试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为基本依据,以据,以海南省海南省20092009年新课程初中学业考试数学年新课程初中学业考试数学科考试说明科考试说明作为指导,结合海南省作为指导,结合海南省20092009年初中年初中毕业生实际情况,体现考试的基础性、公平性,毕业生实际情况,体现考试的基础性、公平性,保证科学、有效,坚持平稳过渡,稳中有变。保证科学、有效,坚持平稳过渡,稳中有变。(一)命题依据(二)试题结构与内容分析试题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

3、大题型,分值比例约为2:1:3。其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分值比例约为4:4:2。与前几年的最大区别在于:选择题的题量由10道增加到12道,每题的分值由2分增加到3分,选择题由8道减少到6道(但每题的分值保持3分不变),解答题的题量不变,分值由66分减少为56分。 (三)考试效果分析(四)试题特点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1、精心命制基础题,确保学生不丢分w命题原则:“送分”要送到手。(对“送分”的理解:合法认定)w策略:不仅要降低难度,还要出实招防 止各种丢分的可能。w实施:常规计算,“点到为止”。2、坚持数学中考的“数学味”w追求有价值的试题难度因素。一个题目

4、的难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题目内容 是否属于主干知识、题目情景的复杂程 度、题目条件的隐蔽性、解题时所需要 的心智技能、所需要的表达能力、以往 解题经验的影响等等。有价值的难题应立足主干知识(函数)二、2010年数学中考备考的建议观点1:中考是学业水平考试,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基础是关键。观点2:科学备考,保证有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一)精选资料,系统复习,打好基础1、要科学选用复习资料,切忌搞“题海战术”;达标指导和目标测评是首选的复习用书。2、复习时要重视课本,要把课本上的例题、习题(特别是九年级)真正弄懂,挖掘其潜在的功能。3、抓好“核心知识、通性通法”的复习。要把零碎的知

5、识点串联起来,整理成知识串,便于记忆和运用。(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计算、作图等有关知识分布在各个年级)(二)以练为主,规范表述,提高速度1、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还不 行,要通过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保证解题的正确性,杜 绝眼高手低。2、要规范表述、储备“基础”,形成“知识块”,加快解 题速度。3、要引导学生用好“记错本”,把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一 一记录下来,供考试前一个月复习翻阅。4、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查漏补缺,消灭盲点,不要猜 题押宝。几何要注意探究,证明题的证明技巧难度不要 过分拔高。(三)加强专题,强化应用,重视综合1、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2、

6、要联系实际,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3、注意开放、探究等新题型的训练,着眼于 能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中考题的应用题分值占30%, 开放占10%)(四)重视数学思维过程、方法和数学思 想的归纳总结。1、注重“一题多解”,强调思维过程和方法.2、挖掘题目内涵,寻求解题策略(2010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3题)(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第4题)3、对典型的综合题,要学会写“ 解题计划”, 真正“学懂学透”(1)写出各种解题计划。(2)选择最优解题计划。(3)把最优解题计划再优化。(4)研究实施最优解题计划的可能性。(5)把题目的条件、结论变一变,看能否“变通”或 “变式”。变难为易、变陌生为熟悉。(

7、五)定期进行模拟训练,俯视中考, 增强应考信心。1、模拟考试不能太多,一般以“月考”为主。2、基础好的同学,要做到“会做的题一题不能错, 该拿的分一分不能丢”,中等以下的同学,可以牢 记一些基础题、常规题。3、把近两三年海南省的数学中考题贴在教室的学 习园地内,天天有空就看他,战略上要藐视他。(六)用好考试技巧,考出最好成绩1、做好中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仿照2005-2009年海南省中考1-20题命题,做 针对性测试一到二次,只测容易题,强调 答题的准确性;2、关注7和2。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 值比例为7:2:1。中考怎么拿分?算一算1-20是容易题一定要拿分,21、22 是中档题也要 拿分;

8、23、24题为压轴题,一般有几个小题,前面小 题的分是可以拿的;中考也有难题,是为了重点高中的选拔。难题多 数人都不会做,分丢就丢了,不能因此乱了阵脚;心态要好,你只能拿会做的题的分。 备注1: 省下时间做难题是不合算的。 备注2:做容易题要快,但更要准确!(七)自我评估,准确定位引导学生自我评估一下,成绩可能在哪个范围?A(106-110)、A(101-105)、A(95-100)B(90-94)、C(85-89)、D(80-84)、E(75-79)、F(70-74)、G(60-69)、H(5059)、I(4049)、J(39分以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提高平均分,降低低分率;(八)漫

9、谈考试的临场发挥考试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 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 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 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考试是知识的考试,也是情商的比拼 。基本注意事项1、提前进入“角色” :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 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争 取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试。2、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如“我经过的考试 多了,没什么了不起”。3、迅速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 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 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 息,为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作全面调查。 4、信心要充足,暗示靠自己: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 细

10、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 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5、三先三后 :先易后难、先高(分)后低(分)、先 同后异。满分卷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考生都只能拿下 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得分。三先三后,要结合实际,要因人而异,谨防“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6、一慢一快 :就是说,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7、分段得分 :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对于拿不下来的难题, 如何分段得点分。“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 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8、以快为上:若有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

11、“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 9、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基础一般的考生,不必强求做完全卷。 10、立足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不争交头卷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宁可坚持到终考一分钟,也不做交卷第一人。三、全国数学中考的透视与反思众人的追问:中考为什么越考越简单了?中考的两个功能:(1)甄别学生,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服务; 属于“常模参照”考试; (2)对每个学生作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 价,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有自己 比较满意的展现;属于“标准参照”考试。后一功能更为重要。(一)中考是教育的事,更是政治的事。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

12、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有利于中小学课程 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中考是替代政府执行政府的行政权利。-相同的培养目标,统一的课程标准。-教育部对全国中考试题评价的影响。-评价导向的一致性:基础与创新。(二)全国中考一盘棋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 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能力的考查。应用性试题应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趋势是:通过科学地设置开放性试题、

13、动态探究性 试题、阅读理解题等新题型,加强对学生创 新意识的考查。加强对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 考查。防止编造人为的、繁难的证明题;杜 绝非数学本质的、似是而非的题目。 中考题的故乡-教科书w试卷绝大多数试题都源于教科书,是教科书 的例题或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w目的:引导教师重视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 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如何有效串联已有知识点把握问题的实质 ,例题习题功能的开发和拓展就是一个能起 事半功倍作用的好方法。w引导广大教师用好教科书,学生学好教科书,发挥教科书的扩张效应,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是

14、良苦用心,还是无奈选择?(三)仅仅瞄准中考吗?中考比高考:-比计算量-比知识内容的综合程度-比数学思想的灵活运用-比“隐性”知识的考查-高考在召唤!备注:第二课堂、数学竞赛、中考的综合复习 (四)考法分析、题型运用义务教育的课程由四部分组成 w 数与代数 w 空间与几何 w 统计与概率 w 综合与实践中考考什么?怎么考?w w“核心知识、通性通法核心知识、通性通法” w w“知识立意知识立意”转向转向“能力立意能力立意”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突出:数学思维过程、方法,数学思想。(如:方程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数 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1、数与代数w 数感 w 运算与推理 w 量与

15、模型 w 估计与近似 w 符号与符号语言(1)数与式(2)方程与不等式(3)函数(1)“数与式”的考法分析(一)运用“数与式”的概念和性质,考查基础知识(二)借助“数与式”的运算,考查基本技能(三)探究“数与式”的变化规律,考查应用意识(2)方程和不等式的考法(一)直接考查解列“方程与不等式”的技能与能力 (二)以现实情境为载体,考查“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 (三)以解决综合问题为目的,考查“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3)“函数”的考法分析(一)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深入考查函数的意义1、直接考查函数解析式的确定2、考查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3、灵活考查确定函数图象的能力(二)借助函数的图象,考查

16、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函数思想的领悟与运用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函数的应用2渗透函数思想,考查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2、图形与空间w 图形的分类与性质 w 变换图形的运动 w 图形与位置 w 几何直观与图形语言(1)图形的认识(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坐标(4)图形与证明3、概率统计统计数据处理的过程统计观念 w 收集数据 w 整理与描述数据 w 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w 利用信息说明问题 w 统计可能产生误导 w 随机观念、案例过程、归纳思想贯穿始终概率随机观念随机现象的基本特征:w 结果的不确定性w 结果的随机性w 试验的可重复性w 结果的稳定性w 通过简单的古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