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1501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及其启示地产业, 启示, 工业, 法国 相关词条:地产业, 启示, 工业, 法国摘 要:法国自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通过企业转型、产业调整、发展块状经济等途 径,以及采取促进人员转移、发展中小企业和手工业、引导产业集聚等举措成功地对煤炭、 钢铁、纺织老工业基地实施了产业转型。法国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具有某种借鉴意义。在中国,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直接目标是应通过对其传统产业的改造 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其产业集群结构及能级的有效提升和其规模的不断扩大, 从而实现其产业型态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启示 一、法国老工

2、业基地产业转型历程及其方法与途径 (一)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基本历程 法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与工业转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酝酿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开始到 60 年代中期,是法国对产业转型开始认识 并准备条件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间,几个重大事件同后来的产业转型密切相关。一是中止 在 Autun 的页岩开采和关闭 Hennebont 钢铁基地,这事实上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产业转型 活动。二是开始创建资助工业企业改变其经济活动方向的金融机构,先是在 1954 年建立了 法国第一个资助工业企业转型的公共借贷机构,接着又于 1955 年创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基 金和在关键地

3、区实施补贴的体系。三是对地区进行分类,1956 年提出第一批以矿业和纺织 业为主的工业困难地区清单,1964 年,在国土整治和区域行动评议会成立后不久,便拟定 了准备实施资助的地区发展区域和产业转型地区名单。 2.起步试验阶段。1967 年,以任命首批产业转型地区特派员和由煤炭部建立“促进矿 山工业化金融公司”为标志,法国产业转型进入实质性的试验操作阶段。接着,从 1968 年 开始相继提出和制定了一些地区(如洛林地区)和部门(如煤炭、钢铁部门)的产业转型规划。 1972 年,创立矿区转型部际组合;1979 年,创立工业转型专门基金,用于对产业转型的困 难地区进行补贴和专门信贷。 3.大规模展

4、开阶段。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法国主要的大型传统产业部门均相继开 始其大范围的转型过程。1984 年,法国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 15 个工业转型的试验单位和 试点地区(优先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大规模产业转型帷幕由此拉开。 (二)法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重点行业及地区 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改造与工业转型涉及的主要行业部门,为煤炭开采业、钢铁工业 和纺织工业等传统产业,其原因:一是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下滑;二是 资源趋于枯竭,生产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不断被削弱;三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煤炭开采业。煤炭开采及其相关产业是法国最早进行产业转型的一个领域。煤炭工 业曾经是法国

5、经济发展的重点基础工业部门之一,由国有法兰西煤矿公司统一经营全国的 煤炭生产。19501966 年间,法国原煤产量基本维持在年产 5 0005 770 万吨之间。之后, 由于资源枯竭和深井作业的生产成本过高,吨煤生产成本竟高达 100 美元以上,而当时世 界平均的煤炭售价大致为 30 美元/吨左右,进口煤炭价格远远低于自产的煤炭生产成本, 致使法国原煤产量大幅下滑,1970 年降至 3 784 万吨,1974 年后更是减少到 2 400 万吨以 下,1980 年为 1 813 万吨,仅相当历史最高水平 1957 年 5 772 万吨的 31.4%。 2.钢铁工业。由于法国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因

6、此,法国的炼钢业早在 18 世纪即已形 成,但是在 19 世纪后半期托马斯炼钢法出现后才有较快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 炼钢业更是一度出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在 1974 年钢产量达到 2 702.3 万吨这一历史 最高水平之后便趋于下降,到 1981 年已减少到 2 126.4 万吨,比 1974 年减产 575.9 万吨, 下降 21.31%。法国炼钢业趋于萎缩并由此迫使其转型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枯竭,法国年铁矿 石产量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一直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三位,1960 年达到 2 174.5 万吨(按含铁量计算)后开始趋降,1970 年为 1 775.9

7、万吨,1980 年进一步减少到 910 万吨,比 1960 年减少 58.15%;其次是生产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其他产钢大国, 1977 年,每生产 1 吨钢联邦德国为 8.2 小时,日本为 6 小时,而法国则需要 11.8 小时,加 上设备利用率低(1977 年只有 63.6%),从而使得法国钢铁工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3.纺织工业。历史上的法国纺织业,在世界上也曾享有盛誉,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 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纺织业也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增长趋于缓慢,其中增 长较快的 19591974 年间,平均每年增长 4.1%。之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纺织品, 由于受到法国国内

8、劳动工资水平高的影响,产品生产成本费用大,在价格上,无法同发展 中国家迅速发展的纺织工业相抗衡,国外纺织品大量涌入法国市场,而其出口却不但未能 增加,反而趋于下降,结果导致纺织品生产形势的不断恶化,产量趋降,19751979 年间, 法国纺织工业生产平均每年下降 1.25%,成为法国最为困难的工业部门之一。 法国产业转型涉及的主要是那些资源耗竭态势明显,并以传统产业为主和由于污染及 原有工业区被破坏,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环境处于不利状态,中小企业发展明显落后的老 工业基地,以洛林为代表。由于洛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和铁,因此,很早即已发展成为 法国以煤炭、钢铁为主体的重要工业基地。洛林铁矿是西欧最

9、大的铁矿,分布在摩泽尔河 两岸,从南锡一直伸展到卢森堡边界。铁矿区以东的摩泽尔煤田是法国的第二大煤田。铁 矿和煤的结合为这里成为法国最大的综合性炼钢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1968 年,洛林的生 铁产量达 1 176 万吨,约占法国全国生铁总产量的 71%,钢产量 1 280 万吨,占全法总量 的 63%。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由于煤、铁资源的逐渐枯竭,以钢铁、煤炭业为主体的 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步入难以维继的困难境地。又由于洛林地区地处欧洲心脏地带,交通通 讯网络密集,与外界联系密切,加上原有经济及工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又被认为是一个 开发尖端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理想之地。因此,洛林地

10、区成为法国最早实施产业转 型的一个地区。 (三)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改造与转型的基本途径 法国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与转型,从对不同产业的发展进行轻重缓急的战略性安排 (产业选择),确定其与时俱进的动态产业架构(产业及其结构定位)入手,以传统产业内的企 业改造和转型为重点,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为支撑,实现产业能级及其 结构的提升,最终形成整个区域经济与产业的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格局。 1.企业转型。以对老工业基地已有传统产业内企业的经济活动方向及形态的根本改变 为目标,促使企业通过抛弃其原有的产业活动,进而转向从事新的产业活动,或者在原有 产业内开辟新的经济活动领域,由原来的单一化

11、经营转向多元化发展等途径,重建企业的 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2.产业调整。在对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与转型,进而激活其成长机制,使产业获得 持久发展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突出、 单位能源和土地所创造的增加值最大的新兴产业,拓宽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边界,改进产 业门类及其活动内容的结合方式,构建结构更为复杂、联结更为紧密、系统更加稳定、更 具综合附加值的多行业、多形态地区产业综合体。 3.发展块状经济。以促进地域空间的有效使用为目标,通过原有企业的迁移、改造和新兴企业创建,使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相对集中地集聚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主业突出

12、、 特色明显、资源共享、发展互动、区域性强、关联度大的“大板块”与“小块状”有机衔 接的地域经济,以确保整个区域空间战略价值的有效实现。 二、法国老工业基地产业改造与转型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人员转移 人员转移是老工业基地产业改造与转型过程中无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对传统产业内大量过剩的产业工人加以裁减,以消除其企业的严重冗员现象; 另一方面,又必须对裁减下来的所有人员予以妥善的安置,以确保其就业及生活上的出路。 法国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1.鼓励自谋职业和提前退休。传统产业中的转型企业职工,凡年龄达到 55 岁的均可办 理提前退休,由国家就业基金提供优惠的退

13、休金,确保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未达退休年 龄,自办企业的,由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上的多方帮助以及行政管理上的各种便利;自找 工作单位的,由国家和企业承担搬家费、安置费、培训费和培训期间的工资,以及新单位 工资与原工资的补差,等等。 2.转业安置。一是通过行政渠道及办法直接向非转型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转移;二是 鼓励非国有企业招聘转型企业职工,每录用一名转型企业职工由国家向用人单位提供 5 万 法郎的奖励;三是安排职工离岗参加职业培训,提高转型企业职工变换劳动岗位(或职业) 的适应能力和劳动就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费用由国家承担,培训期间可领取工资的 70%, 培训结束后,可返回原企业工作,也可以离

14、开企业另谋职业。 3.境外转移。一是动员外籍职工回到其原籍,由于法国的不少企业聘有数量或多或少 的外籍职工,因此,法国便对转型企业的外籍职工,通过多种方法、措施动员其回到自己 的国家,并对被动员回国的外籍职工提供相应的补助和回国的便利条件;二是组织劳务输 出,进入其他国家就业,根据 2004 年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仅洛林地区的对外输出劳务即 达 85 000 余人,相当于该地区同年就业人数 83.8 万人的 10.14%。 (二)发展中小企业及手工业 发展中小企业及家庭(工场)手工业是高效、快捷地增加就业岗位,从而使产业转型而 下岗的职工得以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促进中小企业及手工业的顺利

15、发展,法国实 施的具体措施包括: 1.创业资助。凡符合国家和地区发展计划而创建的工业企业,均可享受地区企业创建 补贴;对于小企业(人员少于 50 人,营业额低于 5 000 万法郎)和中型企业(人员少于 250 人, 营业额低于 14 000 万法郎),当其为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而进行新设备投资时,国家和地区 还将给予一定的投资资助;对于手工业企业,除可享受中小企业的优惠外,还有一些特殊 的规定。例如,对于雇员不足 15 人的小型手工业企业,创建补贴为 12 万法郎,对于生 产性和服务性的新设备投资,当投资额达到 3 万法郎以上时,地区补贴分别最高可达 30% 和 20%。 2.技术补贴。为鼓励中

16、小企业进行革新改造,采用新技术,在洛林地区,由政府对企 业提供以下方面的资助:一是技术转让资助,用于企业招收具有大学学历的技术人员,以 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二是研究资助,用于聘用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以便顺利完成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计划;三是中小企业技术推广资助,等等。 3.企业园圃。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企业园圃,作为培育和孵化中小企业的生产基地,拥 有培育、孵化企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生产手段和人力方面的各种良好条件,以及方便的 技术转让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先进方法及途径。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在这里 寻找合适的产品和项目,在这里进行企业的可行性分析,完成从注册、试生产、组织销售 到形成产业的全过程。园圃为中小企业投资者提供厂房、场地和其他方面的各种服务,仅收取少量的费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企业成熟后,即可搬出园圃到其他任何地点上营 业。这样的园圃,洛林一个地区就建有 10 多个。 (三)引导产业集聚 通过产业集聚,使相关企业及机构集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形成具有整体竞争优 势的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当以重视的资源配置课题之一。法国的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