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与健康[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0934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与健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污染与健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污染与健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污染与健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污染与健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染与健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与健康[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赵景波一.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辨证发展的关系,表现在: 1.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存和发展要受自 然法则制约 2.人类的生活资料取之于自然,自然和人的劳动结 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财富 3.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并与 之发生水乳交融的联系 4.各种特定形态社会中的人类活动,又作为巨大的 自然能量改变着地理环境二.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1.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1.1 环境污染物: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地壤 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 环境污染物。1.2 环境污染物来源生产性污染物: 如 工业“三废”,

2、农业化肥 ,农药。 生活性污染物: 如 粪便,垃圾, 污水 放射性污染物: 如 核工业及医用、工农业 放射源排放2. 环境污染的特征n 影响范围大 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而且接触 的污染对象多,除从事工矿企业的健康的青壮年 外,也包括老,弱,病,幼,胎儿。n 作用时间长 接触者长时间不断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 中,每天高达24小时。n 污染情况复杂 由于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它们 不但可通过生物或理化作用发生转化,代谢 ,降解和富集作用,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性状 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而且多种污 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往往产生复杂的联合 作用。n 污染治理难 环境一旦被污染,要想恢

3、复原状,不但费 力大,代价高,而且难以凑效,甚至还有重 新污染的可能。3.人类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3.1 调节功能:人类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不断发 生变化着的能力,但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 类正常生理调节的限度,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 能和结构发生异常,甚至造成病理性变化。n 但是,人类具有调节自己的生理功能来适应 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这种适应环境变化的 正常生理调节功能,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人体 是可以适应的。如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来适应环境中气 象条件的变化;通过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 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山缺氧环境 等。n3

4、.2 环境治病n 如果环境的异常变化超出人类正常生理调 节的限度,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 发生异常,甚至造成病理性的变化。这种能 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 致病因素。人类的疾病,多数是由生物的、物理的和 化学的致病因素所引起。 化学性因素:如 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 肥以 及其他有机及无机的化合物.生物性因素:如 细菌、病菌、虫卵等 物理性因素:如 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的辐 射作 用、冷却水造成的热污染等。这些因素和反应达到一定程度,都可以 成为致病因素。 在环境致病因素中环境污染 又占最重要的位置。仅以人类肿瘤为例,根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人类肿瘤病因大部分 与环境

5、污染直接有关,有人甚至估计与环境 化学污染物有关的肿瘤至少占90以上。 n 疾病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n代谢及形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的一个过程,这些n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疾病的特殊临床症n状和体征。人体对致病因素引起的功能损害有n一定的代偿能力,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些变n化是属于代偿性的,有些变化则属于损伤,二n者同时存在。当代偿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还n可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暂不出现疾病的临床n症状,这时如果致病因素停止作用,机体便向n恢复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代偿能力是有限度n的,如果致病因素继续作用,代偿功能逐渐发n生障碍,机体则以病理变化的形式反应,从而n表现出各种疾病所特有的临床症

6、状和体征。人n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映过程4. 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 化 n4.1 毒物的侵入和吸收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也 可经皮肤或其它途径侵入。空气中的气态毒 物或悬浮的颗粒物质,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水和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通过饮用 水和食物经消化道被人体吸收。n4.2 毒物的分布和蓄积毒物经上述途径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 体各组织,并且长期隐藏在组织内,逐渐积 累既蓄积。4.3 毒物的生物转化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分两步:第一步: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通过结合反应原活 性的物质就转化为惰性物质,从而使其毒 性

7、减轻,但也有的增加了毒性。4.4 毒物的排泄毒物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过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 ,少量可随汗液,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图2)。运转吸收储存作用生物转化排泄图25 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主 要取决于以下一此因素: 剂量 作用时间 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 个体敏感性5.1剂量环境污染物能否对人体产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 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以化 学性污染为例,剂量和反应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 况。 1)非必需元素、有毒元素或生物体内尚未检出 的某些元素 由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达到一 定程度,即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 疾病。对于这一

8、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 许限量的问题(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人体的 最高容许负荷量等)。如图3表明的甲基汞中毒症 状发生率与进入人体总负荷量的关系。 图3 甲基汞中毒症状发生率与进入 人体总负荷量的关系2)对于人体必需的元素 人体必需的元素其剂 量与反应的关系则较为复杂。一方面,环境中这 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 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 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 环境中这类元素的含量增加过多,也会作用于人 体,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现以氟为例说 明这种关系:饮水中含氟量如在2 ppm以上,则 斑釉齿的发病率升高,如含氟量达 8p

9、pm,则可 造成地方性氟病(慢性氟中毒)的流行;但如饮 水中含氟量在 0.5 ppm以下,则龋齿的发病率显 著升高(图 4)。因此,对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 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还要研究最低供应量 的问题。 图4 饮水中含氟量和龋齿数、斑釉齿数指 数5.2 作用时间n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 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 因此,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 量将加大。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受摄入 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 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作用 时间三个因素影响的。 5.3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长安)n 环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经常 与其他物理

10、、化学因素同时作用于人体的 ,因此,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和 综合影响。如,锌能拮抗铅对-氨基乙酰丙 酸脱氢酶(ALA-D)的抑制作用,能拮抗 镉对肾小管的损害;而一氧化碳与硫化氢 则可相互促进中毒的发展。因此,我们应 当认真考察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时对人体的 综合影响。5.4 个体敏感性n 人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因素 等,均可影响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强度和性质。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否患有 其他疾病等因素,对机体的反应也有直接 影响,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一周内比 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 来就患有心肺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别 、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三.

11、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雁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问题。1. 急性危害 污染物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空气、水、食物 链等多种介质侵入人体,或几种污染物联合 大量侵入人体,造成急性危害。如 1952年12月5-9日伦敦烟雾事件如 光化学烟雾如 放射性污染事故2. 慢性危害污染物以小剂量持续不断侵入人体,经过 相当长时间才显露出来对人体造成危害。 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 影响 呼吸系统持续不断地受到飘尘,SO2 、NO2等污染物刺激腐蚀,使呼吸系统和 肺部功能遭到破坏,抵抗力下降,继而诱 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其续发感染症。水体和土壤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慢性危 害 汞对

12、人体的危害 汞中毒事件,是一种中枢神经受损害的 中毒症,重症临床表现为口唇周围和肢端 呈现出神经麻木、中心性视野狭窄、听觉 和语言受障碍、运动失调。 铬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饮用被铬污染的水,会发生口角糜烂、 腹泻、腹痛和消化道机能紊乱等症状。 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被铅污染了的大气,蔬菜等食物经呼吸道或 口腔侵入体内,再由血液输送到脑,骨骼及 骨髓等各个血管,铅损害骨髓造血系统,能 引起贫血。铅对神经系统也造成损害。铅能 引起末稍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远期危害n 远期危害的作用不是在短期表现出来的,有的 甚至在当代也不表现出来,它可以致癌,致突变 、致畸。作业题n1 . 分析污染物进入人体的渠道。n2. 分析污染物进入人体将会发生的变化和运转过 程。n3. 分析铬,铅,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差异。n正式作业一n(要求用16开纸,写明学院,专业,姓名,学号)n 1. 分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n2.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历史。n3. 分析铬,铅,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