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0826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华东师大教材培训八年级(下) 教学建议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评价建议 *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第第 16 章章 数的开方数的开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 2.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立方的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 根,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2、根及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一、教学目标 3.了解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进行二次根式简单的加、减、乘、除 运算 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培养估算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二、教材特点 1.对传统内容的重组与呈现,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删减繁、难、偏、旧的知识和运算. (1)基本概念的引入注重让学生理解,感受到数系扩展的必要; (2)数的开方、二次根式、无理数等内容的安排和联系; (3)对二次根式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的探索; (4)对二次根式和实数运算的要求. 2.注重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建立新的知

3、识体系,同时也 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两组互为逆运算的运算的定义及相关计算; (2)平方根与二次根式;数的开方与实数; (3)二次根式乘法与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同类项与二次根式加减法; (4)有理数范围内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的扩展. 3. 注重计算器的应用,较大的降低了实数和根式运算的难、繁程度.(1)数的开方中的直接应用;(2)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探索中的作用;(3)减弱了对二次根式化简和实数运算的要求;(4)增强了估算和探索的功能,提高了对无理数意义的认识.4.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给学生留有操作和思考的余地. (1)三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及教材安排的伏笔; (2)一些

4、基本概念的引入,对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的探索; (3)对一些基本运算所必须练习的安排和处理; (4)阅读材料等多种栏目的安排. 三、教学建议 16.1 平方根与立方根 1.注意与平方、立方运算的联系与转化; 2.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熟悉必要的数学语言; 3.重视计算器的使用及对估算的教学,防止对学生提出繁难的数字计算要求; 4.注意把握好对已出现无理数的处理. 16.2 二次根式 1.对概念的理解,基本性质的探索和接受; 2.探索运算法则,乘法中的归纳推理,除法和加、减法中的类比、化归. 注重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3.弱化二次根式化简、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掌握对运算要求

5、的程度; 4.继续重视计算器在近似计算和探索数的规律中的应用.16.3 实数与数轴 1.让学生感知无理数的存在,数系扩展的必要; 2.初步理解和接受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思想;3.理解和接受有理数范围内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的自然延伸.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为 10 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6.1 平方根与立方根 3 课时 16.2 二次根式 3 课时 16.3 实数与数轴 2 课时 复习 2 课时 第第 17 章章 函数及其图象函数及其图象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学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现 实世界.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

6、义,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 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熟悉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换; 会用“描点作图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也能根据函数图象分析、研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根据函数的背景或解析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3.认识并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找出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 会曲线和方程(函数解析式)的对应关系. 4.学习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 线;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探索和理解一次函数的性 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

7、根据条件确定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现和形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建 立模型 解释应用回顾拓展”的过程.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 (1) 函数及其图象(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2) 两类基本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它们的性质和简单应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 函数思想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函数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继续学 习的基础和工具; (2) 函数是继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

8、之后,又一个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且 是原有知识和方法的延续和提高; (3) 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辨证思维和观察、研究、解决 问题的能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3.教材特点(1) 注重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列举较多学生熟悉的问题,引 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感受常量和变量的意义,理解和接受函数的基本概念. (2) 重视函数图象的作用,注重数形结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设置较多由函数图象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练习,以及在探索函数性质中 都注重了函数图象 的直观作用.(3) 注重学生参与,增加探究性学习的力度. 从教材的主体内

9、容到习题设置都采用给出情境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方式主动获 取知识,在“实践与探索”内容中还留有一些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4)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意学生的发展空间. 五节 内容的安排和练习、习题的设置都考虑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课时总计 16 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7.1 变量与函数- 2 课时 17.2 函数的图象-2 课时 17.3 一次函数-5 课时 17.4 反比例函数-2-3 课时 17.5 实践与探索-2-3 课时 复习-2 课时四、教学建议1. 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 (代数式、方程、不等 式等内容的探索

10、中所渗透的变化思想;数轴、统计图表知识;数的正、反比例关系)2. 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重视学生直观感知的作用. (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 理解和接受,防止形式化的罗列概念,再举例说明的做法)3. 注重学生对必要的数学语言和符号的理解、正确应用. (注意让学生叙述和交流,在应用和问 题解决中加深理解,正确使用)4.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 (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也是教学目 的”的理念,致力于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5. 充分利用教材的空间,积极组织和实施对不同学生、不同班级的多样化教学. 五、评价建议1. 关注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对变量和函数思

11、想的理解和感受. ( 联系实际生活和相关知识,发现函数知识应用的实例.)2. 关注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在探索和交流中能否有创新的想法,以及修正 自己意见的能力(函数性质的探索,待定系数法的应用). 3. 重视学生合情推理和说理能力的培养, 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出积极的 意见和建议. 第第 18 章章 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3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2、4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周长、面积的 比。 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7. 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8.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二、教材特点1. 本章从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开始,然后是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内容。这样编排比较符合 学生的认识特点。2数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感 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 本章的大部分结论不是通过严格的推理论证

13、,而是通过观察、测量、画图、计算等方法让学生 探索得出,更多的强调发现结论的过程和合情推理。4教材中不是每个问题都给出了结论,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也给教师教学留有余地,让 教师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5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增加了用坐标来确定位置的内容,加强了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7增加了用坐标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8. 文字上亲切自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 11 课时, 建议分配如下: 18.1 相似的图形-1 课时 18.2 相似图形的特征-1 课时 18.3 相似三角形-4 课时 18.

14、4 画相似图形-1 课时 18.5 图形与坐标-2 课时 复习-2 课时四、教学建议. 本节是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相似图形,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 概念.本章主要研究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所以本节中所举例子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相似的例子,对 于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感受,不必过多的展开.教材中的 P65“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直觉画出与原四边形相似的图形,是为了后面探索相似多边 形的特征埋下伏笔.18.2 相似图形的特征. 教材一开始就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测量两张相似地图对应线段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计算线段的 比值,对于“线段的比”教材中没有特别给出定义,教学中可以同时指出线段的比的含义:就是指两 条线段长度的比.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中没有专门介绍,但部分习题中会涉及到有关内容,可通过习题 让学生掌握有关比例的基本性质。3.对于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相似多边形,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用刻度尺 和量角器测量,验证结果。18.3 相似三角形1P72 中“做一做”中的问题,本教材采用了合情推理的方式,通过测量和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