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077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第2章温热环境(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温热环境 温热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是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和寒冷,自然状 态下它由太阳热辐射、气温、湿度、气流 等因素综合决定,也受人为调节影响,是家畜健康和生产的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有关名词和术语:对流层 (troposphere) :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密度最大、 厚度约为717公里、集中空气总量95%的大气层,称 为对流层。气象 (meteorology) :指对流层所发生的冷、热、干、 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 。 气象因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s) :用作描述大气物 理现象的物理量,称

2、之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湿、气 流、气压、云量和降水等。 天气(weather) :气象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决定了一定区域的阴、晴、风、雨等状态,称之为天气 。 气候(climate) :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昆明四季如春,广东温暖多雨等气候特点。第一节 体温与动物热调节 一、体温、皮温和平均体温 1.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深部(体核)的温度(deep-body temperature or core temperature)。 躯体体内部位不同,温度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以直肠温度(Rectal Temperature)作为动 物体温的代表。 直肠温度能代表体温,又容易测量

3、,故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中,常常 以测试直肠温度来表示家畜体温。 在测量体温时,应将温度计的感应 部位伸入直肠深部。 成年牛、马等大家畜为15cm,羊、 猪为10cm,小家畜和家禽为5cm。2. 皮温 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skin temperature) 皮温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温热条件的影响,常随 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动物身体部位不同,其皮温也不相同。 凡距离身体内部较远、血管分布较少和皮下脂 肪较厚、被毛保温性能较差、便于散热的部位 ,皮温较低。 四肢下部、耳部和尾部皮温较低,低温时皮温下 降显著。 平均体温是指整个动物体各部位温度加权平均值, 可以用公式计算: 平均体温0.7Tr

4、+0.3T s 式中Tr 为直肠温度 T s为平均皮温() 由于皮温随部位而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部位 面积大小计算平均皮温(mean skin temperature) 。 通常测定若干点,以测定点部位占全身面积的 百分数作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 均皮温。3. 平均温度二、体热的来源 畜体的热源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主要产 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 1基础代谢产热 (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在动物常称为“饥饿 代谢”(fasting metabolism)。 是指动物处于饥饿(空腹)、休息(静卧)、温度适 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

5、静 状态下的产热量。 此时的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过程, 如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和内分泌等的正常 运行,是动物在清醒状态下的最低产热量。 大量研究表明,家畜基础代谢产热量虽然随体型 增大,绝对值增加,但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体型 越小的动物反而愈高。 但各种动物单位体表面积基础代谢产热量非常相 似。如马、鸡和小鼠单位体表面积每日基础代谢 产热量平均分别为3966、3946和4971kJ/m2。大多数动物单位体表面积基础代谢产热量都很相似, 均在4200kJ/ m2左右。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动物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产 热量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例,而不是与体重成正 比例。 然而,动物体表面

6、积很难测量,而体重容易测 定。根据形态相似、密度相等的物体其表面积 比例于重量(W)的2/3次方(W 0.67)的原理,可以 用动物的体重来估测其体表面积。 又经过大量的校正实验,发现体重(W)的0.75 次方(W 0.75)与基础代谢产热量最为密切,因此 通常由下列公式计算成年动物的基础代谢产热 量:即: 基础代谢(kJ/日) 293W0.75 式中:W动物体重(kg),293每千克代谢体重的日平均产 热量(kJ/kg日)。2. 热增耗 热增耗(Heat increment,HI)又称为“体增热” 、“增生热”或“特殊动力作用” ,是指休息于舒适环境中的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这种热

7、量一部分是动物摄食、消化和吸收饲料时, 因细胞生物化学反应使代谢强度增加而产生的热量 。 另一部分是饲料在消化道运动,被微生物发酵所释 放的热量。如反刍动物的瘤胃,马属动物的盲肠和 大肠中的内容物被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热。3生产代谢产热 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 、产乳、产蛋、产毛等或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 。 通常净能中的能量在满足维持代谢需要后剩余 部分用于生产产品,在动物产品的形成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热量的产生。 生产代谢(productive metabolism)产热量取决 于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役畜工作时所消耗的能量仅有20转变为机械能,其余80直接转变为热能。 妊娠后

8、期母牛产热量较空怀母牛增加 20%30%,泌乳20kg的牛,产热量较干乳期妊娠牛增加50%。4活动产热 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行走、觅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加的产热量。 消化系统生理活动如咀嚼、吞咽、胃肠蠕动、消化酶的分泌、消化、吸收等所增加的热量均属于活动产热。 当热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进行热调节如外周血管的收缩、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和肌肉紧张度的改变等所产生的热量也属于活动产热。 在总产热量中,基础代谢产热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 生产代谢产热始终伴随着生产产品和做功而产生; 在维持代谢产热(主要包括活动产热)中,有些是对动物生产毫无意义,如,适应环境、应

9、激反应等产热。 因此,通过改善环境减少维持代谢产热和降低生产产热散失,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的根本措施。5外源热 外源热是指家畜从外界环境得到的热量。一 般情况下家畜是向外散发热量,但当晴天家 畜暴露于阳光下,或环境温度高于家畜体表 温度,或畜舍有取暖设备时,家畜可以从外 界环境得到热量,此外,温热了的饲料和饮 水也可给家畜外源热。三、体热的散发 1 辐射散热 辐射(radiation)是指物体表面以电磁波形式连 续释放能量的过程,这种能量可以不通过中间 介质而传递。 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0K或273)任何 物体都能放出辐射能,其辐射波长随辐射体温 度升高而逐渐变短。 辐射散热(radia

10、nt heat loss)是指动物与周围环 境可度量距离内物体之间以电磁波形式进行的 热交换。2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Conduction heat loss)是指直接接 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或旋转等 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 动物体呼吸道和皮肤都具有传导散热的作用 。 呼吸道是将热传给较冷的吸入空气,皮肤主 要是通过直接与较冷物体如墙壁、地面、冷 水等接触而进行传导散热。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动物体表通过空气传 导散失热的热量有限。 动物传导散热取决于与其接触物体的温度,当动物体表温度高于物体表面温度时,动物散失热量,传导散热量为正值。 当动物体表温度低于物体表面温度时,动

11、物获得热量,传导散热量为负值。 在炎热的夏季,对猪和牛进行冷水浴,可以增加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 对流(convection)是指空气和水的相对运动。 对流散热(convection heat loss)是空气或水相对运动造成的热传递。 当畜体体表温度高于空气和水温度时,通过 对流可以带走畜体表面热量,发生对流散热 。 与动物对流散热有关的流体主要是空气 。 水禽、水牛等动物也通过水体流动进行 对流散热。 对流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称为“强制 对流” ;如:使用风扇、水淋等。 另一种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 而产生的对流-自然风,称为“自然对流” 。4 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

12、Evaporation heat loss)是指动 物与空气接触表面的水份从液态变为气 态时吸收热量的过程。 动物体表蒸发散热的部位主要为皮肤表 面和呼吸道。 只要有水分蒸发,就有热量的散失。 (1)皮肤蒸发 皮肤蒸发的机制有二: 一为渗透蒸发,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 外渗透,水分在皮肤表面蒸发。因为渗透蒸 发不见有水滴,常称为“隐汗蒸发” 。 二为出汗蒸发,通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 面蒸发。出汗多时,常见皮肤表面有水滴出 现,故又称为“显汗蒸发” 。 出汗散热能力与汗腺发达程度和被毛状态有关,马属动物 汗腺较发达,牛次之,绵羊有汗腺,但较小且为突发性汗 腺,猪无活动汗腺,鸡、兔、狗等均无

13、汗腺; 对于大多数动物,由于被毛的阻滞作用,即使动物处于高 温汗腺分泌汗液多,汗液也很难在皮肤表面蒸发,所以通 过皮肤蒸发散热对动物散热作用不大,湿度大时更是如此 。 在高温高湿时动物主要靠增加渗透蒸发和呼吸道蒸发而散 热。 (2)呼吸道蒸发 呼吸道粘膜湿润、温度高、水汽压大,空气的水汽 压一般相对较低,当水汽压较低的空气通过呼吸道 时,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子很容易向空气中逸出而发 生蒸发作用; 吸入呼吸道的空气的温度通常低于体温,因经呼吸 道的传导、对流的散热作用而使空气温度升高,饱 和压水气压亦随之提高,从而能容纳更多的水汽。 呼吸道蒸发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 呼吸道散热是通过肺泡表面水分蒸发

14、和吸入 冷空气经辐射、对流和传导变热而进行的。 当气温较低时,动物呼吸次数减少而深度增 大;当气温升高时,动物呼吸变得短而急促 。 所谓热性喘息就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动物出 现的增加呼吸频率,呼吸深度降低的现象。 热性喘息常见于汗腺不发达或缺乏汗腺的动 物,如猪、鸡、狗。 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和对流散热合称为“非蒸发散热”、“可感散热”或“显热发散” 。 非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主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非蒸发散热的结果是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蒸发散热亦称“潜热发散” ,主要包括皮肤蒸发散热和呼吸道蒸发散热,蒸发散热量主要受空气湿度的影响,不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畜体热散失除了辐射、对流、传导、蒸发散热外,通过

15、胃肠道加热饲料和饮水可消耗部分体热,同时,粪、尿排泄也带走少量热,但这种散热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热调节范围。5.加热饲料和饮水四、畜体热平衡与调节1、畜体的热平衡 畜体的多余产热和得热,必须经过各种散热途径来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这就是畜体 的热平衡。可用下式简单表示为:M He Rcv=0M畜体产热量; He 蒸发散热量;R 辐射散热量; c 传导散热量;v 对流散热量; 饲料、饮水耗热量家畜的体热来源和散热途径基础代谢产热 传导散热 采食(热增耗) 辐射散热生 产 产 热 对流散热皮肤蒸发运 动 产 热 蒸发散热 采食和饮水 呼吸道蒸发 环 境 得 热 加热饲料和饮水外源热家 畜 体 热2.热平衡的调节 (1)物理调节 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家畜首先借皮肤血管的 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