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总复习[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408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总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总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总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框架总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言描述力的描述力的示意图:可准确描述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用于受力分析力的图示:可准确描述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概念: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有弹性形变拉力:沿绳子(弹簧)收缩的方向弹力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即: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物体的,N 形变方向相反胡克定律:弹簧(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kx, N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只与弹簧本身有关m概念: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方向:与

2、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计算表达式:f =其中为动摩擦因素, 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摩擦力N 静m ax度有关概念:在静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最大极限:最大静摩擦力ff =(在粗略计算中可认为二者近似等于)力的等效: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12FFF122 1形状或运动状态)相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合力)替代几个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用几个力(分力)替代一个力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力的合成:求几个

3、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同直线 同向相加,异向相减,合力范围:| F-F|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力的图示 P60例题不同直线 F= F +, 2 21 212F +2FFcos为F和F之间的夹角正交分解法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求分力的方法按力的效果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的大小 P66例题力的正交分解 力的三角形定则“ 静力学” 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外力)3、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列方程4、统一单位代数据求解5、检验结果,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xy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个点上,或者几个

4、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共点力的平衡平衡条件:为了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合外力F 0(F0和F0)推论:若物体受n个共点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xFFma 态,则其中任意(n-1)力的合力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 2、已知外力 3、重力、弹力、摩擦力 受力分析方法:整体法、隔离法 、先整体后隔离 、先隔离后整体类型:水平面、斜面、竖直面可求合力也可以求分力、以更多力在坐标轴上为原则(或以加速度方向为轴、垂直加速度方向为y轴)正交分解0

5、 “ 牛一” 类 、 “ 牛二” 类 物体间相互 作用 “ 牛三” 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相互作用力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无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能抵消(合力为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定律)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a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 表达式:F=m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保持平衡状态 不受外力作用时表现为惯性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受外力作用时惯性不是力,但可以使物体继续=aaaaaaaaaa 运动,物体质量是唯一的量度无论物体处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超重:视重大于实重,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有T(N )-G =m,即T(N ) G +m m (g+ )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失重:视重小于实重,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有T(N )-G =m (- ),即T(N ) G -m m (g- ),=aaaaaa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完全失重:视重为零,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有T(N )-G =m (- ),=g即T(N ) G -m 0,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在同一地点不管物体出于什么状态,其重力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动力学” 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G 、N 、f 、F)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列方程,求和外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列方程,求加速度4、统一单位代数据求解、5、检验结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