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0401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浓度检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验5 质粒DNA的提取质粒的概念 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小 在1200kb之间,大多是具有双股闭合环状结构 的DNA分子,通常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细胞浆中 。质粒提取目的 PCR的模板 质粒作为克隆载体 (研究目的基因时,常需要提取质粒)质粒提取的方法与原理 碱裂解法 SDS裂解法 煮沸裂解法 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离心法 试剂盒法5碱裂解法溶液1 50mmol/L葡萄糖,10mmol/L EDTA, 25mMTris-HCl pH8.0。 溶液2 0.2mol/L NaOH, 1%SDS 溶液3 乙酸钾溶液(3M, pH=4.8):60mL的5mol/L KAc,11.5ml

2、冰醋酸,28.5mL H2O61. 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的大肠杆菌接种到1.5-3ml含有相应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37培养1216小时;2. 取液体培养液1.5-3ml于Eppendorf管中,10000r/min离心1min,去掉上清液,加入100l溶液13. 充分混匀放置3-5分钟;4. 加入200l新配制的0.2mol/L NaOH+1SDS(变性液),加盖颠倒3-5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5min;质粒小量提取的方法(手工提取):74. 加入150 l乙酸钾溶液(溶液III),加盖后颠倒3 -5次混匀,冰上放置5min;5. 用台式高速离心机,12000r/min离心15min, 上清移入

3、另一干净离心管,并加2倍 100乙醇 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6. 沉淀用0.5ml 70乙醇清洗一次, 12000r/min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小管倒置于吸水纸上 ,除尽乙醇,室温自然干燥;7. 加入30-50l含有20g/ml RNase的灭菌蒸馏水 或TE 缓冲液溶解提取物,室温放置15-30min ,使DNA充分溶解(有时需要酚:氯仿抽提);8. 将分离出的质粒DNA置于-20保存备用。8注意: 用移液器操作时,每一步都要格 外小心,特别是在加入溶液II 和 III后,一定不要剧烈振荡,以免 切碎DNA(包括质粒DNA和基因组 DNA)!质粒小抽试剂

4、盒 原理:把硅胶薄膜的优点与经典的碱-SDS裂 解细菌细胞法结合起来。 优点:操作简便、节约时间、性/价比高。使用者需备 10,000xg以上高速离心机 1.5ml的灭菌干净小离心管 灭菌去离子水(或TE缓冲液) 无水乙醇 注意 一、使用前往准备好的SolutionI中加入RNase A, 二、浓缩的Wash Buffer需用乙醇稀释:三、稀释后的DNA Wash Buffer需室温保存;四、所有步骤必须在室温下操作。 实验操作步骤 增殖细菌、扩增质粒 裂解菌体、获取质粒 抽提质粒、分离纯化 结果鉴定对于未经酶切的质粒来说,常会出现两条电泳带1)(松弛)螺旋状质粒DNA带 2)超螺旋状质粒DN

5、A的带以超螺旋状质粒DNA居多,移动速度也最快。有时 还会出现三条带,其中一条是因为有一些质粒DNA 在提取过程中遭到损伤而线性化,其移动速度介 于螺旋状和超螺旋状质粒DNA之间。如果提取的质 粒很好时,这条带会很弱,有时看不到。质粒DNA提取范例: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1. 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酶 解操作方法,并理解限制性内切酶是 DNA重组技术的关键工具。 2. 相关基础知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 链DNA分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DNA水解酶。是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 具,所以常常与核酸聚合酶、连接酶 以及末端修饰酶等一起称为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仅

6、是DNA重组中重要的工具,而且还可以用于基因组 酶切图谱的鉴定。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类型及特性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以及切 断核酸的情况不同,分为三类:型型*型II型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该顺序内的 固定位置上切割双链。由于这类限制性内切酶 的识别和切割的核苷酸都是专一的。因此,这 种限制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 具酶之一。这种酶识别的专一核苷酸顺序最常 见的是4个或6个核苷酸II 型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顺序是一个回文 对称顺序,即有一个中心对称轴,从这个轴朝 二个方向“读”都完全相同。这种酶的切割可以有两种方式:粘性末端;是交错切割,结果形成两条单链

7、末端,这种末 端的核苷酸顺序是互补的,可形成氢键,所以称为粘性末 端。如EcoRI的识别顺序为:5 GAA|TT_C 33 C_TT|AAG 5垂直线表示中心对称轴,从两侧“读”核苷酸顺序都是 GAATTC或CTTAAG,这就是回文顺序(palindrome)。_和 表示在双链上交错切割的位置 II型酶切割方式的另一种是在同一位置 上切割双链,产生平头末端。例如EcoRV 的识别位置是: 5 GAT|ATC 33 CTA|TAG 5 这种末端同样可以通过DNA连接酶连接 起来。平头末端:2) 影响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因素(1) DNA的纯度;(2) DNA的甲基化程度;(3) 酶切消化反应的

8、温度;(4) DNA的分子结构;(5) 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种类;(6) 缓冲液的 pH值。3. 实验材料与仪器 质粒 标准分子量片段( DNA Ladder) EcoRI 和 Hind 核酸内切酶(Takara) EcoRI和 Hind 酶解缓冲液(10M buffer) 琼脂糖 TBE或TAE缓冲液(10) 溴化乙啶染色液(10mg/ml) 上样液(6):0.25% 溴酚兰,40(W/V)蔗 糖 水溶液 。缓冲液因为不同的酶所要求的最适反应条件不 同,所以一定要使用与酶相匹配的缓冲系统。 一般按照销售酶的公司所提供的相应缓冲液。 双酶切或多酶切时要考虑相容性缓冲液问题, 一般公司会给用户提供这方面的信息。EcoR I 酶切位点:GAATTCHind 酶切位点: AAGGCT质粒量(ng)缓冲液 (l)*EcoR1 (l)Hind (l)总体积(l)200(5l)10.50.510* 缓冲液随不同的酶而不同,本实验用 M buffer。置于37水浴酶解0.5-1小时。酶解完成后,分别 加入3l的上样缓冲液, 然后进行电泳分析。1) 质粒DNA的酶解 4.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结果 12 3 M 1 2 3 M 1 2 3 1. 未酶切质粒;2. EcoRI 单酶切;3. EcoR1+Hind 双酶 切 M. DNA Mark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维修/保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