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400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政治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常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经济常识经济常识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 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 、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比 较商 品其它劳动产品区 别(1) 商品用于交 换 (2) 商品有价值 (3) 商品是个历 史范畴1不 用于交换 2没 有价值 3劳 动产品是人类社 会一个永恒的范 畴联 系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二) 、商品与其它非劳动产品的物品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商品其它非劳动产品的物品区 别1商品是劳动产品。2商品用于交换。 3商品是个历史范 畴。1不是劳动产品。 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 外

2、) 。 3物品是个永恒的范畴。联系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即商品生产” 。 4、 ;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 5、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 :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 (产生条件:二:私有制) 6、 ;商品经济的分类:“商品经济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 种类型” 。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2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一;商品是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 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 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二;其对立的方面应作如下理解:作为生产者或消费者,谁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占有的是使 用价值,他要得到的是商品的价值和获得利润,但他要得到的价值,必须让渡出使用价 值;消费者要得到提是使用价值,但他必须付出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第 2 页1、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

4、动时间指:“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理解):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

5、关。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货币的起源、本质、作用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2、 正确对待货币: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货币的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在以私有 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剥削的关系;2)在 以公有制为基础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货是正当的、 合理的。二: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个世界观、人生观问题。1) “金钱万能” 、 “有钱能 使鬼推磨”等 是腐朽的剥削阶级人生观的表

6、现。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 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经济利益。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为人民 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3)正确 对待货币,还应该要“取之有道” 、 “用之有度” 、树立从国情出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 神。 五: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货币符号” 。纸币的职能:“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本身没有 价值。起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2、通货膨胀的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给社

7、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 混乱。 六:货币的职能: 1、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 2、价格(理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3、商品流通(理解)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 ”它的公式是:商品-货 币-商品(W-G-W) 。七: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 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是价值规律

8、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所 要求的价格与价值相符矛盾吗?第 3 页1)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 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的贯彻着。 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物 价上涨,价格高于价值,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

9、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反之,许多商品 生产者就会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就是这样调节。)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 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就多。 就这样刺激商品生产者。 )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生产条件好的在竞争中获胜,生产条 件不好的,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就促使商品生产者) 总之,价值规律的调节能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二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一:经济制度: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在我

10、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对关系 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 冶 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 二:国有经济要增强自己的控制力和竞 争力,引导和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扩大。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 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公有经济控 制国

11、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公有制的实现形实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 ,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4、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在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 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收入。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这种体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 经

12、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对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有广泛的适应性。 5、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 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基本经济制度。这 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第 4 页2)2)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13、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我国经济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 呈现多层次性。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一切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4

14、)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 性一: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 配方式。二: 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 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三: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多

15、种所有者,而 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 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个体劳动成果所得个体劳动;按生产要素分 配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福利性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 生活起保障作用的分配及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使一部分劳动者在竟争中通过劳动 先富起来,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

16、果。因此,我们提倡效率优先。 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又决定我 们必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兼顾公平。 三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1、 市场的含义:“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 ”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 用的经济。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4、: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识记): 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 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 5 页一: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弱点和缺陷。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单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