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00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从动态对等理论看寒暄语的英译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 酬话”,所以,汉语寒暄语表达的是交谈双方相互对起居生 活的关切,正式会晤之前的汉语寒暄语不一定与随后的正 式交谈存在必然的内容联系 ,而是为正式交谈营造一种和 谐友好或亲密无间的良好氛围 ,因此突出的是感情的铺垫。在英语文化中也存在寒暄语,同样起着充当润滑剂的 作用。英汉寒暄语均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 社会关系,表现方法上虽各有千秋,作用和效果上却有着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但是由于中西方生活习惯,思 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同样的寒暄语

2、,在一种文 化中能够表示友好,然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会被视为冒犯,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ones poison (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这就要求我们进行 汉英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英语文化中相应的表达和表示, 以免引起误解和冲突。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其中一种定 义方式是将它描述为“与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此 定义包括了三个关键术语:对等物,这一术语指向源语信息;自然的,这一术语指向接受语;最切近的,这一术语以最高程度近似值为基础,将 这两种导向结合在一起。简单的说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 接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3、”然而,因为 D-E 翻译的目的主要指向反映的等值而非形式的等值, 对“natural”(自然的)一词在这种翻译中的进行更充分的界 定就至关重要了。在此“自然”一词基本上适用于交际过程 的三个方面,因为自然的翻译也必须适合这几点:作为整体的接受语言和接受文化;特定信息的语境;接受语的受众。 寒暄无非是表示自己的友好的一 种形式,英译时也就没必要追求字面意义的对等,只要达 意,传神,措辞通顺自然,接受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反映相 似,就不失为很好的翻译。二、 寒暄语的英译汉语寒暄语根据内容不同,分为问 候式、询问式、漫谈式 (或称评论式) 和回顾式,在翻译的 时候要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注意。1. 问候

4、式在中国,最 典型的寒暄语就是“您吃饭了吗”“您去哪里啊”。如果将这 些内容直译成英语,“Haveyouhadyourmeal?”“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听了,心里会觉得不爽。他们往往把“吃 过了吗”理解为我们有可能邀请他们一同去吃饭或另有它意, 而把“你上哪儿去”理解为我们想干涉他们的自由。即使我 们问这些话的目的,只是表示自己的友好。所以,这类寒 暄语,在翻译的时候,要追求源语读者与译入语读者反应 相似,就可以不拘泥与汉语寒暄语的字面意思,翻译为英 语中最常见的打招呼问候语“Hi!”“Hello”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或

5、者“how are you?”就可 以了。因为此时传递的字面意义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达到 同汉语寒暄语相似的效果,保证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效果。2. 询问式这类询问寒暄并非是要得出某个问题的实际 答案,其真实目的在于表达对“被问者”(或与之有关的人和物)的关心、 挂念之情,而听者则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 的温暖,从而增进谈话双方的感情,能促进交流更融洽友 好地进行。 由于这类寒暄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而中西方 对于隐私权的重视不同,翻译的时候要谨慎,不要给西方 人留下中国人喜欢偷窥别人隐私的印象。如:毛主席问陈妻“你们俩感情好不好?”陈妻答:“好。 ”主席听了感到非常高兴。(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 该

6、 书的作者、原毛主席的警卫陈昌奉在离开毛主席身边几年 后,因为要离开延安上前线了,便带妻子向毛主席辞行。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见到陈的妻子,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和 叙述:Then Chairman Mao talked with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本来在源语文 化中,作者要传达的是主席对警卫员以及普通群众的关怀, 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长 辈或者上司询问晚辈或者下属的年龄,婚姻,父母,家庭 表示对其的关心爱护,晚辈和下属绝对不会认为是对自己 隐私的干涉。然而在西方

7、文化中,年龄,婚姻等都被视为 隐私,别人无权过问。如果将上述毛主席的话用直接引语 译出,“Doyou have a happy home life?”外国读者就接受不了, 肯定会认为毛主席是这样爱管闲事、喜欢偷窥别人私生活 的人。那样不仅不能表现出毛主席关切下属之情,还可能 将其崇高形象给彻底毁掉,成为西方读者的笑料。译文采 用间接引语的方式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在得知他 们感情幸福的时候主席为他们高兴,至于怎么得知那就不 重要了。为对方的幸福而祝福,或者感到高兴,这是我们 中西方的共同之处。这样也就实现了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3. 漫谈式(评论式)评论式寒暄通常有三类,一种是 论天气,第二

8、种是评价对方 ( 或对方的物品)。这种评价往往是恭维称赞式的,夸对方年轻漂亮、健康、有活力、有 幽默感等等,颇能引起对方好感。第三类属于就事论事型, 针对场景、情境作出让人认同的评说。(1)谈论天气如:A:今天天气不错啊。B:是啊,不 错,适合去野餐。译文:A: It isafineday,isnt it?B: Yes,it is. Nice day for picnic!寒暄时,谈论天气,这是中西方都 认可的,天气现象比较客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民族含义, 所以翻译的时候要达到动态对等比较容易。(2)评价对方或对方物品。寒暄交谈本来就是为了营 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在评价对方或对方物品时,当然是本

9、 着赞美别人的角度出发的,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 迥异,对于同样的现象,褒贬不一。所以翻译是时候要特 别小心。如:一见面就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 “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译文一 whenwemet,after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he said I wasfatter,and after saying that immediately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Foreign Language Press)从字面看,译文似乎是正确的,但 是汉语读者和英语读者的反

10、应相似吗?很显然没有。在我国文化中,一些与肥胖相联系的词都含有褒义, 例如,富态,发福, 心广体胖,丰满,丰盈,丰腴等。 说话者说对方胖了还是瘦了,都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表 示自己在关注对方的身体健康,连一点小小的变化都注意 到了,这样很容易就会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听话者听到 自己胖了,也会欣然接受,因为胖了说明自己最近的日子 过得舒心,多好。但是,在英美等国家,人们认为肥胖是 不可取的,有损于形象,甚至在潜意识里有歧视胖人的情况,认为他们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比较愚蠢等。Fat 作 为形容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因此在交往中应注 意避免使用。恐怕 fat 只有在与钱包搭配的时候,美国人 才

11、会欣然接受。译文二 Afterexchanging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 he observedthat I looked “fat”, and having made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 he started a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译文二很好地体现了说话者的留心观察,表 达了说话者对“我”的身体的关怀爱护之情,以及告诉读者 在我国文化中,说别人胖了,并不是侮辱,而是赞扬。这 样外国读者就可以获得同我国读者类似的感受,并且还可 以顺便了解下我国的文化。(3)就事论

12、事型。就事论事型寒暄就是针对场景、 情 境作出让人认同的评说。这点汉语和英语不大相同。我们 喜欢根据自己的观察,询问对方在干什么或准备干什么。 如见到熟人蹲在那里修自行车会凑上去搭话“修自行车呢?”; 见人拿着篮子,问“上街买菜了?”等等。见到一个穿着运动 服,手拿着篮球,走在通往操场的熟人,我们习惯性地问 一句:“打篮球啊?”如果同样的情形下,我们问一个英国 人或者美国人:“Are you goingto play basketball?”他(她) 就会觉得这样明知故问一个无聊还涉及自己的隐私的问题 很不礼貌,不理解甚至有些恼火。所以在翻译此类寒暄时 要注意做适当调整以符合英语文化下的思维和

13、生活习惯。 其实西方文化中也有这种类似的寒暄方式,只不过选择的 话题不同罢了。比如,对在车站上等了很久公共汽车的人 说 :“The bus is late, isntit?”就很容易拉近距离;在花展 中心,说 “Theflower smellsfragrant, isntit?”有着同样的 效果。鉴于动态对等理论是要达到“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 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在这类汉 语寒暄语的翻译时要根据适当的场合做出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调整。调整的时候多采取客观的,不会危害到对方隐私 的话题。或者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让西方读者也了解下 中国的文化。(4)回顾式。回顾式寒暄语往往能表

14、达惊喜之情,让 听话人能产生出自己备受关注的愉悦感。 这类寒暄有“咱 们很久没见了吧,差不多有一年了都!”“好久不见!”此类 汉语寒暄同样也被西方读者所广泛认可,所以英译时问题 较少。如 “Ihavent seen youfor quitea longtime.” “Long time no see!”现在也颇受外国人的青睐。三、结语两种文化都存 在寒暄语,但是 ,不同语言间寒暄语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尽 相同,根本上说,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 存在差异。盲目的直译,不仅起不到寒暄语该有的作用反 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汉语寒暄语的英译问题上要考虑到彼此的文 化,比如在涉及到很多私人信息的时候,要考虑到西方人 极其注重个人隐私不受他人侵犯,采取改译或者直译加注 的策略;在评价对方或者其物品的时候要考虑西方人价值 观是否和我们等同。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西方的语言以 及文化,从对方的视角看待翻译问题,力求在寒暄语的英 译时能实现动态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