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9959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 总体规划 (2008-2020)昆明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前 言 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表明,用后即弃的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由此引致的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以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 高效率”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新世纪伊始,我国高层领导就明确表示:“中国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使环境保护 与建设相互促进”,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 能得到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

2、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为此, 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 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方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发展趋势, 遵循发展规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 的意义。 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3、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 进循环经济工作,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市传统的“高消耗、 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约束加剧 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是无法支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 现。 “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资源、环境和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也是发展 循环经济的关键时期,因此,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探索有昆明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 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以下简称规划 )是根据昆明市国民

4、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专项规划, 规划是“十一五”时期至 2020 年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性的中长期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并引导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制定相关政策和贯彻实施的重 要依据。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组织市级 11 个部门开展了 15 个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通过 实地调研,认真汲取了部分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吸收了部门研究课题和部份专项规划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省和各县 (市)区进行了衔接,经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实施。目 录 前 言 I 目 录 - 1

5、- 第一章 总 论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 5 三、编制依据 5 四、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6 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7 一、宏观背景 7 二、现实基础 8 三、制约因素 13 四、发展潜力 18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2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22 二、发展目标与规划指标 25 第四章 主要任务 28 一、农业 28 二、工业 35 三、服务业 42 四、静脉产业 45 五、社会发展 49 六、生态建设 54 第五章 支撑保障 59 一、加强党政领导,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59 二、强化宏观指导,为发展提供政策引导 59 三、构建法律体系,为发展提供法治环境 60 四

6、、深化配套改革,为发展提供创新体制 61 五、依靠科技进步,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2 六、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3七、完善统计制度,为发展提供科学评价 64 八、抓好重点突破,为发展创造示范效应 64 九、推进生态建设,为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65 十、开展宣传教育,为发展营造社会氛围 65 十一、扩大对外开放,为发展拓展合作空间 66 第六章 规划实施 68 一、任务分工 68 二、规划实施 71 附件 重点项目与示范工程 73 一、省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73 二、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85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背景 (一)内涵与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

7、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是 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1.在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采率; 2.在资源能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5.在社会消费环节,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二)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循环经济的发展逻辑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

8、过资源投入的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和 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将传统经济发展视自然环境资源为外生变量的做法“内生化”,构建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和消费结构,最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线性经济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比较线性经济的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高度重视投入端 和产出端,在源头从资源开发、生产消耗出发,着力提高资源能量利用效率,在末端从废 弃物综合利用出发,相应地削减废弃物的产生量,促进产业生态化和污染治理产业化,使 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调发展,达到有机统一,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9、的路径选择 (三)发展层次与阶段要求 1.发展层次 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通过产品生态 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质和能源的使 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中观层面: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按照产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 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的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关系,实现资源能源利用 的最大化。 宏观层面:以区域社会为主体,按照科学发展观,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 产结构、流通结构和消费结构,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型社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

10、化。 资源再生产层面:以静脉产业为主体,根据负熵原理,通过产业政策和税收财政杠杆,降 低其产业化成本,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体系,形成产业规模,缓解 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 2.阶段要求 推动促进阶段:开展宣传、培训、试点、示范及相关技术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 划,制定相应的政策,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 示范推广阶段:以清洁生产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以绿色产品生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 生态设计原理规划城乡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水技术,开展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 力实施各类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全面发展阶段:循环经济意识得到全面提

11、高,在政府社会公众中形成共识,循环经济重点 项目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经济发展模式出现根本性转变,经济质量明显提 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二、规划目的 (一)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宏观指导; (二)为我市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提供发展路径; (三)为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 供有力支撑; (四)为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编制依据 (一)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521 号) (二)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22 号)

12、 (三)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四)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省循环经济的通知 (云政发200563 号) (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云政发2005116 号) (六)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意见 (云政发200653 号) (七)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统计局 关于印发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通 知 (发改环资20071815 号) (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 年 1 月 1

13、 日) (十) 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 年 2 月 19 日昆明市第 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 四、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规划适用范围为昆明市行政辖区,规划实施期限近期为 2008-2010 年,中远期为 2011-2020 年,以近期为主,中远期主要是目标展望。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宏观背景 在全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再生产业, 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成为各国普遍共 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总产值已达到 2500 亿美元/年, 并且

14、以年均 15%-20%的速度增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随着我国人 口增加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能源供给瓶颈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 济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环境资源法 、 清洁生产促 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在“十一五”规 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前, 全国已实施 10 大重点节能工程,24 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中心, 400 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5000 多家企业通过了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我省积极

15、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增加对循环经济领域的投入, 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二、现实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1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昆明市是云南省唯一的综合型、特大型中心城市,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 域(GMS)合作、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滇中城市群建设等战略中扮演着关键 性的角色。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 新昆明为主线,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等战略,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进入市场化转型时期。 表 1 2001-2007 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指 标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 均 增速生产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