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永定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9947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头沟永定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门头沟永定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门头沟永定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门头沟永定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门头沟永定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头沟永定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头沟永定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定镇各村简介1 楼 发表于 2010-7-24 23:3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打印 本帖最后由 jinxuezhu 于 2010-11-13 20:47 编辑 永定全镇辖区将全部搬迁,各个古村的地名也将消失,本人整理一集永定村落简介供大家 参考(部分信息来源于本地人的口述)永定历史变迁:永定历史变迁:永定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境内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到新石器晚 期出现多处先民村落,先民从事渔猎和农耕。春秋战国时期,先民能烧制质地较好的夹沙 灰陶、夹沙红陶。秦汉时期,永定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人类活动区域,栗元庄一带有较大 的汉墓群。唐代析幽都县设玉河县,当时永定

2、地区属于玉河县。 永定行政区划:永定行政区划:永定镇在解放前属于宛平县京西乡和伪宛平县第六区栗元庄乡栗元庄乡。 第一次解放属于宛平县第七区。 第二次解放后属于北平门头沟区,北京市第二十八区,北京市十六区。 1958 年人民公社化时,永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入门头沟人民公社,永定社改称上岸大队上岸大队。 1961 年 7 月门头沟人民公社划小,原上岸大队组成门头沟区永定人民公社。 1983 年 12 月改称门头沟区永定乡。 1990 年 3 月改称门头沟区永定镇永定镇。 2000 年 8 月门头沟区原北岭办事处并入永定镇管辖。现在,全镇共 24 个行政村,7 个社区居委会,1 个石龙工业区,常驻人口

3、 6 万。 24 个村委会:上岸、桥户营、曹各庄、冯村、艾洼、万佛堂、何各庄、石厂、岢罗坨、王 村、石门营、小园、栗园庄、卧龙岗、西辛称、东辛称、白庄子、四道桥、坝房子、侯庄 子、贵石、卫星队、秋坡、石佛7 个社区:南区社区、北区社区、永兴社区、永安社区、葡东社区、信园社区、冯村嘉园 社区、永定地理位置:永定地理位置:永定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马鞍山脚下,是一个三面环山,一边临水 的美丽土地,平原面积占门头沟区平原总面积的 90。该镇东隔永定河与石景山相望,南面与丰台区毗邻,西隔罗锅岭与潭柘寺镇相接,北与龙泉镇相连。全镇辖区面积 68.6 平方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距市中心 2

4、4 公里,距区政府 3 公里。交通四通八达,108 国道由东 向西从镇内穿过,门潭路、西苑路贯穿辖区南北,是去往潭柘寺、戒台寺风景区的必经之 路。永定镇政府位于石龙西路 58 号。 永定气候特征:永定气候特征:永定镇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夏季最高气温常在 36 度 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常在零下 15 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600 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 200 天 左右。 上岸上岸(曾用名:安祖寨、西安祖村、上岸街、上安、上岑)上岸村现是永定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永定镇政府的前身,1992 年上岸村被区政府征走 600 亩耕地用于石龙工业区的建设,同年上岸村也从农耕业转

5、向采砂业、轻工业、手工业、 建筑业、服务业多方向发展。历史上上岸原是永定河的一个渡口,过往渡河的香客僧侣离 船上岸却不知道该地名,便称呼该地区为“上岸”,上岸村因此而得名。上岸村中有条古 街名曰“上岸街”是通往潭柘寺戒台寺的古道,村中的老庙将古街分为东街和西街,随着 上岸的发展又出现南街、北后街(长安街)、鬼街、新街等街区。村中的老庙有两棵苍天 大树足以见证该村的悠久历史(辽宋时期),据传庙里两棵大树为一雌一雄的银杏树-即夫 妻树与潭柘寺帝王树齐名。 *上岸村可考证的历史: 1)民国周肇祥琉璃厂杂记述今永定镇万佛堂有明成化九年(1473)敕赐万佛禅寺开山 讷庵辨公营建记碑。碑文记金大定(公元

6、1161-1189)年间,居民改万佛堂为“上岸村 石大店”。 碑文若有史据,则“上岸村”之名应早在金大定年间(公元 1161-1189)即 出现,并且是迄今门头沟所见惟一一个金代村名。 2)安祖寨,是目前已知在文献中出现最早的门头沟区古村之名。此村的起源不晚于唐代, 应与安氏家族有关(上岸村、上安村是安氏大家族的古村落)。此后,该村一分为二,名 东、西安祖村(上岸村、上安村雏形)。西安祖在今门头沟区永定镇境内,见明代宛署 杂记(万历二十一年即 1593 年)所记:“茂国公墓,在县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 龙冈下。”(现上岸村离卧龙岗 2.5 公里,大部分研究员都认同安祖寨就是现在的上岸村)冯

7、村冯村门头沟区首富村,冯村用 15 年的时间,走完了中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 30 年才能走完 的道路。据宛署杂记所述,冯村在明代已经成村。听村里的老人讲,虽然冯村最早由 山西移民过来的冯家得名,但后来村里的冯姓不多见,有名的却是“看坟人李家”。李家 原本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过来的,凭靠看坟地,慢慢发展起了家业。 *冯村的古庙很多。冯村西原有始建于辽代的宝林禅寺,内有三重大殿,如今在制药六厂的 院子仍有遗址。村北的天台山原来还有一个天山祖庙,现在也只留有废墟。栗园庄栗园庄(通用名:栗元庄)解放前属于伪宛平县第六区“栗元庄乡”。栗园庄因村西古庙旁为栗树而得名。栗园庄原 属戒台寺的佃户村,村西

8、的“奉福寺”为戒台寺的下院。村北有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之墓。 谭鑫培颇谙佛理,曾于光绪年间在戒台寺受戒。晚年向当时的戒台寺主持妙老人提出: “愿借寺中一席之地,永作伴城,以便百年之后也能得到禅宗的恩护。村外还有一“万人 坑”,当年国民党军队在村外枪杀大批无辜百姓,之后埋入此处,仅有一人幸存。曹各庄曹各庄(曾用名:曹哥庄、曹家庄)曹各庄地区呈矩形,面积 0.04 平方公里。有东西向主街 2 条。该村地处永定河西岸平原, 地势平坦,海拔 89.5 米。明朝时期已成村落,曾名曹哥庄、曹家庄、后改称曹各庄,沿用 至今。从 1994 年起,该村连续 4 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首都文明村”,1997 年被门头

9、沟区 政府授予“小康村”称号。 *曹各庄天主堂位于门头沟区曹各庄村,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家住曹各庄,在 北京西什库教堂供职的陆神父联络桥户营的东崔家、西崔家、安家及曹各庄的陆家四家共 同出资修建,名为若瑟堂。在义和团运动中,教堂曾被烧毁,宣统末年,由西什库教堂的 一位法国神父出资,在曹各庄又重建了教堂,就是现今的天主堂,当时隶属于长辛店堂区, 由陆神父的侄孙子陆德茂主持日常的宗教活动,当时教友约有 300 余人。文革期间,天主 教被迫停止活动,曹各庄堂被改作了生产队的仓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 到落实,于 1995 年,曹各庄堂翻修完毕,名为“圣心堂”,1995 年

10、12 月 19 日由傅铁山 主教举行祝圣开堂仪式。1996 年至 1999 年冯国新神父任本堂,1999 年 11 月份至今,由张 洪波神父任本堂。 桥户营桥户营永定河的西河从村东流过,板桥成为连接东西两边的主要通道,也由潭柘寺出资修建。负 责看管和维护的桥户人家后来定居在此,形成了村落,桥户营因此而得名。 *解放前桥户营村的药王庙在京西名气不小。因为是本地独有,过去在四月二十八药王爷生 日当天,外十三地区的村民就赶来祭拜,桥户营与上岸村两地的会头还会联合举行走会仪 式,场面空前热闹。现在的老年活动站正是以前药王庙的所在地,不过除了几棵古树,再 没太多遗迹。何各庄何各庄(曾用名:何庄、何家庄)

11、何各庄简称“何庄”,据传是何氏家族的第一个入住该地区,何家庄的名字便在当地叫开 了,后来改称何各庄。何各庄村中原有座老庙现已成为村民民房,何各庄西北约 1 公里凤 凰山下依然保留着太清观遗址。石门营、石厂村石门营、石厂村石门营、石厂的村名形成与皇家采石场密切相关。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诏令开始大规模营 建北京城,石厂青龙山被选为皇家的石料开采基地,当时采石的规模很大。石厂村北山坳 中的采石碑记载:“锦衣卫旗校刘冲、董云;营卫官军士二千员士兵驻扎在石门营,军士 们担负采石现场的监工及保卫工作。那时,石厂东、西建有高大的过街楼,都装有对开的 大石门,称作东栅栏、西栅栏。石厂内设有衙署,最高的官职为内官

12、监太监,还挂有钦差 的头衔。为保障安全,东西门有军士站岗,大门昼启夜闭,于是驻军便以石门命名,叫石 门营了。清代为了保护环境,废弃了这里的采石场。后来明代驻军的营地和石厂都演变为 村庄了。(时至今天石门营东面与栗园庄接壤的地方还叫校军场)。 *1929 年,蒋介石曾和夫人宋美龄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曾经过石门营村。他们先在石门营刘 鸿瑞家留宿进餐(当时的刘洪瑞家是门头沟的首富)。第二天途经时,在街北一个很讲究 的门楼跟前,宋美龄让轿夫停下了,在护卫的跟随下进了这家大院。这家宅院的主人是王 汉臣,在北平有布铺,雇有几名伙计,是首屈一指的富户。当时,王汉臣并未在家,家里 人见有位阔太太进了院门,并不认识

13、,看着身后跟俩腰上别盒子枪的护卫,心里十分胆怯。 宋美龄见到王家人后,怕产生误解,当即打招呼问能不能找口水喝。王家人便指引客人到 客厅喝水。王家人把宋美龄送出大门,向街上一看,见前边那顶轿子旁有个人身着便装, 头戴礼帽,挥手向村民致意,便认得是蒋介石,由此得知原来要水喝的就是宋美龄。蒋介 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后,返回时又在石门营的刘鸿瑞家停歇,再回北平。王村王村(曾用名:王家村)王村原是从山西移民至永定的王氏家族,家族大部分是窑户,许多窑工聚居在王村煤窑附 近。夏季雨水大,煤窑停业,窑工就近开荒种地,逐渐形成王村现有村落。 *王村的月严寺内供奉的窑神,丐帮的窑喜歌中描述窑神,“ 拔道如同佛爷龛,

14、龛里 供奉着三位神仙,有青山和土地,窑神在中间,诸位要认识煤业的祖师爷,顶灯、拄镐、 倒提着一串钱”就是月严寺的窑神。 *国际争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4 年),月严寺和尚广润将山场卖出,由德国人瑞乃尔 与人合办月严寺煤矿,因与邻窑发生矛盾,月严寺煤矿没有开成,却引起一场中德之间的 国际纠纷。小园小园据宛署杂记记载小园明代建村。小园村原是大户庄院的菜园子,因为菜园子很小,因 此而得名“小园”。现在村中已经看不到任何历史遗迹。另外区政府计划两年内在小园村 拆迁后的土地上建成门头沟第二期经济适用房或两限房(廉租房)。岢罗坨岢罗坨(曾用名:李家峪、拴马庄、车营儿)岢罗坨原名“李家峪”,苛罗坨名字源于

15、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重病得戒台寺主持 医治康复,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嘉奖主持将戒台寺下一小山村李家峪改名为“岢罗坨” *岢罗坨的含义包含全国共有五大佛教圣地: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山西的苛山、河南的 萝山、浙江的普陀山的含义,明太祖朱元璋将苛山、萝山、普陀山,各取一个字连起来成 了“岢罗坨”。意思是“岢罗坨”村子虽小,它可包北京以外三处佛经圣地,加上附近的 潭柘寺、戒台寺,门头沟一个地方就成了全国五大佛经圣地的代称。这就是“岢罗坨”村 的由来。万佛堂万佛堂清代中期建村,万佛堂以万佛寺而得名。万佛堂南山有建于明代的密檐塔两座,西有明代 所建万佛寺遗址。万佛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有万佛堂

16、、冯林寺等庙宇遗址。 其中,万佛堂始建于辽代,明代 1432 年再次重修。并坐南朝北修建关公殿三间。现在,虽 然庙宇已被毁,但从完整的墙体和几座殿宇遗址仍然清晰看出当时的精美工艺。 石佛石佛石佛摩崖造像群是北京惟一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从明代开始石佛村就有史料记载,一座 因摩崖造像群的佛像而得名的小村庄。 *摩崖造像群位于村北崖壁上。现有 22 尊造像保存完好。据帝京景物略记载,石佛东 山崖为永庆庵旧址。据村里的老人讲,石佛村的摩崖造像群早已载入许多信仰佛教的国家 的书籍,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早已名传海外。 秋坡秋坡(原名:求坡)秋坡位于永定镇最西南端,村落在马鞍山东侧半山坡上,成散列状。地处低山半坡,海拔 680 米。据传,昔时有乞讨者来戒台寺打工,祈求一块山坡地安身,该地原名“求坡”, 后演变成“秋坡”,沿用至今。艾洼艾洼艾洼村原址处于永定镇区最西部的山洼中,早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