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9706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十八大报告的文化解读邹广文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志们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学习和解读,我准备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之路。胡锦涛同志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这样一个理念。胡锦涛同志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同志还讲,要通过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一表述为今后我国的社会主

2、义文化建设确立了总的纲领。此前,在 2011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里边也明确提出了,没有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党中央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我们有一个非常自觉的一种共识。所以,围绕着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这样一个总的题目,我想具体从三个角度进行一下学习和解读。一、文化建设何以如此重要(一)对(

3、一)对“文化文化”的基本理解的基本理解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文化建设何以如此重要。首先和大家简单地谈一下,我们对文化的一个理解。什么是文化?通常我们讲,文化是指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本质是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当中所实现的一种人的劳动成果。文化,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决定了人性的圆周,或划定了人存在的合理性。通常我们讲,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展开方式。在这里边,我们可以通俗地作一个对比,比如说,把人与动物做一种对比,人和动物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有肉身的、适应自然的一种生理的存在或都是一种生物。在这个意义上讲,人和动物没有根本区别,但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就

4、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正因为人可以创造文化,人从芸芸众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的生物自然当中走出来了,人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如果纯粹按着人的这种生物的这样一种归队性,我们考察一下人和其他生物的对比,我们会发现人没有任何优势。比如在大自然当中,如果从视觉来看,鹰的视觉可以看到 150 公里的距离,人的视觉远远没法和鹰相比。如果从奔跑速度来讲,据说豹、狮子的奔跑速度最高的时速可以接近 100 公里,但人的奔跑速度也同样没法和这样一些动物相比。从嗅觉来看,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要灵敏 50倍以上。总而言之,我们要说的一个道理是,如果从纯生物学的人对自然的适应性来看,人远远没法和动物相比较,但人

5、由于创造了文化,使得人从这种自然当中,生物学的意义上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文化的创造。虽然人的视力没有鹰的眼睛发达,但人类发明了望远镜,人们可以超越人的生物局限性。现在我们发明了这种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 150 亿光年的天体,这是我们很难用经验的这样一种思维可以想象和描述的一个距离。从奔跑速度来说,人类已经发明了高铁、高速列车,人们发明了航天器,发明了宇宙飞船等,航天员乘着“神六” 、 “神七”这样一个航天器,在天空飞行两个半小时可以绕地球一周,这是其他生物所无法比拟的。总而言之,我们发现人类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这样一个存在性,所以使得人在自然面前越来越划定了人性的圆周,所

6、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文化的存在。由于文化,人们可以把人类的所有的进步一步一步把它积累起来,所以说,文化对于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一层意思。第二点,如果我们给文化下一个最基本的定义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表述。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与自然相区别。是凡我们称为文化的东西,都打上了人的烙印,比如说这个水杯是文化,是因为大自然当中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它是人的一种创造的产物,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几十多种定义,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界定文化的定义,它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与自然相区别。同样的,当我们回头来看我们自身人类的这种文化创造成果的时候,我们也从人与

7、自然的区别性上,人得到了一种欢欣鼓舞,所以,我们在给文化下定义的时候,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与自然相区别。现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基本上都是人的一种文化环境,我们通常讲“第二自然” ,随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向宏观和微观的两方面的推进,人类所创造的这种文化世界已经成了今天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环境。第三点,我们谈文化,我们要说的是文化对人而言具有二重性。所谓二重性,是指它对人的实践、对人的现实生活,每个人在感受着文化的同时,每个人在创造着文化的同时,文化既肯定了人,同时文化对人也可能构成一种否定的关系,文化对人的二重性具体表现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为肯定的关系和否定的关系。首先,文化对人具有一种

8、肯定性。当我们在谈人的这种创造性的时候,当我们肯定人的这种发展时候,往往是以文化的成果来反过来确定人的文明成果和发展成果。比如说,我们划定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会发现,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多的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的文化积累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基本的特色性的东西。但文化同时又对人具有否定性,特别是工业化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的展开,工业文明对人的文化世界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的同时,文化同时也对人具有一种否定。今天的人类面对着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往往有一种悲欣交集的这样双重性感受。一方面,我们欢欣鼓舞,一个一个的人类的文化奇迹从我们手中诞生。但另一方面,当

9、今的人类,很多的矛盾、很多的烦恼恰恰是由于我们的文化所造成的,而不是由于自然本身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20 世纪人类发明了汽车,但汽车的发明使得 20 世纪人类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了人类死于战争的人数,这是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双重性。所以文化对人既具有肯定意义,又有否定意义。爱因斯坦在面对世界大战,他曾经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通往人类战争毁灭的道路,是由我们这个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亲手铺就的。这里边也就看到了文化对人的这种否定性。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讲,文化既可能让人上天堂,但也可能让人下地狱,所以文化的二重性在今天人类文化的这种活动能力,人类对自己的改造能力充分发展、充分扩张

10、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清醒,只有这样的话,文化才能不会走向对人的这种反面和否定。这是第一个,我想对文化本身做一个解读,这个解读的意义的实际是为我们下一步想谈第二个问题做一些学理上的铺垫。(二)文化强国何以提升为国家战略(二)文化强国何以提升为国家战略第二个,我想谈一下,文化强国何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或文化强国何以在当今我国的整个发展战略当中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文化强国具有着非常独到的,非常特别的意义。我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个理解。首先第一点,这个问题是基于 30 年中国的发展现实所做出来的。中国的 30 年改革开放,我们经济上取得了巨

11、大的历史成绩,从 80 年代初期,整个的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名大概 10 位左右,到今天我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中国 30 年的经济发展取得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的,对经济的这种快速发展,我们的文化发展却相对滞后,这是需要我们认真保持清醒的一个认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下相关的数据和大家做一下说明。我这手里有一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所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 ,这是2009 年发布的,在这个报告当中,关于中国文化影响力指数的排名,我国居于世界第七位。之前的六位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是我国自己的排名。但我们再看一下

12、国外的一些相关学者在同样问题的排名当中,甚至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前 10名当中没有中国的影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不相匹配。所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样一个悠久文化传统的这样一个从历史走向今天的这样一个文化的承传当中,我们今天的文化影响力却不尽如人意,确实应该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是基于对于我们发展理念的一个纠偏。这句话是说改革开放 30 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理念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这些概念大家都非常熟悉,正因为经济的这种集中的关注,才带

13、来了我们 30 年经济发展的这样一个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我们在取得这样一个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把经济和文化作为一个对应,我们考察一个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在地方各级政府这 30 年的执政理念当中流行着一个口号,大家都耳熟能详,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而且这个口号响遍神州大地,但很少有人去反思一下这个口号的问题,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也是基于我们提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落后就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但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是不是就仅仅是一个“搭台”和“唱戏”的关系?现在 30 年过去了,我倒是希望我们有一些地方的一些政府官员,大家有没有可以把这个口号重新

14、做一下思考的必要?比如我们可否这样提,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由原来的“文化搭台” ,到“为文化搭台” ,这里边就牵涉到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我们的社会的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它和文化做对应的话,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手段,而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文化的发展,整体的文明和进步,这才是一个根本的目的,所以这里边就牵涉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所以我在有时候讲课的时候,我就形象地讲过这样一句话,30 年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走入了手段的王国,而失去了人的目标。一味地对于手段的追寻,而恰恰忽略了或迷失了我们发展的目的。西方有位诗人讲,现代人,是指工业化背景的人,是一个不思明晨的狂欢之夜,大家都在狂欢,但是我

15、们却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就像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的故事一样,戈多明天会来吗?戈多什么时候来?人们很少去反思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发展要有方向性,要有目的性,因此,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讲,下一个 30 年,中国的发展,老百姓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国习惯上以 30 年作为一个时间结点来反思我们下一个 30 年的发展,下一个 30 年的发展绝不能简单的去重复前 30 年,当然我们有坚持的东西,我们 50 年不动摇,100 年不动摇,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但在坚持的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发展理念的更加地自觉、更加地理性,因为这种反思才有利于我们文化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放眼全球化,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主导着综合国力的竞争格局。放眼全球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主导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这一点上,中国这 30 年融入全球化,大家的感觉越来越深刻。我们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我们曾经做了这样一个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