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高中数学教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9250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读高中数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读高中数学教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读高中数学教材谨以此献给正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苦苦思索的同学们序言 笔者也是名高中生,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笔者发现我们最熟悉的数学教材中仍有许 多我们学生值得思考的地方,或许正是这些地方,脱胎换骨后成为了高考中的所谓难题。 然而,有许多这样的地方我们的许多学生都还不太熟知或是了解。这样的情况,对高三即 将高考的同学,高一高二的同学,都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 社会舆论常说要回归书本,可很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高考卷分析的头头是道,却少 有人对教材仔细的做一次研究,那么我们学生自己来做。所以笔者现在在这里,根据我们 最熟悉的课本做一次大概的总结和提要。这里仅仅是一些提要和目录,仅仅是给大家的重 读教

2、材指一条大致的方向。高三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张,但笔者仍希望同学们自己去重读一 遍高中数学教材,重新咀嚼一遍书上的思路和过程,因为这对数学素养、数学水平、数学 思维方式的发展与巩固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是概述,大致的谈谈高中数学学习。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知识内容,分了十部分。每个知识点后面都标明了页码,方便同学们查读(1BP10 表示高一第二学期 第十页) 。其中还掺差了数学家的介绍,目的有二: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激发同学们的数 学学习热情。 笔者带着极高的数学学习的热情,抽出了时间写下了这些内容,但由于水平和时间的 限制,难免有所纰漏,望广大同学多提意见,也要多多包涵。文中

3、的观点,多是笔者所感, 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如果对本文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欢迎通过 与我交流。但如果想找人 帮忙做数学作业,就不用来找我了。2010.12.31【一】概述一高中数学的能力要求在高中数学的第一分册中的【编者的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方 法” ,可见高中的考查重点是方法的应用和迁移。在【编者的话】中提到了这样几点,估算 和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其实这三点加在一起,就成了一道题的解题过程, 或者是解题思路。这点同学们可以自己体会一下,这绝对不是瞎说的。二清醒的认识我们做题,不能局限于会做一道题,这只是基本的,但也不能局限于会做一类题,我 们要触类旁通,举一

4、反三。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但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点也常常被绝大多数学生忘记,那就是真正的理解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 所以然” 。许多老师常常给个公式,然后说“没道理,就是记住它”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一个只会接受不会思考的学生永远只能跟在老师后面,永远无法超越课本。而思考的基础 就是一个清醒的认识。你要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学这东西有什么应用意义,这东西是怎么2得出来的,最后一点同学们可能不能总是搞清楚,但我认为,至少要尽力的去搞清楚。 【二】具体内容一集合与命题1.集合元素三个性质 确定 互异 无序 1AP5 2.有个小框问,什么时候要用列举法,什么时候要用描述法

5、,这句话就是要同学们自己掌握表示的方法的使用,自己会挑选 1AP7 3.要判定 A=B,要做两次,A 属于 B,B 属于 A 都要考虑,如果 AB 描述法做出来相同那就不必要了,但如果其他具体情况,就千万不能忘了双向 1AP8 4.CI(AB)=CI ACI B CI(AB)=CI ACI B 1AP13 5.判断假命题 举反例 1AP15 6.一个命题可能由条件和结果组成,这样就是有两个命题组成了。否命题必须有条件,有结果。但否定形式不一定,要注意否命题与否定形式的区别 1AP17 7.充分条件是“有它既可” ,而必要条件是“非他不可” 1AP20 8.De Morgan 英国人 现代符号逻

6、辑和数理逻辑奠基人 De Morgan 法则就是 card()的计算法则 1AP25二不等式1.不等式八条性质 1AP31 2.半开半闭区间的定义 1AP33 3.不等式和方程有密切联系,具体例子 1AP38 4.分式不等式的分母恒正,乘过去,这在书上出现了,说明是必须掌握的 1AP40 5.解整式绝对值不等式,书上给出的唯一方法是考虑几何意义,这提醒我们在高考题中,一般不会出现要讨论的绝对值题,肯定从几何意义考虑 1AP41 6.书中要求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的概念了解和概念由来 1AP437.书中强调了“当且仅当、 、 、 ”这样的表达,说明高考中出现表达不够专业,扣分是必然的 1AP

7、43 8.书中对 和定、积定时去求积、求和的问题 要求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 1AP44、45 9.证明不等式 书中有三种要求掌握的方法 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他们的语句表达在书中都有举例,希望同学们对这点仔细吃透 1AP47三函数、幂指对函数0.基本性质:书上要求“基本性质” ,这说明如果高考中要求写“性质” ,那么适当的超离 书本的内容是完全可以做答的,这点要注意1.Dene Descartes 法国人 解析几何创始人,引入了变量,第一次真正把代数运用进了几何,促成了微积分的出现 1AP53 2.书上要求学生会自己确定函数的自变量、定义域、值域,这体现了函数考察的重点所在,所以那些只写表达

8、式而不写定义域的同学们,不是粗心,是数学素养的缺乏 1AP53 3.求定义域注意两点 1P544.建模的定义和练习 【市场上数学建模的书鱼龙混杂,数量庞大,我们还是要基于书本, 不必要去看那些书,自己要多想,课本的应用题例题和解题过程及其表达要多咀嚼】 31AP57 5.阶梯函数,高斯函数,取整函数,在书上其实都出现过,还出现过例题,根本不是 新定义!那么在这个题型上完全有可能出现进阶形的题目,对于这,同学们要做好准备 1AP59 6.图像的关系从代数上来分析,要充分理解(x=k1x+b1) 、 (x=k1x+b1,y=k2y+b2) 这两种题型,虽然不要求坐标轴的变换,但新教材中对图像的直观

9、感受和函数的代数关系仍然有很高的重视 1AP65 右上角 1AP82 小框 7.给图像求零点在教科书上出现过,所以也不是新题型!要重视了 1AP73 8.张遂 发明二分法 1AP75 9.幂指数的单调性 1AP81 10.函数应用题开始解题时先要设定一切初始量,说明变量,作图要列表 1AP88 11.单调函数的递变快慢是单调函数的重要性质,这是书上的原话,可想而知高考中出现要求写单调函数的性质的题目,哪个东西是不可少的了吧 1AP91 12.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的定义,首数、尾数的定义 1BP5 13.函数和反函数的图像关于 y=x 对称 1BP1514.书上说“研究原函数的图像是研究反函数的

10、图像的一种方法” ,但并没有说一个函数的 所有性质都允许从图像中得来,大家应该看出书的人的用意所在了吧:研究原函数的性质不是研究反函数的性质的一种有力方法 1BP17、18 小框 15.对数代数式的写法的注意点 1BP24 小框四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什么叫一弧度,书上有明确定义 1BP31 2.L.Euler 瑞士数学家 提出弧度制 1BP33 3.单位圆的定义 1BP37 4.1+tanAtanA=secAsecA 1+cotAcotA=cscAcscA 这公式同学们不熟,加深记忆 1BP43 5.恒等式的定义,对于等号的左右的表达式的定义域的交集中的任意元素,作为左右的自变量时等式恒成

11、立的等式 1BP43 6.书上有一个很明确的求三角比的方法 “利用直角三角形计算三角比,象限确定符号” 这都是书上的原话,不是新思维!必须要掌握的! 1BP44 7.切割划弦在书上明确提出 1BP50 8.在三角函数中,或者说在函数中,对于自变量一定不要太拘泥于形式,要有整体变量的意识,也就是要有整体意识,书上对代换思想非常重视 1BP53、84 9.三角代数式的化简或是求证,要会观察变量的位置(分开的还是一起的) 1BP56 10.复角:多个角的和,数学书上出现了这个概念 1BP5911.对于已经给出边的量化大小关系的三角形,可以直接写三角比,只要写“易得、 、 ”就行 了 1BP59 12

12、.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多倍角的三角比可以多次运用和角公式求得” ,意思就是说如果考 个多倍角公式比如 sin5A 完全是有可能的 1BP62 13.和角正切的变形 tanA-tanB=tan(A-B)(1+tanAtanB),这个咱们也可以叫正切的和差 化积,书上用过,老师不强调,大家要重视 1BP63 14.等同万能的推导过程,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三角中 1 的妙用 1BP64、65 15.三角形的边角、面积和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关系密切 1BP73 16.书上出现过正余弦线、正切线的概念 1BP81、91417.五点法是作 sinX 的图像的方法 1BP8218.周期函数的定义,注意是“定义域

13、上的、 、 、 ” 1BP86 19.对于求正弦函数和坐标轴所夹曲边矩形的特点,书上给过漂亮的暗示;另外有椭圆截面、 双曲线截面的圆柱的侧面展开的图形的特征也得到了提及,这都是同学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1BP96 20.初相、频率、振幅 1BP103 21.应用数学与自主方案设计在书本上都出现过,要高度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 1BP11422.辅助角公式写出来后,一定要写“(其中 cos=、 、sin=、 、 ) ” ,这话在书上是有的, 希望大家也这么写 1BP61五数列与第一数归1.C.F.Gauss 德国数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称 2AP16 2.任取符 (倒 A)在书上出现过 ;Fibona

14、cci 数列就是兔子数列,通项用特征根求 2AP27、283.第一数归的表达中, “假设 n=k”时, “kN*且 k0”不能漏 2AP31 4.运用数学归纳法时表达中的“也” “都” 必须正确使用,也就是说高考时不恰当的使用 会扣分 2AP33 5.an的极限是 A,也称an收敛于 A 2AP38 6.Archimedes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第一个求出抛物线曲边矩形面积、第一个提出 Archimedes 曲线、第一个提出三次方程的几何解法、第一个明确提出用内外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去计算圆周率的伟大科学家 2AP40 7.抛物线 y=x*x,x=1,y=0 的封闭区域面积是 1/3,这个概念的

15、提出告诉我们要善于将宏观量微量化然后求和,这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 2AP42 8.koch snowflake 曲线的周长是无穷大,但面积是有极限的,书上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 命题“是否存在面积是无穷大,但周长是有极限的图形” 。答案显然是不存在,这个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存在 2AP51六向量、矩阵和算法1.基本单位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向量的正交分解,别说没看到过 2AP55 2.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也可以说是任意的 2AP593.投影不是线段的长度,是|a|cos 的算术值,所以可能出现负值 2AP61 4.基的定义,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2AP66 5.若

16、OC=xOA+(1-x)OB 则 ABC 共线 2AP676.柯西-许瓦兹公式(x1x2+y1y2)2(x12+y12) (x22+y22) 。cos(A-B) =cosAcosB+sinAsinB 这两个公式在书上都给出了漂亮的证明 2AP68 7.增广矩阵、行矩阵、列矩阵、单位矩阵的定义 2AP74 8.矩阵的变换实际上是坐标变换的另一种表达,这里面牵扯到相似变换、对称变换、旋转变换,这里面悄悄地出了转轴公式,同学们要小心了 2AP86 9.GWLeibniz 与牛顿齐名,微积分创始人,发明了行列式 2AP88 10.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式 D 的定义 2AP92 11.平面上三点共线的和行列式结合的充要条件 2AP9612.代数余子式的定义是“余子式添上相应的符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