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的组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28868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系统的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系统的组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细胞成熟免疫细胞成熟 和工作和工作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ImmuneImmune organsorgans中枢性免疫器官中枢性免疫器官 胸腺胸腺Thymus Thymus 骨髓骨髓Bone marrowBone marrow 周围性免疫器官周围性免疫器官 淋巴结淋巴结 Lymph noseLymph nose 脾脾SpleenSpleen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粘膜相关淋巴

2、组织 MALTMALT MucocialMucoci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 ” 胸腺胸腺- -T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解剖结构解剖结构 细胞组成细胞组成 胸腺微环境胸腺微环境 胸腺的功能胸腺的功能 骨髓骨髓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胸腺胸腺结构模式图胸腺结构模式图胸腺上皮细胞缺失:裸鼠、人胸腺上皮细胞缺失:裸鼠、人GiGeorge综合症综合症胸腺的功能胸腺的功能T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细

3、胞的选择(功能性胸腺细胞的选择(功能性TCTC)胸腺的免疫调节功能胸腺的免疫调节功能产生胸腺激素和多种细胞因子产生胸腺激素和多种细胞因子T 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细胞在胸腺的发育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骨髓骨髓骨髓 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发生B B细胞应答的场所细胞应答的场所( (也称也称 为外周为外周) )B B细胞在骨髓的发育及分化细胞在骨髓的发育及分化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淋巴结 脾脏脾脏 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组织结构特征:

4、主要组织结构特征:淋巴滤泡淋巴滤泡(follicle, follicle, 淋巴小结)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erminal center) 高柱状内皮毛细血管后静脉高柱状内皮毛细血管后静脉 (HEV,HEV,除脾脏外其它免疫器官共有的)除脾脏外其它免疫器官共有的)淋巴结的形态淋巴结的形态淋巴结的结构(光镜)淋巴结的结构(光镜)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淋巴结结构模式图高柱状内皮毛高柱状内皮毛 细血管后静脉细血管后静脉HEVHEV的高柱状血管内皮的高柱状血管内皮 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疏细胞之间的连接较为疏 松松,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中的淋巴细胞 可由此进入外周淋巴器

5、可由此进入外周淋巴器 官官,但外周淋巴组织中但外周淋巴组织中 的淋巴细胞不能经此进的淋巴细胞不能经此进 入血液循环入血液循环。 ( (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的功能 免疫细胞居留的场所免疫细胞居留的场所: T:75% B:25%T:75% B:25% 免疫应答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HEV 滤过淋巴液的作用滤过淋巴液的作用抗原由淋巴系统捕获抗原由淋巴系统捕获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淋巴结淋巴结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淋巴结淋巴结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脾脏的结构的结构脾脏的形态脾脏的形态脾脏的功能脾脏的功

6、能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 -T40% B60%T40% B6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滤过血液的作用滤过血液的作用(90%)(90%)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重要场所贮存红细胞贮存红细胞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MALT)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 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 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 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

7、、小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 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阑尾等)、阑尾等 组成组成 鼻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nasal- - associated lympho associated lympho tissue , NALTtissue , NALT) 肠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gutgut- -associated lymphoid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tissue, GALT)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bronchial- -associa

8、ted associated tissuetissue,BALTBALT)MALT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的功能及其特点参与局部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免疫应答 (50%LT) (50%LT) 分泌分泌分泌型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ecretory IgA,SIgA) IgA,SIgA) 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皮氏小结位于小肠黏膜下层皮氏小结位于小肠黏膜下层,其中除了其中除了B B细胞及其母细胞外细胞及其母细胞外,还有巨噬还有巨噬 细胞细胞树突细胞和少量树突细胞和少量T T细胞等细胞等。 皮氏小结与输出淋巴管相连皮氏小结与输出淋巴管相连,但没有输入淋巴管

9、但没有输入淋巴管,通过通过M M细胞摄取外来抗细胞摄取外来抗 原原。 来自血液的来自血液的T T和和B B细胞通过细胞通过HEVHEV进入皮氏小结进入皮氏小结。皮氏小结接受外来抗原和免疫应答的机制皮氏小结接受外来抗原和免疫应答的机制位于皮氏小结上方的位于皮氏小结上方的M M细胞从小肠细胞从小肠 腔内吞饮外来抗原颗粒腔内吞饮外来抗原颗粒,在细胞内形成吞饮小体在细胞内形成吞饮小体。吞饮小体穿过吞饮小体穿过M M细胞细胞,在其另在其另 一侧排出一侧排出。传递给小结内的巨噬细胞或者树突细胞传递给小结内的巨噬细胞或者树突细胞,由它们活化由它们活化ThTh细胞细胞。ThTh细胞细胞 辅助辅助B B细胞活化

10、并分泌细胞活化并分泌IgAIgA抗体抗体,经小肠绒毛细胞以分泌型经小肠绒毛细胞以分泌型IgAIgA的形式分泌于小肠的形式分泌于小肠 黏膜表面黏膜表面。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淋巴细胞的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在血液血液、淋巴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或或组织间组织间 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归巢受体,homing receptorhoming receptor) HEVHEV表面的表面的地址素地址素(add

11、ressin;addressin;配体)配体) 过程及机制过程及机制 意义意义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成熟淋巴细胞离开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中枢免 疫器官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后,经血液循环趋向 性性迁移并定居迁移并定居于于外周外周免疫器免疫器 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归巢(1ymphocyte (1ymphocyte homing)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具有特异性淋巴细胞归巢具有特异性成熟成熟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进入外周淋巴细胞进入外周淋巴 器官后将定向分布于不同的特定区器官后将定向分布于不同的特定区 域域,如淋巴结的深皮质区如

12、淋巴结的深皮质区(T(T细胞细胞) )或或 浅皮质区浅皮质区(B(B细胞细胞) );不同功能的淋巴;不同功能的淋巴 细胞亚群也可选择性迁移至不同的细胞亚群也可选择性迁移至不同的 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如产生如产生sIgAsIgA的的B B细胞可定细胞可定 向分布于向分布于MALTMALT。淋巴细胞归巢机制淋巴细胞归巢机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介导淋巴细胞归巢介导淋巴细胞归巢 的黏附分子称为的黏附分子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淋巴细胞归巢受体 (1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1ymphocyte h

13、oming receptor,LHR)LHR), 其相应配体称为其相应配体称为血管地址素血管地址素(vascular (vascular addressin)addressin),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 面面( (尤其是尤其是HEV)HEV)。随血液循环运行至外周。随血液循环运行至外周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淋巴结淋巴结) )的淋巴细胞,通过其表的淋巴细胞,通过其表 面归巢受体与面归巢受体与HEVHEV表面相应血管地址素结表面相应血管地址素结 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于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于HEVHEV,继而迁移,继而迁移 至淋巴结相应特定区域内定居至淋巴结相应特定区域

14、内定居 。淋巴细胞结合于淋巴细胞结合于HEVHEV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意义: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意义:执行免疫巡视功能,是淋巴细胞发挥执行免疫巡视功能,是淋巴细胞发挥 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 使淋巴组织和器官不断得到新的补充使淋巴组织和器官不断得到新的补充 增加与抗原和增加与抗原和APCAPC的接触机会的接触机会 是机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信息传是机体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信息传 递给全身递给全身淋巴细胞循环淋巴细胞循环 : : 来自外周组织的引流淋巴液经初级来自外周组织的引流淋巴液经初级、次级淋巴结抵达胸导管并进入血液次级淋巴结抵达胸导

15、管并进入血液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血液中的未活化淋巴细胞能够进入淋巴结和脾脏血液中的未活化淋巴细胞能够进入淋巴结和脾脏,参加再循环参加再循环。 活化细胞可进入外周组织活化细胞可进入外周组织,发挥免疫效应发挥免疫效应。 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系统之间大约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系统之间大约1212- -2424小时循环小时循环1 1周周。思考题思考题1.1.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其意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其意 义何在?义何在? 2.2.为什么未活化为什么未活化T T细胞只能在外细胞只能在外 周淋巴器官和血液循环内循环而周淋巴器官和血液循环内循环而 不能进入外周组织?不能进入外周组织? 3.3.什么是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什么是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 疫器官?两者功能上有何异同?疫器官?两者功能上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